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饶伟新 《民族研究》2005,(6):92-100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2.
明人张雨<边政考>所列肃州南山的三个东迁部落,名"哈剌秃"."哈剌秃"为"黑"的意思.三部"哈剌秃"实际为两个部族--"帕泥"部和"赏不束"部,分别操古蒙古语和古突厥语.两部落最早为安定卫部落,东迁沙州后,因与左卫帖木哥部落仇杀,遂迁至肃州南山."帕泥"部即裕固族"曼台"部落前身;"赏不束"部后来成为裕固族"贺郎格"家之一部分.之所以称他们为"黑番"或"黑黄番",是因为东迁肃州后,他们一直依藏族居住,受藏族"喇嘛番僧"管束.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命题,它以社会主义的一整套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在"社会主义宗教论"中,"根本是长期性"是基础命题,"关键是群众性"是核心命题;"特殊的复杂性"是主要命题."社会主义宗教论"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4.
"勐"论     
"勐"是中南半岛地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地名,广泛分布于中国西南部傣族地区、越南西北部的泰族地区、老挝、泰国和缅甸掸邦地区,可以称这个地区为"立勐地带"."勐"的原义是"一片地方",后来衍生出"城镇、国家"的新意,成为了壮泰族群社会的一个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勐"作为政权组织是由阶级对立而出现酋邦政权后,才开始存在于壮泰族群社会中的,时间大约是9~10世纪.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天人相通的"天命观"可上溯到西周之前的夏商时期,而比较成形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老庄阐述了这一思想概念,后来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本文对"天人合一"的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儒家和道家在此学说之上的观点展开了阐述,并对"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6.
鼓吹乐的起源问题争论不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北狄乐"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然而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有学者提出了鼓吹乐的初形是秦汉以前中原传统器乐合奏形式的观点,尽管外来少数民族音乐对鼓吹乐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原乐"仍是其源起之本.第三种折中的观点是从史料记载乐器配置的情况出发,认为鼓吹...  相似文献   

7.
廖秀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67-168
禅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禅宗思想给当代服装提供一种新的审美理念和设计思想.本文选取了禅宗文化与设计关联最为密切的三个范畴:"悟"、"空"、"意境",深入挖掘其中所衍生出来的美学思想,探讨这些美学思想对当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伊朗"与"波斯"是一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就词源、语言、历史、文化等而言,两者有不同的内涵与严格的区别;同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和某些场合下,两者的内涵又基本相同,甚至可以互相代替。一般而言,"伊朗"的范畴大于"波斯"。  相似文献   

9.
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论述了"八荣八耻"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及应如何加强树立"八荣八耻"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范畴呈现"多型态"表象与"多层次"结构,亟需从跨学科的广义交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我国西部民族区域在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都复杂多样,为"多型态"研究提供了最理想与最丰富的田野.在上述"广义交叉视角"的透视下,可以探索一种符合新发展观的、凸显区域和民族特色的"多型态"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略论白寿彝先生对《史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回族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史记》研究成就全面考察的基础上 ,结合 2 0世纪 50至80年代中国史学发展的实际 ,论述了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特点。认为注重贯通性的探讨 ,注重司马迁及《史记》思想性的研究 ,注意运用马列理论分析和研究司马迁及《史记》 ,是白先生《史记》研究的突出特征。《史记》研究既是白先生中国史学史研究的重要领域 ,也是他将中国史学史学科推向深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霍布斯鲍姆之"民族语言与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布斯鲍姆认为,民族语言基本上是人为建构出来的,把它作为区分民族的标志,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动机;在民族语言的建构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民族语言的未来发展,应采取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把小语种、小语言不断在历史进程中被淘汰看作符合民族间交流与融合之常态。霍氏的观点尽管带有欧洲中心主义的痕迹,但他注重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和在全球视野下反思人类社会的历史,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而在普遍社会历史观和整体史观基础上对语言民族主义予以说明和解释,这一点明显地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分析方法,为人们全面了解世界民族主义的特点和走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思考和研究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3.
以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民族与民族主义>为解读文本来阐述霍布斯鲍姆的"民族"概念,力图由此把握霍氏的民族问题研究的思维脉络和学术倾向.  相似文献   

14.
15.
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在国际政治学界引起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中国学者对它的评论大多局限于政策性的评价与立场性的批判.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对于如何看待冷战后全球政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理论范式.本文试图从学理上与政治思想上对"文明冲突"范式的理论假设前提、该范式的内涵界定以及文明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做出客观评析.  相似文献   

16.
抄创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藏文本P.T.127禄命书,主要依据汉文本P.3398<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改编而成,该占书以敦煌吐蕃裔民为信仰对象、以汉族北斗五帝为最高命属、以佛教转生为解释手段;P.T.127禄命书既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民族、佛教、数术等多元社会因素互动下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敦煌蕃汉族群认同与宗教文化交流受容的有力见证,同时对敦煌社会"违戒"风俗和吐蕃社群历史追忆也有着具体的折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广西民族"四个模范"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政策,造成广西的民族隔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民族识别、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发展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一系列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经过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广西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是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  相似文献   

18.
白寿彝先生编纂《回民起义》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编纂的《回民起义》(4册 ,约 2 0 0万字 ) ,是建国初中国史学会主持编选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之一种。白先生于抗战时期即在云南致力于史料的搜求 ,建国后又进一步加以扩大和系统化。本文认为 ,此书的突出学术价值为 :搜集文献丰富 ,种类齐全 ,除官书和奏议外 ,还有大量私人著述和方志、碑刻资料 ,编者并作了精审的考证 ;善于剔别旧记载的偏见和诬枉 ,保留其中有价值的成分。故此书出版后一向受到近代史和民族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邦达昌”在康定设立商号后的第二次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世达赖喇嘛时期,"邦达昌"是较早开始经营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的藏族大商家之一,西藏地方政府把出口英印的西藏羊毛列为专卖商品,"邦达昌"家族成为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羊毛的代理商。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后,"邦达昌"开始转向中国内地与西藏之间的贸易,并于1940年由邦达.多吉在康定设立了"邦达昌"商号,原来的中国西藏与英印贸易扩大到中国西藏、内地、英印三地,使"邦达昌"的经营规模比原来大了很多。而且,最重要的是"邦达昌"为汉、藏之间建立起良好的经济联系,从而促使汉、藏之间政治、文化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并充当战略性先导,在客观上为后来顺利和平解放西藏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此段历史对于"邦达昌"来讲是第二次复兴。  相似文献   

20.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