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众所周知,中文作为SVO型语言与作为SOV型的日语都有着格系统,其中包括形态格与抽象格。中日语言的格形式主要是由格系统中的侧置词构成。通常来说,介词与格助词作为格标记在中日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共性,其特征不仅颇具一般性且便于研究。因此,中日语言的格表达是语言学中尤其是对比语言学中值得深入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日语中,每一个格助词能表达不同的格关系,而表达同一格关系的格助词又有多个。日语中用于标记主体格成分的基本格助词共有6个,其中以「が」、「の」为最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由于格助词主体格的用法大部分学习者不太熟知,容易出现误用。  相似文献   

3.
南昌话“得”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昌话的“得”字可以用作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助动词、动词、介词、代词和后缀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一下补格助词后续动词“会”时的用法区别,动词“”名词“”与其它调组结合一超构成惯用句及词组的种种译法。  相似文献   

5.
日语里“NP1 格助词 の NP2”中格助词的显陷模式可分为必须无形化、转化为其他格助词、必须保留、可省略四类,其制约机制可求助于“格的阶层性”理论,即在“格的阶层”中处于上位的格助词必须或容易无形化。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间于定语和中心词的“之”,在词类的归属问题上,语法界长期存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从具休的语言实际出发,“之”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都很不同于一般的介词,它们之间小同大异,把“之”归入介词是勉强的。“之”是结构助词,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结构助词“的“。而不是介词。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和运用日语过程中 ,格助词是比较难以准确掌握和运用的 ,人们往往习惯从格助词本身去分析其语法功能。从动词词义决定其格助词在句子中的构式的角度看 ,格助词 [と ]表示行为动作的共同主体 ,格助词[に ]表示行为动作的承受者。进一步说 [~と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双方共同的行为动作。[~に会う ]所表达的这一 [会う ]的行为动作是单方面的行为动作 ,另一方是这一行为动作的承受者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语格助词“で”张淑玲一、现代日语格助词“で”的形式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格助词“で”在文语中的形式及用法。中文里有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分,日语也是文语和现代日语。日语文语中相当于现代日语中格助词“で”的是“にて”,“にて”就是“で”的前身。“に”在发音...  相似文献   

9.
复合格助词在日语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复合格助词的研究对象应该突破<日语教育事典>认定的范畴,即复合结构所含动词部分丧失了实质性意义,且具有与单一格助词同样的功能就可以认定.通过是否能与单一格助词替换使用可将复合格助词分为两大类,这样可以把有关复合格助词的研究从对单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的零散解释提高到句法高度,即在语法结构中观察总结复合格助词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沁阳话的"拿"字可以作动词、介词和助词,作介词时可表处置;沁阳话表处置意义的"拿"字句对应于普通话的处置式"把"字句,但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日语里有许多委婉的表现形式,如使用含义不明确的副词和副助词、改换词语、句末添加丰富多彩的助词或助动词、会话中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包含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采用这些委婉的表现形式,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体是日语动词重要的语法法范畴之一。体表示动作或状态所具有的内在界限。日语动词体的表达方式有三种 :一是动词连用形后通过接续动词“て”,再接补助动词 ;二是动词连用形后直接接辅助动词 ;三是借助于一些惯用型来表达。关于体的分类 ,诸家提法不一。笔者从中国学生学习和理解的角度着眼 ,参照语法学派的一般观点 ,分成 8大类 :即将体 ,起始体 ,持续体 ,存续体 ,完成体 ,备放体 ,趋向体 ,试做体  相似文献   

13.
句段关系是共时语法研究中最为重要的着眼点之一。日语补助动词在句段关系上存在一个明显的特征,这个特征反映了相应的语义差异。根据这种句法特征可把日语的补助动词分为三类。同时,这种句法特征符合日语句法的总原则,即先命题、时范畴、再情态的句法顺序。  相似文献   

14.
日语授受动词不仅数量多,而且用法复杂,因而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经常困扰着日语学习者。日语授受动词共有七个,其用法不仅要符合语法,还得符合日本文化。日语的授受动词既可以当作实用动词用又可以当作补助动词用。日语授受动词既有表示敬语的动词又有普通动词,还有表示谦逊的动词。  相似文献   

15.
语气的表达在所有语言中都具有普遍性,语气的种类也都有共性,只是语气表达的具体手段各有差异。其中,英语的语气和汉语的语气都可借助语调、语序、情态动词、副词、叹词等来表达,但二者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表达手段,语气助词就是汉语有而英语无的一种语气表达手段。针对这一现象,汉译英文小说对话时要恰当使用语气助词辅助传达语气,并遵循四个原则:个性化、情景化、目的性和情感性,译者应充分认识语气助词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日语,因为属于粘着语体系,所以日语的句子成分,必须由实词和虚词两部分构成。因此,日语中的虚词,在日语语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虚词当中助动词,数量较多,且表意繁杂,能掌握好助动词的各种用法,尤为重要。例如「れる」,「られる」和「よう」,「う」等,这样的一词多义的助动词有很多,能够正确区分它们,是日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情态助动词是表达情态的重要手段,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有不同的语法和语义表达形式。根据Huddleston和Palmer关于情态助动词的理论框架,英语和汉语情态助动词被同时纳入否定、倒装、替代和强调四个语法特征进行对比,发现汉语在倒装方面与英语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其他三个特点上,均与英语具有共性。然后又将它们纳入意愿、可能和必须三个语义范畴,结合相应的语料对比、分析,发现它们的意义表达形式在三个语义范畴中表现有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重视语言的人文因素,将语言与文化融为一体,为我们在语言上实现人文合一提供了理论依据。选取日语中的补助动词“ている”为对象,从认知视角出发,揭示补助动词“ている”的意义,是根据所连接动词类型不同而不同的过程;将其所有的概念加以归纳统一为“持续相”,对其具有的各种意义进行归纳和解释,可对补助动词“ている”的研究及日汉比较引出一个新的观察点和一种较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动词+补语的形式,以及动作行为通过动词显性化表现出来的情况特别常见。这两种情况在翻译成日语时却往往采用名词或包含动词成分在内的复合名词短语形式。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对上述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有时候汉语中的动词和动词短语并不直接翻译成相对应的动词形式反而更为自然地道。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某个动作行为的行为阶段和结果阶段通常典型地采用结果补语和方向补语的语法形式使动作具体形式化,而日语倾向于不把动作直接表现出来。该现象的分析对具体的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是现代汉语高频使用的一个词,大中型主流汉语词典将其词性处理为唯动词,这是值得商榷的。以普通汉语语料库为基础,对“有”的用法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有”应是动代助兼类词。在探讨“有”的用法的基础上。对词典编纂提出了点滴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