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是由一个个词组织起来的。我国古代的杰出文论家刘勰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文心雕龙·章句》)他不仅指出了字词和句、章、篇的构成关系,而且精辟地论述了选好词语的重要性。其中所说的全篇有光采是由于章句没有瑕疵,章节明白细致是由于句子没有玷污,句子清新挺拔是由于字词没有随便乱用,都是宝贵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篇章”这一概念,在我国古代,人们常理解为文章,凡是独立成篇的文字,都称为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一般文章。《史记·儒林列传》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的说法,到了清代,阮元在《与友人论古文书》中说:“屈辞成篇,故曰文章。”现在,文学早已队广义的文章中分化出来,形成单独的门类。关于“篇章”,古人也有一些论述,《论衡·正说》说:“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将”.《文心雕龙·章句》也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古代的“字”也就是今天的词,它们的意思是说,写文章的时候,必须先有词,…  相似文献   

3.
§1语境诸说的新趋势晋代的杜预已经认识到《春秋》经一定未能褒贬,需“数句以成言”。南北朝刘勰已经论述了字、句和章篇的关系。清代袁仁林进一步提出“此等用法,必由上下文知之”(《虚字说》)但是,语境作为解释语言的社会功能的手段,是20世纪以来的新学说,它是以索绪尔的“结构段”为前导的。1923年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提出“语境”,并区分为“文  相似文献   

4.
“风骨”两字本是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习惯用语。“风”指人的风度、风范、神情;“骨”指人的骨相,骨气、形貌。到了东晋、宋、齐,一些文人才逐渐把风骨移来作为品鉴书法、绘画和文章之用。刘勰《文心雕龙》的《风骨》篇,是用以评论诗文的首创。“风骨”是刘勰创造的一个文学理论术语,它反映了刘勰的美学观点。 对“风骨”的涵义,历来解释纷纭。旧《辞源》说:“风骨,言人之风度高岸不随俗也。”这是沿用魏晋时期品评人物的说法。新《辞源》说:“风骨是艺术风格。也指作品的  相似文献   

5.
刘勰在《文心雕龙》的《序志篇》中,曾明确提出“益《文心》之作也,本乎道”。这说明该书是以一定的“道”为其所本。道是他写此书立论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它集中体现了刘勰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刘勰把《原道》篇作为“文之枢纽”列为全书第一篇。因此了解其所原之道的内涵,对把握全书总观点至关重要。但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历来论者分歧很大,或认为“儒家之道”;或认为“佛家之道”;或认为“道家之道”。本文的中心内容,试就“道”的“倾斜性”,发表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众多的学者。  相似文献   

6.
何天行的《楚辞新考》,为了否定屈原曾作《离骚》,在引用了刘勰《文心雕龙》的《辨骚》、《神思》等篇之后,紧接着说: 他在另外一部著作《新论·正赏》篇中却说,“郢人为赋,託以灵均,举世而诵之,后知其 非,皆缄口而捐之,此为未知文也。”他所谓“郢人为赋,託以灵均”者,明指《离骚》赋而言。还说:“可惜刘勰没有说明原委,但从这一段话,可知《离骚》的作者虽系楚人,而必不是‘灵均’无疑。”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的观点十分明确,他是把全书的前五篇作为“文之枢纽”来看待的。而刘勰对纬书,从总体上说是否定的,为什么他仍把《正纬》列入“文之枢纽”,这是一个有争...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的篇章中,被刘勰称为“文之枢纽”的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这五篇的基本内容和关联,已故刘永济先生曾做过准确的说明。他认为“前三篇揭示论文要旨,后二篇抉择真伪同异”,“五篇义脉,仍相流贯”。“揭示论文要旨”的三篇专论,就是刘勰自称的《文心雕龙》全书的“纲领”,其他诸篇则是“毛目”。(《序志》)纲举目张,所以刘勰自服地说:“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序志》) 这个“文之枢纽”,论证了“为文之用心”的一些关键问题:“道”、“圣”、“经”三个概念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道”、“圣”、“经”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是怎样的呢?此类问题,正好构成了《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骨架。而对这个“骨架”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 古代的文论家们对于诗歌的结句曾做过十分有益的探讨。刘勰《文心雕龙·附会篇》指出:“若夫绝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辔以挥鞭。克终(?)绩,寄深写送。若首唱荣华,而媵句憔悴,则遗势郁湮,余风不畅,此《周易》所谓‘臀无肤,其行次且’也。”他认为结句应该振起,若开头情彩,收尾疲弱,则必然文势阻塞,词气衰竭;欲在结句收取功效,就必须寄托深远,具有情味。王昌龄《诗格》谈及结句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每至落句,常须含蓄,不令语尽思穷。”(见《文镜秘府论·地篇》)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南宋沈义父《乐府指迷》认为:“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以景结情,情在词外,可谓“意有所寄,言所不追,理  相似文献   

10.
“无错不成报 ,无错不成书” ,已经成为新闻出版界忧心之事。何以解忧 ?惟有读书。语文出版社为报刊编辑记者推出一本新书———《报刊纠错例说》(以下简称《例说》) ,就是这方面一本可读之书。《例说》收文章 86篇 ,归纳成 8个部分 :用词篇 ,引语篇 ,时间、数字篇 ,标题篇 ,标点符号篇 ,常识篇 ,文章评改篇 ,杂议篇。《例说》作者在“例、说”二字上做足文章。先谈“例”。这本书从大量语料中选取近 40 0个例句 ,涉及 1 0 0家报纸 ,34种书刊 ,称得起广搜博纳。例句以常见病句、多发病句为主 ,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如《该不该用“该”》一文…  相似文献   

11.
浅谈毛泽东的文章本原观贾占清文章的本原是个古老的命题,历代文章学家几乎都把它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认真地探索研究。就笔者目力所及,我国传统文章本原观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属南朝梁代刘勰的“原道”说。他在《文心雕龙》的“原道”篇中,提出了文章源于“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段落既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又是文章学研究的对象。我国以往的研究较多地探讨段落的内部构造段落之间的彼此联系,基本上没有摆脱“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因字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的窠臼,即由分到总:组词成句,连句成殿,缀段成篇。六十年代后期在许多国家出现的篇章语言学认为,篇章中语言是爱篇章制约的,因此研究语言不仅要研究由分到总,而且要研究由总到分,就是从篇章向下研究,因为文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美学史上,刘勰最早深入系统地论述了审美形式与艺术传达问题。“形式”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是不存在的,而刘勰《文心雕龙》中的“文”、“采”,却是非常接近于“形式”这个范畴的涵义。刘勰在《原道》篇对“文”作了本体论的界定。他对于圣贤经典的规慕,也更多地侧重于以美好的文辞来表现情感。在《情采》篇中,把“立文之道”分为“形文”、“声文”、“情文”三种形态,从视觉美感、听觉美感等方面深化了审美形式理论。刘勰还非常重视艺术传达的作用,在《神思》等篇中予以系统的阐述,而在《物色》等篇中则揭示了有关艺术传达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辨骚》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最精辟、最深刻、最具创见而最富赞美之情的《楚辞》专论。它从通变特征、艺术成就、文学地位、后世影响等方面 ,对屈骚进行了较为系统而全面的评价。不仅总结出了“酌奇而不失其真 ,玩华而不坠其实”的文学创作原则与规律 ,而且对于后人研究《楚辞》具有方法论意义。刘勰的楚辞观值得重视。此外 ,对“博徒”一词的误解应予以拨正———是褒词而非贬词  相似文献   

15.
《文史知识》在2002年第9期和第12期分别发表了几篇讨论“还”字读音的文章。我想借辩析“还”字读音的机会,探讨一下读诗的问题。 对于王维的《观猎》诗中“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一句里“还”的解读,郭征宇先生认为:  相似文献   

16.
“气”,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常用述语。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三十余篇共六十多句用到了这个词。应该说,过去对“气”的探讨是很不够的。其实,如果我们要深入研究古代文论,就一定要认真理解这个“气”;不理解这个“气”,也就不可能透彻地掌握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以“气”论文,并不是刘勰的首创;但是,他在以“气”论文的历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古代,最早把“气”和文联系起来的是曾子。《论语·泰伯》篇曾记录下他的一句话:“出辞气,斯远鄙倍矣。”所以,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此以气论辞始”。比  相似文献   

17.
郭璞是晋时南渡之际的重要文学家、学者、诗人。关于他的诗作,钟嵘《诗品序》称其“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诗品》卷中又说他:“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按指李充《翰林论》)以为诗首。”刘勰《文心雕龙·才略篇》也说:“景纯艳逸,足冠中兴”。而郭璞诗作的代表,当首推《游仙诗》。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他的学术力作《汉文学史纲》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梁之刘勰,至谓“人文之元,肇自太极”,三才所显,并由道妙,“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其说汗漫,不可审理.很显然,这是对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批评.客观地讲,这个批评是相当严厉的.那末,怎样看待这个批评呢?换句话说,鲁迅的批评符合不符合《文心雕龙·原道》篇的实际情况呢?我以为鲁迅的批评是中肯的.首先,《文心雕龙·原道》篇没有界定“道”的范畴.刘勰在《原道》篇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知音》篇,是讨论文学批评问题的专篇。它论述的究竟是文学批评的什么问题,或者说,它论述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很少有人深究。即使有一些看法,也是说法不一。比如,《知音》中提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有人说,这是刘勰提出的六条文学批评标准(如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如是说);有人认为这不是批评标准,因为它不是“评价和衡量文学作品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刘勰《文心雕龙》的《养气》篇,属创作论。在这里,刘勰通过对创作活动的研究,提出了“养气说”。这是第一次将“养气说”从哲学领域引进文学理论领域。 刘勰的“养气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理论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全面地研究《文心雕龙》,当然首先要认真研究《养气》篇;而研究《养气》篇,首先应当注意这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