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黑人音乐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关系反映了美国非裔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它在后者的强烈挤压和制约之中形成,却又强烈地影响了后者,它已被认同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1920年代的纽约哈莱姆区为视点,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切面式的考察,旨在证明: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中,在黑人文化无法进入主流话语的情况下,爵士乐成为黑人族群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广泛传播使得黑人得以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它事实上也促成了黑人族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2.
黑人音乐与美国流行音乐的关系反映了美国非裔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的关系的一种特殊情形:它在后者的强烈挤压和制约之中形成,却又强烈地影响了后者,它已被认同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1920年代的纽约哈莱姆区为视点,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个切面式的考察,旨在证明:在种族隔离的大环境中,在黑人文化无法进入主流话语的情况下,爵士乐成为黑人族群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它的广泛传播使得黑人得以逐渐被认识和接受,它事实上也促成了黑人族群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3.
流行音乐直接孕育于美国的爵士乐,而爵士乐的渊源又可追朔到黑人音乐和布鲁斯。布鲁斯音乐哀婉悲凉,表现了被压抑,被剥夺的黑人阶层的典型情感和心理。其特点是人生愁苦情绪的直接倾诉和宣泄,诸如生的苦恼,死的恐惧,爱的失落,心的孤寂。  相似文献   

4.
广播的出现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由此带来音乐传播方式的变革,音乐实现了大众化传播;美国的商业电台开创并发展了流行音乐广播,在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广播是最有力的推动者;音乐电台独立之后一度成为音乐传播最主要的媒介;类型音乐电台的出现,提供了更多音乐欣赏与选择的机会,音乐传播向着更为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将流行音乐作品以交响合唱的形式重新进行演绎,显然在广东流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浓烈的一笔。"涛声依旧——广东流行音乐30周年交响合唱音乐会",就是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笔。音乐会的举办,给人们提出了两点参考: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或交响音乐、严肃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流行音乐的发展固然有自己的传统,但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将为流行音乐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音乐会上演出的21首交响合唱形式的流行歌曲,其改编工作,基于两点原则:忠实于原创的基本品格;在忠于原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实际上为改编者提出了较高的创作原则。21首作品的改编最终形成了三种作品类型。同时,广东作曲家对流行音乐的这次创编实践,也使人们对流行音乐的艺术价值有了一次重新审视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晚期,在美国文坛上刮起了一阵“黑人旋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种族落后”、“智力低下”的黑人,在音乐、舞蹈、美术、文学、戏剧、史学和科技等各个文化领域里才华毕露,大显身手,在盛行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震动。在音乐舞蹈方面,黑人取得了巨大成就。黑人富有音乐天赋。早在奴隶制时期,黑人的  相似文献   

7.
流行音乐的发展,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校园的音乐文化。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音乐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流行音乐的相关内容,才能为高师音乐教育的学生们在今后引导青少年审美情趣的形成、思想观念的确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师音乐教学实践探索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尝试从声乐教学内容和演唱曲目的选用入手,在高师声乐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导入流行音乐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现有课程内容和形式逐步加以完善,希望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更加与时俱进,焕发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音乐美学和音乐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把流行音乐放在音乐与人和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中、放在不同形式音乐的对比中,以独特的视角对其美学特质及审美意义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与分析.在这一论述过程中,涉及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音乐主张、美学品质、艺术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使人们对中国流行音乐有更为全面、更为本质的认识,以凸显其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促进中国流行音乐及中国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日重生     
一位美国早期的作家柯柏(James Fenimore Cooper)曾说:“美国人对音乐艺术几乎可以说是相当的无知。”如果这话曾经是事实,今日你绝不会这么认为了。大部份的美国人,甚至包括那些没有音乐细胞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型态。许多人喜欢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和民俗音乐,然而美国其它的流行音乐则是“美国制造”的。  相似文献   

10.
黑人音乐是全球化时代的流行文化,更是流散黑人的灵魂。黑人音乐在生成过程中以音乐的形式记载了流散黑人的种族经历,表达了他们的非洲记忆。黑人音乐在西方社会呈现的双重意识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反映了黑人音乐在产生、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困境和张力。因为西方社会的单一文化特性强调催生了当代流散黑人的认同意识,但黑人音乐的复杂性与混杂性又决定了它在流散黑人的认同性建构上的"拱形"非洲主义,既疏离于西方社会寻求精神家园的异质与回归,又并非真正回归非洲主义,表征为一种认同过程中的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11.
Music     
《阅读与作文》2011,(4):19-19
  相似文献   

12.
在音乐领域,基督教音乐是较早也较大规模地来自西方国家的音乐种类之一。它的到来使中国音乐开始了蠕动与变异,也为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而代表本世纪初期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始形成的学堂乐歌,虽然其形成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影响是源于日本的“唱歌课”,但仍无法忽视近代基督教音乐对它的形成产生的那些基础的间接性的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方音乐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产生、发展中多种文化的复合体,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西方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中关于文化的研究是一致的,都主张对文化解释.因此,不论从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对象来看,西方音乐与民族音乐学已经有了交融,已进入了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视野中.  相似文献   

14.
“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这两门课程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并且是分开教授的。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音乐史”与“音乐欣赏”这两门课程和二为一更为科学,更有助于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及宗教的原因,菲律宾是马来、西班牙、穆斯林三种文化的继承者、结合者,菲律宾的音乐文化也呈现出了十分独特的一面。菲律宾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都有一套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大众音乐即广泛地流传于民间的音乐,它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其内容与形式都随社会变革而发生着变化,但其"大众性"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始终不变的.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泛是大众音乐突出的特点.非大众音乐是指历史上的"宫廷音乐"与现当代的"学院派音乐".它们各有特点,彼此之间既各自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研究大众音乐与非大众音乐的范畴、特点、发展概况等,对促进当代大众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早已有之,本文无意驻足于某一个发展时期,而是希望在这些流行音乐创作的语境下,推演出一些传统音乐元素的嬗变方式或规律,观察在现代意识下的流行音乐中如何阐释中国传统民歌、戏曲、曲艺、民族器乐等昔日的"民间流行乐"。  相似文献   

19.
流行音乐与现代性--中国流行音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现代性的文化载体.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导向危机和社会生活的庸俗化,"严肃不再"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的缺失,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一种时代精神的丧失,一种终极关怀的灭失.可以看出,"严肃不再"表征了现代性文化价值维度中庸俗化的袭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巴罗克时期、古典音乐和浪漫乐派的音乐风格,阐述了要正确运用演奏技巧,充分发挥音乐的表现力,必须在演奏家意志的绝对控制之下自如地按乐曲本身的风格去演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