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依托(街道、居委会)基层社区组织,发动社区力量,为满足社区成员多种需求而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业。它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团体开展双向服务。社区服务的特质是社区自身力量  相似文献   

2.
2007年以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先后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活动。作为一种专业社会服务的手法与模式,个案管理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笔者认为,将个案管理运用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将能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一、从社区服务的功能看其本质所谓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倡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开展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居民服务业.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我们认为: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这一本质特征,集中体现为社区服务扶贫济困的保障功能、便民利民的服务功能和志愿互助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社会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在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是对社会工作的形象比喻。但在我国北方的经济欠发达城市,家庭结构相对完整,流动人口较少,社会相对稳定,如何提高辖区居民社会福利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社会服务需求便成了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能。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以社区为阵地,以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社会工作探索。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0,(22):19-21
2009年2月,广州市越秀区民政局以建设街为试点,与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合作开展了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建设街设立阳光社会工作站。以“引入专业服务,提升自治水平”为切入点,面向辖区内全体居民,以低保低收入对象、边缘困难家庭.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社区孤老等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服务需求,提高弱势人群的社会福利,探索社区帮扶、社会救助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供给侧改革政策的提出,国家经济调控的重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味着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供给侧改革为社区服务主体提高服务质量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社区居民对养老、 医疗、 就业及心理咨询等服务需求大,但现有的社区服务质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居民满意度较低,社区需要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加快发展社区就业服务,深化发展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前,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支新生力量,它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国家直办、直管社会福利机构的传统格局,改变了社会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的局面,增加了社会福利设施的数量,缓解了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传统社会管理服务与社会需求、公众期望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之后,原有的单位管理服务网络在弱化,而新的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还不够完善,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得不到在“单位人”时期的贴身照顾,原有的社会管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现实要求,开展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1):39-39
“咏年楼”是一个以社区失能预防为主的服务设施。2010年10月,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办”的发展思路,上海市黄浦区外滩街道与上海新途社区健康促进社合作建立“咏年楼”社区生活中心。1年来,“咏年楼”以其独特的功能定位、创新的运营模式和丰富的服务内涵,成为黄浦区社区老年服务的亮点、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模式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邵勤 《社会学》2004,(3):54-55
随着我国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正在转变,我国的档案事业也开始转型。它要扩大服务面,改变原来主要为机关单位服务的状况,真正做到为全社会服务,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使广大百姓都受益。社区档案工作贴近百姓,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居民,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是以提出并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得以突破和推进的,而在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最重要举措则是对社区服务的倡导.推行与发展.至今社区服务已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在保障城市特殊困难对象和广大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他们的各种福利服务需求和生活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促进了城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生活保障.它是以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优抚对象等特殊社会群体为主要对象.为使社会福利能够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必须尽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改革,把“民营”社会福利事业作为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一条重要途径来抓,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国家包办尽快向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20年的友是奋斗目标上海市社会福利事业和其他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设成与上海这座新崛起的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功能、地位、作用相配套的,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消费水平相适应的,以人的全面发展力中心,以最有效地开发、使用服务资源为原则,形成任务功能完善、服务形式分样、服务质量上乘、服务管理科学的采列化、分元化、社会代民政事业和社会福利服务新体系,实现市民生活质量大提高、社区人文环境大改善、城市经济建设大促进。2010年的发展目标没用上述长远发展目标的要求,力争到2010年初步放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区体育服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区体育服务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特征 社区体育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支持下,根据社区居民不同的体育需求,由政府、社区内各种组织、机构与个人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或微利性的社会体育服务.我国社区体育服务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社区服务,是一个新概念,国外有称之为社会工作的。对社区服务,目前还无一致的定义,根据我国城市的实践,社区服务是指由社区组织为社区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旨在解决社区成员生活特殊困难,为社区成员提供生活便利,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2000,(7)
据《羊城晚报》报道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是 ,用5年时间 ,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一改革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发展需要。据悉 ,国家规定大中城市的城区一级要建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福利服务中心 ,街道一级各建一所能容纳30名以上老人的养老院。在农村 ,要在90 %以上的乡镇建立敬老院。点评 :社会福利 ,国家包办不了 ,也难以完全办好。放开手来 ,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路子更为宽广国家不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2000,(4)
据《羊城晚报》报道 :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是 ,用5年时间 ,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这一改革是适应“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发展需要。据悉 ,国家规定大中城市的城区一级要建一所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福利服务中心 ,街道一级各建一所能容纳30名以上老人的养老院。在农村 ,要在90 %以上的乡镇建立敬老院。点评 :社会福利 ,国家包办不了 ,也难以完全办好。放开手来 ,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路子更为宽广国家不再包办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8.
孙元琪 《现代交际》2011,(11):18-18
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福利社会化是我国当前的必然选择。社区福利服务是社区福利的重要内容,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社会福利的发展状况。然而目前我国对社区福利服务的界定尚不清晰,致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福利多元主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在社区福利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张加速非盈利组织的建设,通过整合民间资源促进我国社区福利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庞大,讨论社会工作专业如何介入社会保障领域这一问题,首先有必要对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发展状况作一简要的界定。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安全制度,其宗旨是通过提供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的方式,帮助社会成员解决当前基本生活困难和预防未来的生活风险,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个人储蓄六大项。目前,我国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处在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处于创建和发展的阶段。由于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保障还是低水平的,主要侧重于对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同时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福利服务,也在各级政府的倡导下,  相似文献   

20.
社区社会组织是一种能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和社区居民需求的有效载体,是推动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力量和社会中介。如何利用社区社会组织的力量,积极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