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西方文明的起源都与洪水神话相关,而造成中西神话系统巨大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同的文明土壤所滋养的不同的文化心理.西方神话着重强调神性的强大,中国神话则看重人性的伟大.通过对中西洪水神话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到,根本而言,西方神话是神本位的而中国神话是人本位的.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神话学的巨大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颉刚先生除史学研究贡献外,也是神话学研究方面的 拓荒者。他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构建,对中国古代神话系统的独特把握,对神话本质特征 的深刻揭示,以及在肯定神话历史化、揭示神话的演变和流传过程等方面,均取得了杰出成 就。  相似文献   

3.
壮族麽经运用神话思维来记录本族群文化的起源,其中主要包含四种起源神话:火种起源神话、稻种起源神话、家畜起源神话和文字历书起源神话。这四种起源神话记录了早期壮族先民对农业生产及耕作技术的改良过程,蕴涵了丰富的远古社会文化信息,体现了壮族先民由渔猎经济发展为农耕稻作经济的历史发展足迹,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自身力量的一种肯定与赞颂。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神话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不同的民族或国家都有自己所理解的神话含义。上古神话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最原始的、最基础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说神话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缩影。通过对中日神话的比较研究,考察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内涵,使我们在中日交往过程中能够知己知彼。  相似文献   

5.
同其他上古神话一样,西王母神话一直被封存在古代典籍之中。复活西王母神话,一方面需借助现代传媒,使西王母神话转化为其他体裁样式的神话叙事;另一方面,可以以西王母神话为标签,制造出符合现代人心理需求的文化产品,使西王母神话进入市场。西王母神话的思想内核与当代人们基本的生活追求相契合,仍具有流传的肥沃土壤,这对发掘和弘扬西王母神话这一文化遗留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及其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较于西方神话,中国古代神话更多地经历了历史化的进程,带上了浓厚的历史色彩。本文旨在展现中国古代神话的历史化面貌,并剖析在神话历史化变化的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赫哲族的创世神话、自然现象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族源神话 ,产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 ,是万物有灵、神灵崇拜的结果 ,反映了原始人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对傣族的谷物起源神话、季节起源神话和耕作神话进行较详细的记录和比较,分析了谷物神话与傣族农业祭祀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神话里的"宇宙药",和"宇宙山"、"世界树"一样,作为学术概念,它们都可被用来描述和解释古代神话里的宇宙结构及宇宙观。无论是昆仑山上的轩辕之国、诸沃之野、不死之山、西王母的蟠桃园,还是大海里蓬莱三神山的仙境、仙人和不死之药,上古神话里异域、他界均具有"不死之乡"的属性。与长生不死观念有关的"宇宙药"信念及其"神圣的知识",可能最早产生于上古时期的人类试图通过巫术的方式和神话的讲述以克服"死亡"、从而超越生命极限的种种努力之中。此种信念在中国历史上始终绵延不绝,并演绎出了许多野心勃勃的尝试和独特的文化实践,它至今依然是中国社会久盛不衰的"长寿文化"的底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代神话与传说,是先民创制汉字的主要材料。将古代神话传说融入汉字也是先民的创举。既然如此,这些汉字就可作为研究神话及古代传说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虽然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和科技发展终结了古典神话,然而,神话思维共时性地潜藏于人类的心理结构之中,依然对文化和文明产生重要影响。在后现代的历史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之中,演变为一种现代意义的神话方式,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现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商品神话、政治神话、国家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获得更广泛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强大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现代神话在审美特性方面,首先,表现普遍的功利主义和审美活动的世俗化,更多地将意识形态融入到美感和审美评价的过程中,体现官方权力和民间观念的合流;其次,技术崇拜、商品崇拜和权力崇拜逐渐置换英雄崇拜,成为大众新的审美对象和崇拜对象;最后,游戏意识的建构和审美活动中感官功能的高涨成为现代神话又一个鲜明的审美特性。现代神话以其多样化的审美特性丰富和改变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与审美趣味,并对文艺产生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现代神话     
颜翔林 《社会科学》2007,2(12):158-164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并不意味着神话和神话思维的终结,而神话和神话思维却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和文化活动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国家神话、民族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它们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有所变异发展,对文艺依然施加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审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族神话是上古文化的口承性语言系统,其中混融着上古先民的意识、观念形态、生存经验及前理论形态的美学建构。作者在云南民族原始文化混融性的整体意义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规范性的伦理意识及其仪式化的操作方式,作出了初步的审美发生学探讨。  相似文献   

14.
神话是最古老的一种艺术载体 ,它保存了各民族原始文化或民间文化生活中的精神想象与艺术创造的成果 ,并且与原始宗教和诗歌具有亲缘性联系。现代意义上的神话解释一方面重视通过神话去还原各民族的原始文化信仰 ,另一方面则重视探讨神话思维的诗性自由特质 ,强调神话与文艺创作之间的联系。神话解释中的这种文化诗学意向为现代艺术解释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诗学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黎族火神话传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凡 《河北学刊》2007,27(6):45-51
正式出版于1947年的《启蒙辩证法》是在1944年油印本的基础上增改而成。作改动的地方不仅是书名及文题,也体现在对文字的润色和内容的调整上。这些变动反映出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有意疏离以及由意识形态批判向总体性"终极揭露"批判范式的转换。在《启蒙辩证法》中,法西斯主义的"事实神话"是研究的起点,而叙述的起点则是"启蒙",同时,为了阐明启蒙的衰退,作者又回溯到历史上的神话。所以,《启蒙辩证法》不仅存在着启蒙与神话的纠缠,而且存在着现实神话与历史神话的纠缠。《启蒙辩证法》既从黑格尔那里汲取了关于启蒙自身具有内在缺陷的观念,又借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之名及其表现方式,但是,"启蒙辩证法"却与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根本不同。启蒙理性不是把自身表现为一种有待完成与提高的开放形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无可救药的结构性衰竭与失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理性的这种态度更戏剧化地表现在他们对康德道德学说所作的萨德化理解上。因此,《启蒙辩证法》不仅是后黑格尔主义的,也是后康德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小说创作带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形成了在贵族的信念、认知及思想体系支配下所建构的贵族神话。“贵族神话”概念建立福克纳的贵族意识与其艺术世界的关联,从批判的视野可以观照福克纳创作中在贵族看来是绝对真实、对他者来说却具有蒙蔽性和虚构性的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8.
李炳海 《齐鲁学刊》2004,(5):110-114
有关黄帝孕育的神话产生于汉代,黄帝被说成是雷神之子。这个神话的产生,与黄帝发明制造车辆密切相关,是由车声联想到雷声。把黄帝说成雷神之子,导致黄帝发祥地的空间挪移,由西方变为东方,起制导作用的是八卦与八方相配的理念,其中又渗入五行观念。黄帝孕育神话生成于汉代,同时出现的类似神话还涉及到太昊伏羲氏、汉高祖刘邦。这类神话所体现的哲学理念、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黄帝孕育神话是奇异的,同时也与先前生成的黄帝神话发生了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5):166-169,201
根据安德烈·朗格“万物有灵”论和荣格“原型”理论,灵魂不灭自然观在远古社会普遍存在,幽冥世界是上古神话领域一个重要的母题。中华上古冥界神话独具特色。在人神杂糅的上古早期,神鬼相混为一,没有明确的天界、地界和冥界之分。商周时期出现了冥府的雏形,但此时的观念是人死后的灵魂归于极其险恶高峻的大山之上而不是归入地下。昆仑山是此时“天堂和地狱之山”的典型代表。战国中晚期,《楚辞·招魂》的出现显示了较为完整和成熟的冥府神话。它开创幽都冥界在于地下的神话内容,补充和发展了《山海经》《尚书》等置幽都于地上的古老提法,完整地显示了中国上古神话的三维结构模式,堪称是中国上古冥界神话的经典篇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希腊远古神话描述出当时时代所能认识的自然世界的形态,实现了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现实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是东西方两个民族神话共同的美学精神内涵。由于各个民族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物产资源等的不同,东西方神话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表现强烈的正义感和献身精神,具有理性、严肃的恬静美;而希腊神话则讴歌冒险,崇尚肉体,具有热情、粗犷、险峻的紧张美。不同神话风格的由来,是不同民族不同生存条件、心理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