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0年我国人均 GDP 达4382美元,进入中等收入水平,濒临国际上的“中等收入陷阱”,综合2012年“稳中求进”的经济发展轮廓,我国要想成为少数的几个成功跨越的范例,必须从环境资源可持续、政府权力下放等方面深化改革.如果说低等收入到中等收入的挺进是轻轻一跃的话,那么中等收入迈向高等收入绝对是惊险一跳,所以确保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经济增长,必须调整发展战略,采取综合措施,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对于中国来说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增长与转型经济密不可分,同时,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也至关重要。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中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阶段称为"中等收入陷阱",克服陷阱成为经济增长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等收入国家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日本在20世纪成功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本文就着重于对日本经济这段时期的研究,重点分析日本是如何解决好这段时期经济发展问题,总结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找出合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魏枫 《领导之友》2012,(4):55-57
世界银行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分为高、中、低3组。根据2010年的标准,高收入国家组为人均12,196美元及以上,中等收入组为996美元~12,195美元,低收入组为995美元及以下。在世界银行目前统计的213个经济体中,低收入组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Fatas和Mihov(2009)提出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过渡过程中存在"制度高墙"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我们用更新的数据以及更综合的方法,对"制度高墙"现象进行了跟踪研究和拓展分析。本文研究表明,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演进过程中,确实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遭遇"制度高墙"。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应集中推进制度改革与完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保护和激励创新,减少对市场的不必要干预,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在较短时期内突破"制度高墙",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适宜的制度环境。与此同时,也需注重转型期的风险防控,避免矛盾在临界点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6.
汪同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要做好三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  相似文献   

7.
首先提出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应主要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的格局;而后在控制了投资、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前提下,实证分析发现收入差距过大对我国人均GDP增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中国面临什么问题?或者说,是什么问题在倒逼我们改革?一方面,中国在创造35年连续增长的奇迹的同时,要进一步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加大了。世界上许多经济体的发展在多年连续增长后,往往出现拐点。盛极而衰,似乎是在劫难逃。纵观一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史,连续保持十年、二十年增长的国家有若干,但"三十而立"者寥寥,"四十而惑者"多多,能继续走好"第四个十年"的经济体,当代几乎没有。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相继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高处不胜寒"。中国  相似文献   

9.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17):136-137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要做好三项工作:高度重视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领导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10.
数智化转型是驱动新时代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已有文献讨论了数据要素或智能技术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但忽略了数据要素利用推动智能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基于此,本文将数据要素利用与智能技术进步同时纳入内生增长模型框架,以探究其对经济增长的联合影响。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利用通过促进智能技术进步能够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分析发现,模型存在两种“制约效应”和一个“增长陷阱”。数据要素利用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消费者隐私侵犯厌恶的制约;智能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到人口增长的制约。数智化转型时期先后的差异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后转型经济体陷入增长率持续低于先转型经济体的增长陷阱。本研究不仅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的宏观增长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产业领域的激烈竞争提供了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正经济处于换档期,本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我国经济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能否达到新的平衡,关键在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和着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必须找寻新动力。《经济日报》从8月12日起以"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为主题连发6篇评论文章勾勒中国经济增长的六大新动力:"中部发力"扩消费。中等收入群体是形成有效消费需求的"主力军"。让中等收入群体的"腰"粗起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是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好的国家,也是经济总量在全球的份额提升最多的国家。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国际比较上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少具有三大优势,这就是体制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这使得中国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好的经济增长,在2030年前后赶超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上看,中国目前与发达国家之间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这又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有可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世界银行的"高收入"国家标准。在三大产业的结构上,无论是从增加值结构上看还是从就业结构上看,中国已经完成了由传统结构向现代结构的转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结构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的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  相似文献   

13.
“制度高墙”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制度高墙”到底是什么,由什么因素构成,为何在技术显著进步、制度经验更加丰富的今天大多数国家仍难以跨越?以及跨越之后“制度高墙”的影响还存在吗?以上问题仍是待解之谜。本文利用世界银行1987~2019年的国家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不同制度维度质量水平与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结合案例研究,我们提出了SOLDER制度墙框架理论:“制度高墙”是政治稳定与安全、经济体系开放度、市场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收入分配、教育与研究创新等多维制度构成的混合之墙,其间具有集成联动性特点。对一国而言,任何一方面出现严重问题,都可能危及该国经济发展的安全、速度、质量与可持续性,即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这些制度要素仍影响着一国的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4.
孙兴杰 《领导科学》2013,(15):20-21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出来的,它描述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怪现象:一些国家经济在迈入人均3000美元的门槛之后,便陷入了困顿之中,难以继续前行。"中等收入陷阱"所概括的并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秩序能否在新的基础上"软着陆"的问题。在多元社会中,天启式的教条抑或暴力的强制已经没有统合力,宽容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正义的观念成  相似文献   

15.
一、2011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变化的特点分析1.城乡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长城乡差异明显自201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延续了这种增长态势,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元,其  相似文献   

16.
刘伟  范欣 《管理世界》2019,35(1):13-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迅速跨越下中等收入阶段,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身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呈现什么样的发展态势?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新时代下中国不得不面对和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本文将采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方程进行测算,2022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7.32%,人均GDP将达到1.33万美元,顺利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3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至6.34%左右,人均GDP将达到3.15万美元,约占美国的38.29%,有望进入现代化低级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此,应通过注重资本投资方向,提升资本投资效率,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降低人力资本错配,全面深化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等手段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为保持潜在经济增长率中高速增长,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王飞跃 《科学咨询》2003,(15):18-19
中国在1980-2000年间,GDP年均增长10%左右,是同时期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人均GNP从290美元提高到840美元,踏人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NP为756-9265美元)行列,创造了世界20%的人口迅速摆脱贫困的经济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型"分析框架下研究了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和机制,我们的分析框架可以较好地描述中国诸多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解构中国经济新常态出现的经济学逻辑,帮助我们理解制度质量在一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强调了增长背后的两种主要推动力,一是短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要素重新配置的增长动力,影响这种动力的主要因素是金融约束。一个国家可以在没有制度质量显著提升的情况下完成要素重新配置型的经济增长。二是长期经济增长动力,它是基于国家基础能力发展的增长动力,任何国家长期的经济增长都离不开国家基础能力的提升,制度质量是国家基础能力构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贾珅 《管理世界》2020,(1):37-44,M0004,228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达目标和所需的结构条件进行分析,是编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也有助于为新时期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明确政策重点。本文结合典型后发经济体在中高收入阶段的增长经验,我国在2020年预计达到的要素条件,以及利用联合国国际比较数据集进行国别层面增长核算所估计的参数,对我国到2035年的经济增长可达目标进行了测算。要实现预期目标,需要有效应对资本产出效率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增速下降、创新环境变化、城镇化速度放缓等挑战。未来,要坚守投资率底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实施更加积极的人口战略,提高劳动参与率,稳定一般劳动力就业;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投入强度和研发效率;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正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略好于2013年,初步预计在7.8%左右我们认为,有四方面因素支持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外需小幅改善。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总体略好于2013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比2013年加快0.8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