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上市公司收购是各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然现象,在公司收购中,各方利益如何平衡,目标公司股东利益如何保护是十分关键的问题.目标公司的董事负有争取公司股东收购利益最大化的义务.本文分析了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董事角色和职能,并通过解读美国法上有关公司收购的几个经典判例,进而对我国的公司收购立法中董事义务规定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处于极不稳定的高风险状态。《公司法》和《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之规定存在诸多缺陷,在现实中已产生很多问题。为此,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必须坚持股东权保护的基本原则,如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充分披露原则、确保目标公司经营者忠于股东的利益原则等,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加强和完善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上市公司收购立法中应坚持以证券法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即"三公"原则为前提和基础,充分有效地保护上市公司收购中目标公司中小股东的权益,本文分别论述了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平等原则、充分信息披露原则、目标公司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原则、确保目标公司经营管理者忠于股东利益原则.以上四项基本原则,既相互独立,同时又相互融合,共同体现在上市公司收购中的中小股东保护的各项具体制度中.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用以制衡执行董事,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保护股东利益不受侵犯的制度。设立独立董事可以有效地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现状,遏制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不公平关联交易和违规担保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对大股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当投资者持有某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时,收购人依法向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的法律制度.对于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管理层而言,股东处在弱势地位,因而需要在制度设计上给予特殊保护.时股东利益的保护需要通过规制收购人和目标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得以实现.本文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收购会导致目标公司股东持股比例发生很大变化。目标公司的中小投资者在公司中持股比例较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收购过程中,只有采取措施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才能确保收购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利用其控股地位操纵定价,造成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失,而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管屡遭失败,暴露了我国并购监管中的实质监管路径错位和诚信义务制度供给缺失等问题。鉴此,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不当定价监管应遵循程序监管原则,保障并购各方利益平衡;通过建立独立的董事委员会制度、完善股东表决机制、引进估价权救济制度等公司治理措施来强化内部监管;通过合理配置政府监管、自律监管和司法监管三大监管资源,加大并购中的信息披露力度,加强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诚信责任和自我约束机制等监管措施来构建外部监管体系,从而形成公司内部治理基础之上内外兼治,实现对上市公司并购中控股股东不当定价的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2001年正式引入中国,旨在防止公司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无论是沪市、深市发布的独立董事履职报告、独立董事自身感受,抑或是媒体的报道,都指向了独立董事积极性不高、行使职权效用不佳的问题,因而上市公司应积极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以改善独董制度运行现状。  相似文献   

9.
公司收购中控股股东权利滥用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将反收购的决定权赋予了股东大会。但我国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控股股东完全可以操纵股东大会,损害中小股东及收购方的利益。为了防止目标公司控股股东在公司收购中滥用权利,维护私利,治本之计在于国有股的减持和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当务之急是在《公司法》的修订中增加控股股东信义义务和表决权排除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实行已有八年,独立董事对于上市公司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不明显,这一制度并没有充分保证独立董事独立对公司事务做出专业判断的职能。为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必须保证独立董事在经济上独立于其所任职的上市公司,从而使得独立董事真正以外部人身份介入公司事务,履行监督内部人的经营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护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董事薪酬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公司法大多允许股东会或董事会决定董事薪酬并规定相应的决定机制。在公司董事薪酬决定过程中存在着利益冲突问题,从而削弱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导致董事对公司与股东利益的侵害。为此,有必要通过关联董事表决权回避、股东参与权保障、股权激励机制运用以及董事薪酬信息披露等制度对董事薪酬决定的利益冲突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是一体两面的事物。反收购措施的产生、发展与敌意收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法律价值看,收购制度更倾向于保护的法律价值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以效率为主;反收购制度更倾向于保护的法律价值是兼顾公平与效率,以公平为主。从法律主体看,收购制度更倾向于保护收购方;反收购更倾向于保护被收购方,具体而言,反收购更倾向于保护目标公司及其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的反敌意收购制度,保护合理的收购防御行为,有利于克服敌意收购的负面效应,保护市场公平。  相似文献   

13.
董事的持股权、公司治理与绩效:理论与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治理上的安全措施。负有受托责任义务的董事同样需要激励机制的作用以使他们更好地为股东服务。在目前的制度环境下,让董事持有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并在任期内锁定,会有助于增进股东价值。这个理论假说得到了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的支持。在上市公司内推行董事持股制度,并完善配套法规是目前提升公司治理效率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任何法律制度均有其特有的立法价值取向(即目的、目标)与基本原则,要约收购制度亦然。总体而言,保护目标公司股东利益乃要约收购立法的主要目的。相对于收购人来说,目标公司股东处于弱者地位。这一点可以说是对要约收购进行立法规制的主要原因所在,也可以解释目前的要约收购立法以规范收购人为主的事实。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要约收购立法来看,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三项,即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待遇原则、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公司治理是指正确处理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股东、董事与经理层之间建立一种组织架构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公司治理的目标是谋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提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受益水平。在公司治理中,建立和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完整性和透明度,至为关键。要建立以财务报表为中心、其他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披露为辅助的对外报告。  相似文献   

16.
论公司收购中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公司收购过程中,不论是收购方还是目标公司内部都存在控股股东和广大中小股东不同的利益诉求.相对于小股东来讲,大股东滥用其优势地位损害公司其他利益主体利益的机率较高.因此建立控股股东诚信义务规则与平衡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权益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控股股东诚信义务原则的确立,是对传统公司法理论中的资本多数原则、表决权自由行使原则和有限责任理论的扬弃和修正.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主要包括控股股东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其基本要求是,当控股股东自身的利益和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控股股东应将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得实施对公司其他利益主体利益有害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公司内部治理的失衡,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制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至2004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的31个管理层收购事件是否为流通股股东创造财富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为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创造了财富,目标公司的股票溢价为3.19%,远低于40%的国际水平;流通股股东在管理层收购中获得的收益相对于管理层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股权日益分散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拥有人数众多的小股东。在上市公司收购中,大股东、公司经营管理层和收购者为各自的利益,往往侵犯小股东权益。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值此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改之际,笔者论述了上市公司收购中小股东权益的立法、司法及社会自力救济等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方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限责任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基石 ,公司法人格否认是公司有限责任的例外。西方国家基于公平、正义的法理念 ,创立“揭开公司面纱”理论或直索制度 ,在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和其他公司外部关系人利益的情形下 ,可以直接判令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我国现有的公司立法缺乏相应的规定 ,不能有效地保护公司外部关系人的利益。借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 ,可以弥补现有立法的不足 ,规范公司的管理 ,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