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如亿万农民所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姓“农”。伴随着迎接虎年的钟声.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7个聚焦 “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再次向全党全社会发出只有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才能使经济丰十会稳定发展获得坚实支撑的明确信号。冬天的脚步渐行渐远.一号文件像春风一样,温暖着亿万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去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决定”,标志着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升。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个很重要途径。“三农”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农民的收入比较低、  相似文献   

3.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下发和全国及浙江省“两会”的召开,使浙江农民、农业、农村的“三农”问题再度成为全省上下关注的热点。但众多媒体和一些涉农部门对全省究竟有多少农民说法不一,其主要原因是对“农民”界定的统计口径不同。从人口统计的角度来说,“农民”的表述涉及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杜会财富分化的加大,如何关心和保护弱势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更引起了中国高层的重视。农民是弱势群体,也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心农民,就应该让农民老有所养。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农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位置,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这一思路,突破了“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做出的重大决断,是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创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必须彻底突破“三农”问题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等束缚,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跳出农民抓农民。  相似文献   

6.
初春伊始传来了连续第四年锁定“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并首次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单独一个条目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视与关心。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农业,归根到底就是要使农民能增产增收。而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解决农民  相似文献   

7.
解决“三农”问题的理性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去认识关心支持和帮助才能解决。从比较深层次去研究,“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农产品市场化的程度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产业革命实现了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依靠资本改造了传统的农村、农业和农民,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和市民保持了相对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农民富才能国家富,农村稳方能天下安。  相似文献   

9.
李庆华 《山东统计》2009,(1):45-46,48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及省、市和章丘一系列强有力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了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三农”问题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是最关键和根本的一环。特别是现在国家积极建设新农村,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因此,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必须实现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即从长期以采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促进农民增收“一号文件”。各级党委、政府更坚定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农民收人构成因素中最重要的一是农副产品价格,二是生产资料价格。2004年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然而,今年农产品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如:小麦平均售价1.68元/公斤,同比上涨9.1%;玉米平均售价1.00元/公斤,同比下降16.2%。农资价格上涨给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带来多大影响?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在我区种植户中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和农业是我国市场发育程度最低的区域和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围绕"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数个中央全会文件和10个中央"一号文件"。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今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  相似文献   

13.
赵正霞 《青海统计》2006,(10):32-36
西部大开战略实施以来,海南州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牧民收入稳中有增、农产品生产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生活水平稳中见高,农村社会呈现一派和谐安宁、繁荣昌盛的景象。为此,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之际,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海南州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趋势,有利于“三农”问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反映在农民的收入上。增加农民收入,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保证。农业生产资料是搞好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2004年,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创1997年来新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2004年至今的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直指"三农"问题,核心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农业结构调整情况及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农业纯收入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探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转移的问题。随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农村劳动生产率大大提升.造成人浮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农村潜藏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虽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仅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而且还会造成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既是最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关键。我区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区.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央将“三农”工作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中央又下发了“一号文件”, 更是着眼于让农民直接减负增收,从而启动了城市资源施惠于农村的历史性转变。在中央一系列重大支农政策引领下,我国粮食生产摆脱连续5年减产的阴影,农民增收走出连续7年的低速徘徊,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19.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要有新的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要解决农村稳定、农民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这一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最为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安居乐业,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在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尚有剩余投资于农民自身的发展需要,增加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唯有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使农民在维持简单再…  相似文献   

20.
郑莉英 《浙江统计》2006,(8):7-8,23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战略思想。而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