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经济法价值错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茹洋 《理论界》2005,(2):69-70
经济法价值是在国家观的指导下,由其所处的经济状况决定的,但考察中国经济法理论,其“全能国家”观指导下的国家干预主义价值取向却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与需求不符,因而“服务国家”观主导下的经济自由主义才是今后中国经济法价值取向的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 ,从四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 ,并就新形势下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作了阐述。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教育 ;改革“两课”教学方式和手段 ;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网络阵地 ;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 ,进一步拓展其内涵和外延 ;切实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重视和完善学生社团建设。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质量价值取向有社会取向、学术取向和人本取向,当今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不利于研究生个体、高校学术和社会的科学发展,是一种不完全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确立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和导师的主导作用,树立科学发展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价值取向须以“人本取向”为“主轴”,以“社会取向”和“学术取向”为“车轮”,方能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龙汉武 《天府新论》2009,(4):158-160,F0003
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价值取向关系到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辅导员价值观有其自身的独特结构,是在其结构的相互运动、辅导员内在需要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辅导员的成长,其内在需要不断变化,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我们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调适,才能更好地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确保辅导员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晓红  周海英 《兰州学刊》2009,(10):137-139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新闻教育与其他事业一样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新闻教育价值取向根本上发生转变,开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传播学进入大学课堂,传播人才的培养随之起步;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尊重和鼓励学术研究;同时注重“经济唯一”的功利主义。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教育价值取向来看,以偏移“社会本位”为多,因此,我们提出在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一定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促进其自由发展,保障其人格的完整与健全。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的道德培育和法律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意识的道德培育应使集体主义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为此须重释集体主义内涵,把集体主义分为“贴近现实生活”的一般层次和“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导向层次,用普遍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公民进行激发和引导。公民意识的法律塑造以转变公民传统观念为目的,以塑造公民的法律信仰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儒家伦理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从人的成长与塑造、社会的安顿与治理方面凸显了伦理教育的地位、作用与价值,并从德教与文教的角度较好地论述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行忠信”、“明人伦”、“隆礼贵义”等理论,主张从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个人道德品质德性方面进行培育熏陶,通过“因材施教”、“教养结合”、“慎言敏行”、“寓情于理”等方法,以实现《大学》中所提出的“明明德”、“新民”和“止于至善”的目的。儒家关于伦理教育的理论,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是可以为当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和伦理教育服务的。  相似文献   

9.
"阶级"视域中的人性言说--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世岩  常玉荣 《河北学刊》2006,26(3):137-139
本文探究了孙犁解放区时期的人性观,认为孙犁在文学世界中塑造的各类人物实质上都在诠释“无产阶级人性”的内涵:民族美德是其人性内涵的核心,道德崇尚是其人性建构的价值取向。孙犁的这种人性建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显示了其应有的价值,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见的。  相似文献   

10.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与人格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卡尔·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作为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渗透其人本主义思想的“来访者中心疗法”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在当代心理咨询和教育教学上都享有声誉。人格理论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与基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特征。(一)罗杰斯人本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人性观、以真诚和尊重与理解为内涵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来访者中心”咨询理论中。即以无条件的关怀和无条件的积极尊重为核心,以人的可发展可塑造性为…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对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作用。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全面把握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新情况与新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发展的信念,同时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全面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2.
如何引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我国大学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当前,某些大学生逃课严重、把追星、娱乐当时尚,表现出社会责任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足,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正发生着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种种变化。对此,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立德育人、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加强师德修养、坚定信仰、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传统理念、要甘于平凡、淡泊名利,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河北省10所不同类型高校930名毕业生择业地域期望、薪酬期望、单位性质取向、择业标准取向、先就业后择业态度、到基层到西部就业态度、自主创业态度等方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本专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毕业生间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表明,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依然偏高,择业标准多样化且更看重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动态择业及自主创业意识显著增强,到基层到西部就业积极性不高,不同毕业生群体间差异显著。从加强正确的择业观宣传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观赏性是宫体诗的基本特质。观赏性的要义有三点:一是以玩赏为创作的目的,而不是情感的宣泄;二是有显著的体物倾向;三是有程度不同的游戏态度。宫体诗的体物倾向表现在,无论是女性的外形,还是女性的内心情感,都是作为客体对象来展示的。宫体诗的风格是轻艳,而内容的香艳、立意的肤浅、态度的轻薄以及文词的绮靡都是形成轻艳风格的基本因素。轻艳风格主要是由特定的题材内容决定的,体现了宫体诗的玩赏倾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是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凸现,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面临不少困境。要提高认识、周密部署、加大投入、认真实施,以智育和德育相融,“经师”与“人师”并重,以大爱之心来教育学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应用型本科人才心理素质教育是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高校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本文从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入手,提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心理素质培养的重心应该是以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力、进取精神、竞争力、合作精神为核心,兼顾规则意识、文化融合能力的培养。并探讨了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论音乐的德育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音乐 ,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 ,它的教育作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 :( 1)有助于塑造审美主体 ;( 2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 3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4 )有助于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 5 )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 ,促进交往  相似文献   

18.
当前高校的招生、收费、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等诸多环节尚未形成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应对机制。高校法人规章制度的制订、适用、价值取向等问题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科学发展。其价值定位上,既要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秩序,保证国家教育方针在高等学校的贯彻执行,同时,也应依法保障高校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在秩序、效率与公平、正义之间寻求适度的平衡;在关注合法性、合理性的前提下,还须重视制定过程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大学教育应以共生为指导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培养"文理融合型"的人才。教养理念起源于古希腊,伴随社会的发展其内涵也不断改变;其核心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自身的定位;在克服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过程中,通过"哲学的生态、交往论的转换"构建新的人学观,以之为基础进行共生的人才教育与共生专业教育,可以说是21世纪大学教育中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20.
完全学分制明显区别于“部分学分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体制改革的方向。完全学分制的普遍实施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巨大冲击,基本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应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落实“以生(学生)为本”的工作思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形式、载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逐步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