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付镪 《经营管理者》2015,(7):134-136
产权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关键点,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产权制度,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对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所有者缺失、内部人控制等管理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资本市场作为资本运作融通的信息和中介平台,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研究资本市场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推动力作用,提出了政策性推动力和市场性推动力的概念,并结合鄂武商股权争夺事件作为案例,分析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的市场性推动力作用,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市委、市政府在上海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上已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和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电力工业解除管制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取得了大量的经验和成就。由于电力工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经济、安全、可靠地实时有效运行,成为电力市场成功运营的目标。在电力市场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理顺电力需求侧的市场化运营已成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能源和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使得电力学者意识到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性,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大力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力能源压力,但分布式发电的不确定性是电网电压正常运行的一大难题。无功优化在传统配电网中可以切实保证电压质量,而新能源环境下配电网无功电压的协调优化成为当前应对复杂配电网环境,缓解能源压力的一大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配电网无功协调优化的研究现状,进一步对相关改善协调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提出中国现在进入了“第二代改革”的观点。他说,“第一代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放开对国有企业的管制,容许它们发展;“第二代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把市场制度建立起来。吴敬琏认为推行“第二代改革”要做到: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降低国  相似文献   

6.
1999年是我国“用三年时间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目标的关键性一年,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出路何在?是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近期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试从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对其改革后的效果及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从中找出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借鉴启发之义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艰辛改革,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30多年来,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在促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稳定、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涉及的范围也逐渐扩大。目前国有企业在市场当中竞争能力不强,这会逐渐影响其发展,所以国有企业需要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变化来做好经济管理模式的优化工作,切实发挥其作用。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希望对于目前国有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樊轶 《经营管理者》2013,(23):51-51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已经有一段时间,市场对企业的调控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开始进行一系列的企业内部改革。国有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因此如何在市场调控中更加健康的发展,是国有企业现在要考虑的问题,而企业改革中,激励机制是改革的重点,本文从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论述,并且提出现在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激励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推行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为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价建立了指标体系,通过设置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基于熵权法,以某国有勘察设计公司为例,对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员工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价整体不高,其中“人才培养”和“人才规划”两个指标的工作评价最低;在岗位序列中,管理序列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评价最低;在职称序列中,正高和副高职称人才分组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评价相对较低。最后,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可耗竭能源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综合考虑资源储量、技术进步、资源价格、开发成本、市场结构、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以最终产品生产部门和资源供给部门收益最大化以及消费者效用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考虑各部门同时最优的一体化模型,求解出稳态下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和产量的增长率,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影响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价格和产量增长率变化的关键因素;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和跨期替代弹性影响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产量增长率;最终产品生产部门规模报酬不变,则可耗竭和可再生能源资源产量均无增长。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为:规范我国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和开采路径,应突破可耗竭能源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为实现节能目标,应提高我国最终产品生产部门的规模报酬;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耗竭能源资源价格会继续下跌,政府应提前做好战略部署,合理配置能源资源,推进企业转型升级速度。  相似文献   

12.
张驎  翁翼飞 《管理学报》2008,5(5):722-724
明确了研究煤炭资源产权、产品市场协调与供应安全的背景和意义,辨识了煤炭资源供应安全的概念、内涵及表现形式。提出了实现煤炭资源供应安全的途径,即完善煤炭资源产权和产品市场之间的协调。然后,从加强煤炭资源产品市场建设、推进煤炭资源产权市场建设、建立国家煤炭资源战略储备机制,以及引导和控制煤炭进出口、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对保障煤炭资源供应安全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Following the scarcity of resources, rising energy prices, and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role manufacturing plays in the generation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the usage of energy has more and more been considered in research on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in recent years. Time-varying energy prices, which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penalize energy usage during peak-demand periods and which are supposed to smooth energy demand, have added a new aspect to this stream of research. This article studies how the integration of a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which can convert industrial waste heat into electrical energy, along with an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can balanc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nergy peak prices on the production plan in a serial multi-stage production system. After developing an appropriate model, we investigate how the use of the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and the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impact production planning. In a numerical analysis, we investigate under which conditions the recovery of waste heat combine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store energy provides practitioners with an efficient tool to lower total energy usage and to better react to time-varying energy prices, and thus to reduce total energy cost.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激光视盘机产业的技术创新。本文的学术贡献是:第一,提出了针对中国企业能力现状的创新分类方法,创新可以分为系统创新、核心创新和外围创新;第二,识别并描述了中国企业创新分布的特点,指出了中国企业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活跃的外围创新;第三,基于产品结构演化分析,尝试性地探讨了中国企业的竞争绩效,并引出了相关的竞争策略启示。产品结构模块化是释放中国企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竞争策略上,本土企业成功地利用了价值链的可分性、独立技术供应商的出现和增长迅速且需求结构多层次的市场机会,有效地发挥了低劳动力成本和当地市场知识掌握的优势,在外围创新领域和制造产品的装配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竞争绩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电力运行环境日趋复杂,电力体制改革也在不断进行。针对电力行业逐渐向信息化转变、能源利用率较低以及用户与电力公司交互性不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电器分类实时定价模型。该模型根据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器进行分类,电力公司根据不同类型电器的用电情况实时制定出不同种类电器的用电价格,以便引导用户在不同时段根据不同类型电器的电价来使用电器,控制居民的用电行为。智能电表的使用,可使用户了解到不同电器的实时电价,并以此调整使用电器,电力公司也随时得到用户的用电量来调整电价和供电量,达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此模型既有时效性也能使供需双方用电效用最大化。最后通过数值实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向城市社会和工商业经济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对土地制度的供给及其功能提出了特殊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两种公有、高度集中和行政色彩较浓的土地所有和配置制度与结构转型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特别是土地集体所有的虚无性衍生出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据此,本文提出了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框架性安排:土地的两种公有制并轨,国家拥有所有土地的终极所有权,分解国家所有的占有、使用、处置等权力,实行较长的使用年期财产权制度,农民和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土地使用年期财产与社会保障挂钩,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管理主要用来弥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企业集群共生演化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企业集群的共生演化主要受集群企业个体适应度、所处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三个因素影响。企业集群的演化实质是区域经济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藕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其发展受利益驱动机制和生态平衡机制的双重制约。在复合机制的支配下,企业集群的演化态势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和轨迹。利用模型相关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类企业集群1985-2004年的整体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普通机械制造类企业已经进入集群演化周期的衰退期以外,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和仪器仪表及文化设备制造类企业集群目前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企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集群水平变化对区域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评价和发展企业集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宋泓  柴瑜  张泰 《管理世界》2004,(8):61-74
在综合了新古典和结构主义学派关于产业成长与市场环境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落后国家产业成长的特点,运用“互动学习和产业成长”分析框架,研究了在加入WTO后(市场开放)我国汽车产业中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的战略调整以及这两类企业之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变化,并结合当地企业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分析了该产业的未来变化趋势。本项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1)伴随加入WTO而进行的投资和贸易自由化进程使得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企业采取了竞相进行合资或引进新车型的战略,从而加深了它们对跨国公司的依附程度。(2)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以及双方实力和能力对比的变化导致中国汽车产业的成长模式在向依附形式转变。(3)在跨国公司超强竞争优势下,落后国家新兴产业和弱小企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是,这只是必要条件,而决非充分条件。在保护环境下,企业会追求最容易、最迅速的赢利方式,譬如,单纯利用市场保护享受高额利润,而不进行产品开发、技术学习和创新等能力建设。因而,政府的强有力鞭策和要求以及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互动学习关系的建立等都是当地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as well as renewable energy are two key factors that ca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he energy sector. However, the market introduc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results in new challenges, especially with regard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th sectors. So far, neither location models for charging stations nor load flow models for the electrical grid consider these interactions sufficiently. Thus, an integration of planning problems from both sectors is needed in order to exploit potential synergies and to avoid negative impacts.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uch an integrated planning approach to locate charging infrastructure f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considering interactions with the electrical grid. Herein, we combine a charging station location model and a power flow model with integrated energy stores. We aim at determining a network configuration that satisfies the charging demand of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herein maximizing the benefits and minimizing the negative impacts resulting from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two sectors. To demonstrate the benefit of our integrated planning approach, we apply it to an illustrative case and present results of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e derive managerial insights regarding the interdependencies of the number of sited charging stations and the installed storage capacity based on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and charging demand.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nalyses the key contributors to radical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five New Zeal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uring their ownership transition between 1985 and 1995. Abrupt government reform policies, organizations' market positions, realization of rapi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active managerial actions and the new owners' strategic intent are established as key conditions of radical change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integrate our findings with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resource dependency theory to argue that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in times of uncertainty depend on de‐institutionalization of old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new patterns of resource depend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