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淮南王刘安不喜声色、游猎、犬马,一心向往学术,撰著异常丰富,目前能见到的汉代典籍著录刘安等人的著述文目共计有21种。刘安传世的《淮南子》、发明的豆腐,分别为人类贡献了一份精神财富、一份物质财富。文章从刘安与汉代淮南作家群;刘安与淮南地区的成语典故;《淮南子》与花鼓灯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刘安对淮南文化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王刘安本人的法哲学思想无疑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依托于《淮南子》 ,从本体论、价值观和治国方略三个方面对刘安的法哲学思想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是秦汉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散文艺术就文学性较强的篇章看,主要借鉴吸纳了辞赋、《庄子》以及纵横家文的艺术营养;此种艺术追趋与淮南地区浓重的辞赋创作传统与道家文化传统密不可分,也与刘安宾客多浮辩之士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在公元前138年前后,和其宾客集体撰写的一部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少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文帝时被封为淮南王。据《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在当时封建贵族中,是最有学问的。他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为《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但留传下来的只有《内书》二十一篇,就是现在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相似文献   

5.
(西汉)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及其门客编著的《淮南子》是一部集道家黄老学派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淮南子》具有较为丰富的“安民”、“利民”和“富民”等“民本”思想,本文依托于《淮南子》,就其“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正> 《淮南子》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89——元前122年),主持其宾客集体撰写的。据《汉书·淮南王传》记载:“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 “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但中、外两篇都失传了,只保存下来《内书》二十一篇,即现在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但是,由于它不是出于一人  相似文献   

7.
<正> 读贵刊一九八○年第一期所载《〈淮南子〉社会历史观初探》一文,获益颇多。然该文所言淮南王刘安的生年是公元前189年,则为智者之失。《史说·淮南衡山列传》载:“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指刘安的父亲刘长——笔者),淮南王有四子,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史记·惠景闲侯者年表》在孝文一栏中又载:“八年五月丙午,侯刘安”。刘安兄弟四人年龄相差无几,盖非一母所生,而刘安居长,故刘安在孝文八年五月受封时虚八岁。孝文八年是公元前172年。由此推算,刘安约当生于公元前179年。另据刘安的父亲刘长的生年来看,刘安也不是生在公元前189年。从《史记·淮南衡山  相似文献   

8.
在秦汉思想史领域,淮南王刘安及其主编的《淮南子》是一个颇受关注但却很难深入研究的课题。为促进这一课题的研究,徐州师大历史系王云度教授欣然接受了《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编委会的邀请,承担了《刘安评传》的撰著工作。经过数年潜心考辨和探索,作者终于写出了这部对刘安全面评述的专著,最近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约23万言,除“前言”、“索引”及“参考书目”外,共分五章,即绪论、刘安所处时代的社会变化、历史转折时期的悲剧人物、传世巨著《淮南子》、余论与结语,可以说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刘安研究的新成就。历来研究刘…  相似文献   

9.
吴从祥 《云梦学刊》2009,30(1):38-41
传说中的启《九歌》是祭祀之乐。在流传过程中,古《九歌》发生了一些分化。《九歌》是屈原创作的祭歌集合体,是后人编辑的结果.其本身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从诸神的地位、作品中的祭神背景以及作品的风格等可以推断屈原《九歌》非一时一地之作,有的作于朝廷任职时,有的作于流放民间时。  相似文献   

10.
刘向编集《楚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学之始祖,从现有材料看,要数西汉二刘(刘安和刘向)。刘安(前179—前122)是汉武帝时的思想家、文学家,高祖刘邦的孙子,武帝刘彻的叔父,袭父封为淮南王。据《汉书·刘安传》载,刘安曾奉武帝之命作《离骚》传。这无疑是汉代最早解说《离骚》的著作,只可惜没流传下来,后人只能从《史记》和《汉书》中得知他对《离骚》评价极高,称它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可与日月争光。在刘安前后,虽还有严助、朱买臣、王褒等一批楚辞爱好者和作家,但他们只以诵读《楚辞》或创作骚体赋而著名,有的则以此作“敲门砖”得到显贵,并无关于《楚辞》的著述留下来,算不上楚辞学家。至于刘向(前77—前6),则可称得上是编集《楚辞》的集大成者,是楚辞学的奠  相似文献   

11.
唐英 《云梦学刊》2006,27(1):51-54
关于《九歌》的直接源头,有各种说法,最具代表性的有《诗经》说,楚地民歌说,远古神话说。事实上,这些说法都只概括了直接源头里的某个因素,具有片面性。通过从内容、形式、角色及香草的象征意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其真正的直接源头是完整的楚地祭祀仪式。《九歌》是楚地原始文化与作者个体怨愤结合而喷薄出的美丽花朵,它具有祭祀与祭事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2.
王琳 《云梦学刊》2004,25(5):5-7,12
历代楚辞学家以屈原《九歌》为“祭祀歌”,然考屈原的身份、《九歌》的词采、祭祀的礼仪,与此说多有不符。《九歌》当为“祭事歌”,即为一场祭祀之后的记叙与抒情,而非“祭祀歌”。结合史料考察这场祭祀的时间、原由、主祭者等因素,可更加有力地证明屈原《九歌》为“祭事歌”。  相似文献   

13.
《楚辞章句&#183;九歌第一篇》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代的文字都是一字一词,没有多字一词者.据此去审视王逸的<楚辞章句>,其注释错误达50%以上.现以<九歌>第一篇作为范型,予以评析辨证.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诗论思想散布在《文心雕龙》对诗体的各种论述当中。《明诗》篇对诗的含义进行了界定———"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是刘勰诗论的核心内容。现在通行的观点把"持人情性"理解为讲诗的政治教化作用而非诗的含义,既没有把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独特论说方式,也没有将刘勰诗论和其"标自然为宗"的文学观相结合,因而造成了误读。刘勰不仅用诗"持人情性"的新观点重申了自己的"自然"文学观,还对孔子"思无邪"思想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庄子》内七篇的篇名由来问题是现代庄学研究中的难解之谜。张恒寿、崔大华先生对此都提出了重要见解。通过把内篇的七个题目叠合起来所透露出的精神内蕴与《淮南子》的黄老道家思想进行比较,同时结合刘安、刘向各自的身份和思想特征,以及他们分别所处的西汉早期和中后期的社会思潮特点,可以推断,内七篇的篇名极有可能出自刘安之手,而不可能是刘向所为。  相似文献   

16.
与谶纬术数的关系,是理解与评价刘基的一个重要因素。迄来论者,或为之撇清,或妄加傅会,而所引证的材料,多为不可信不可用的传闻之词。本文通过考察一批新发现的可信可用材料,认为刘基以儒家正道为体,对于谶纬术数,抱持一种可信之、可习之、可用之,然亦可弃之的活泛态度。这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与评价刘基,对于牵涉谶纬术数的其他文学史上人物的理解与评价,也颇资启迪。  相似文献   

17.
昌庆志 《云梦学刊》2005,26(4):39-41
楚辞"山鬼"原型研究可谓众说纷纭,但均无法以<九歌·山鬼>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印证.笔者立足文本,从地下发掘资料与楚辞时代广泛的文化背景着眼,认为"山鬼"形象既非源于地祗鬼怪,也非源于具体传说人物,而是泛化的楚人女性先祖,其原型应为"三苗"原始部落女性首领,在楚秦争战的屈原时代始得跻身于<九歌>鬼神之列.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主要是依靠淮西武人和浙东文人平定天下 ,建立明王朝的。而浙东文人中尤以婺州文人和处州文人居多。刘基是处州文人中的杰出代表 ,他与婺州文人中的宋濂、王、苏伯衡、张孟兼等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本文试图将刘基与婺州文人的关系作一叙述 ,以期人们对刘基的交游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陶敏 《云梦学刊》2001,22(5):54-58
刘禹锡《经东都安国观九仙公主旧院》一诗中的九仙公主是谁,是一个悬案.现考证出,玄宗胞妹玉真公主行九,曾结婚,并生有二子,就是诗中的九仙公主.洛阳正平坊安国观原为太平公主宅,后玉真于观中建精思院,即刘诗中之旧院.玉真入道后联系宗教人物和文士,陪侍游宴,干预朝政,在政治上与玄宗同进退,是玄宗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记载的六月甲戌朔日食,后被认为是夏仲康时发生的日食,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此乃刘歆伪造.刘歆只说是发生在夏代,到梅赜时才被定为仲康日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