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债是各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虽然其在经济运行中有着诸多负面效应,但是在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定性分析了影响国债发行的多种因素,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居民储蓄和国民生产总值是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行政摊销制、承购包销制等国债发行制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述评,提出我国国债要真正走向健康的市场之路须调整国债管理的政策目标、提高国债的金融商品竞争力并大力开拓国债市场资金供给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以来,我国每年都发行国债①。那么,持续发行国债会不会使经济运行不太好的状况更雪上加霜呢?或者说会不会加剧现在的通货膨胀呢?对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一下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以及分析国债的反通货膨胀作用。一、国债发行有可能而非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仅就今年发行的两种国库券来说,其规模是比较庞大的,那么会不会加剧现在的通货膨胀呢?笔者认为,国债与通货膨胀有联系,但是只要用好国债资金,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政策措施洽当、得力,国债还具有反通货膨胀的作用。那么,国债究竟与通货膨胀有些甚么联系?它们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4.
国债发行规模的研究离不开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笔者以回归分析为枢纽,将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相结合,通过分析国债发行与数学的关系,建立了两者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在国债发行的研究中统计数学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恢复了国债的发行。从我国国债发行的基本状况看,1994年、1998年以来,我国国债规模迅速扩大。从国际上衡量国债规模的各项基本指标来分析,我国国债的规模接近国际警戒线。从长期看,我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应适度发展,保持与GDP同步增长;从近期看,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还要考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做到优化国债结构与调整国债规模相结合,使储蓄有效的转化为投资。  相似文献   

6.
在国债的不同发行方式与偿还条件下,建立了国债若干负担指标与国债要素(发行规模、利率与期限结构)之间的准确的数量关系。由此给出了上述各种情况下国债规模与利率的合理数量界限,这是一个相对于国民收入的数量界限。利用模型并结合国民收入、税收与财政收支总额的历史数据给出了国债若干负担指标1998—2010年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发行国债来为政府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是当今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做法。我国于1981年开始重新起用国债,国债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但近年来国债规模的急剧扩张相伴随的潜在财政风险问题今人担忧。本文从国债规模的主要衡量指标以及我国国债规模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适度控制我国国债规模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必然选择,并提出适度拨制我国国债规模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重视国债风险的角度出发,以国债规模为主要考察对象,从统计学的独特视角,运用统计学的聚类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通过相关指标间的横向国际比较,较为客观、实际地分析了我国国债发行的现状及面临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为更加合理地利用国债这一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债发行规模的研究离不开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笔者以回归分析为枢纽,将经济统计和计量经济相结合,通过分析国债发行与数学的关系,建立了两者间的紧密联系,并指出在国债发行的研究中统计数学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国债作用的增强也带来国债在发行、使用和偿还方面风险因素的加大.因此,对我国国债风险的全面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发挥国债的功效,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进行国债投资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收益率高。目前我国国债的票面利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国债的投资收益高于银行储蓄收益。第二,安全性好。国债与部门、金融机构及工商企业发行的债券相比,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第三,流动性强。随着我国国债现货、期货市场的开辟,国债同时又具备了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国债不失为一种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俱佳的投资工具。从1996年开始,国债发行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又为国债投资者提供了跨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的经济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国债发行规模及相关影响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确定了影响国债发行规模的主要因素 ,并应用协整理论对国债发行规模及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关系检验 ,建立了长期均衡方程和短期误差修正模型 (ECM) ,解释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国债发行规模短期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国债,是国家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吸收社会购买力,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加强对宏观经济进行财政金融调控的政策工具。本文在阐明新中国国债沿革的同时,重点论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债发行的规模与特征,分析论述了新时期的国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与局限性,并对影响国债发行规模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债市场化改革与市场基准利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速度的加快,市场基准利率的确定成为一个令人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国债利率充当基准利率的客观机理分析了国债市场利率成为利率市场化中最佳基准利率的必然性,指出目前我国国债利率具备了成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条件,但国债利率要真正成为基准利率,还必须在实践中进一步夯实基础条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国债一级市场;逐步推出国债创新产品,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扩大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国债发行计划性和透明性;扩大一级交易商参与主体等,以实现国债利率的基准化和市场化,加速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一、不局的国债期限结构的金融效果分析国债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国质所占比例的关系.它是政府债务构成和国债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不同期限国债的金融效果(流动性效果不同,导致不同的国债期限结构对国债市场乃至对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所以,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国债期限结构的设计,并适时进行调整,国债的期限结构不同,其金融效果也不同.从流动性来看,短期国债流动性最好,中期国质次之,长期国债最差.因此,如果国债发行以中期债券为主体,提高期满构成,则社会资金的流动性较以短期债券…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保障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金保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 ,资金短缺是制约西部大开发“瓶颈性”因素。为此 ,促进西部大开发的资金保障战略应是 :1 逐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缩小地区差距。提高中央财政的汲取能力和政府对西部投资的比重。加快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针对西部大开发发行专项建设国债。创造条件给地方发行专项地方国债权。 2 广开市场融资渠道 ,利用股票市场融资 ,培育地区性金融中心 ,继续扩大债券融资。 3 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 ,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对特定地区的投资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7.
国债发行是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结果,也是财政乃至整个经济生活矛盾的综合反映。十年来,国债发行的直接作用表现在:有效地缓解了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弥补了财政赤字;支援了国家急需的能源、交通、通讯、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了财政赤字引起的通货膨胀压力,相应提高了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但由于在国债管理上缺乏必要而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致使国债规模有些失控,国债结构也显得过于单一,结果使国债发行的积极作用受到一定限制,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共中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国现阶段的国债内容比较单纯,就是发行国库券,所以国债制度也就是国库券制度。现行国库券制度从1981年开始,迄今已有7年了。发行国库券对于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保证重点建设、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不论就制度本身,还是就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上;也不论用目前观点,还是以长远观点,现行国债制度都还存在着一定问题,需要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自 1979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 ,我国的国债规模呈不断上升之势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国债规模更是迅速扩张。究其原因 ,主要有 :财政赤字剧增、赤字弥补方式的改变、政府职能的强化、居民储蓄的增加等。对此 ,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振兴财政 ,控制赤字 ;建立合理的本息偿付机制 ;改革国债规模控制方式 ;尝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分析,当经济低于潜在增长率水平时,才存在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从可操作层面分析,国债发行的最优规模应该等于满足各种投资需求并扣除了“消费基金”之后的银行储蓄余额。我国急剧增长的国债发行量已经超出了最优规模。持续多年的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未能及时作出调整,政策效果已经不明显,反而加剧了我国经济的波动,造成国民经济过热趋势。所以,必须对财政政策作出调整,合理控制国债发行规模,并将国债投资的重心转移到通过投资乘数的效应带动民间投资和消费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