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海关即处于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控制下,成为它们侵略中国的重要工具之一,关税也逐渐成为外债和赔款的担保品。对于英帝国主义长期把持中国海关大权,日本帝国主义久怀觊觎之心,在发动全面对华侵略以后,就对海关税款展开劫夺。1938年5月,英日签订《关于中国海关问题的协定》,它是在完全把中国排除在外的情况下签订的,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深重灾难,极大地鼓励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此后更加变本加厉地侵略中国和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938年英日签订《关于中国海关的非法协定》的研究,认清英国推行“远 东慕尼黑”的阴谋,有助于了解英、日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很快成为东方的封建军事帝国主义,逐渐取代欧洲帝国主义而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1927年提出“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灭亡中国而称霸亚洲和世界的方针。(《田中奏折》)这个扩张计划,为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程所证明。  相似文献   

4.
自从1840年英国列强用坚船利炮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侵略中国权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以后.西方列强看到英国从中国身上割去了一块大肥肉,非常眼红,于是各列强像饿虎恶狼扑向羔羊一样扑向中国。从1840年至辛亥革命前的70多年中,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军舰大炮、政治讹诈、欺骗诱骗等战争的和非战争的手段侵略中国,并迫使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瑞典、挪威、葡萄牙、丹麦、比利时、西班牙、奥地利等国签汀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章程等共400多项。  相似文献   

5.
一、“五四”前夜的东北(一)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和东北军阀的黑暗统治。“五四”运动前几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黑暗的时期。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已经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陷入了黑暗痛苦的深渊。这种局面,在东北三省表现的更为明显。“五四”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最为猖狂,东北地区又是它侵略的一个重点。一九一五年五月,日本帝国主义和国贼袁世凯签订的灭亡中国的廿一条,其中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从1840年英国殖民者凭借其船坚炮利打开中国的大门算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加紧对中国侵略,强迫腐败的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把独立的中国推向半殖民地的深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在国际反动势力加紧对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是预谋已久的侵略行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列宁早就指出过,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当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的军事帝国后,便开始疯狂地对外掠夺。日本帝国主义素怀侵略中国之野心,他们乘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而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之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其主要目标是中国的东北,日本清楚,东北地域辽阔,土地肥沃,有丰富的地下资源,这对于资源贫乏,地域狭小而人口众多的日本来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宝地。…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中国东北经济门户的海关也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日本通过操纵伪"满洲国",向各海关派遣日本顾问和封锁税收,将积存各银行之税款没收,以"优越力"驱逐各关税务司,强制接收各关。与此同时,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所代表的英国等国对日实行的"绥靖政策"以及国民党政府的对日妥协,均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甲午中日战争”迄今已经100年,在当今和平发展与动荡的国际形势下,回顾这段国难痛史,总结历史教训,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警惕帝国主义战争狂。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发动掠夺邻近弱小民族战争,“开辟了走上近代帝国主义强盗政策的道路。”细治政府还制定出“大陆政策”:第一步,侵略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第五步,征服全世界。于1874年,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武装侵占中国的台湾;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八从此,日本的政…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凭借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基督教纷纷涌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传教活动.他们利用传教名义从事侵略活动,引起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掀起了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第47页) 一八四○年——一八四二年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战争。战前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面对英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和奴役,清政府中林则徐等人在广东厉行禁烟,并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焚烧英国进口的鸦片二百三十多万斤(其中有美商鸦片一千多箱)。英帝国主义借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英国除了掠夺二千一百万元“赔款”外.还强占香港作为它侵略中国的基地,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处做通商口岸,等于敞开中国的大门,任凭侵略者自由出入,日后侵略者逐渐在各口岸设置“租  相似文献   

12.
“左”倾路线与30年代初中共抗日统战政策孙仁宏自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意图已暴露无遗。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举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大旗,并相应提出一系列政治主张,特别是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由于诸多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消失,英帝国主义在中国西藏继续实施各种侵略罪行。辛亥革命后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方式由武力手段转向政治渗透、经济侵略、文化殖民等。重新总结这段英国在民国时期对西藏的文化侵略历史,对于认清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揭露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内蒙古东部地区成为日俄侵略的重要目标。沙俄多次策动蒙奸蒙匪搞“独立”活动,目的在于利用蒙匪作为奴役中国的过河卒,完全占领内蒙古地区。日本一方面不断策动蒙奸制造“独立”事件,一方面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大肆对内蒙古东部地区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由于两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夺,使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民族危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一二八”事变以后,在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之下,为了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中国国民党政府希望加强韩人抗日力量,并使之组织化,以便携手抵抗中韩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样,韩人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纷纷聚集中国的首都南京,从而使南京成为在中国的韩人抗日运动的大本营,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16.
一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早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则促使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迅速地占领了东三省,炮制了伪“满洲国”。东北的沦丧,使中国1...  相似文献   

17.
19世末纪末,正值世界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之时,日本于1894-1895年对中国发动了一场侵略性战争,即中日甲午战争,战争结果以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时过百年,重温这段历史,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甲午战争虽然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但是它却和欧美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并企图进一步瓜分中国密切相关。从甲午战争刚刚拉开序幕,到《马关条约》的签订,直至后来的“干涉还辽”,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始终是互相掣肘、互相利用,他们各自利益虽然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殖民统治势力。特别是有些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虽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没有直接向中国开战,但它们却以各种卑鄙的方式参与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8.
一从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到1931年,是中国近代军阀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许多军阀努力寻找帝国主义国家为其靠山,帝国主义列强也各自扶植中国军阀作为自己控制中国的代理人,并对中国军阀战争进行操纵。当时的英国,是一个日趋衰落但仍有强大侵略势力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到削弱,在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其侵华的优越地位受到严重打击。1914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外国在华投资中,英国所占的比重日趋下降,而日本和美国的比重却不断上升。另方面,英国的对华投资、它在华的金融势力和航运势力仍超过日美等国,它在珠江流域及长江流域仍有强大的势力。  相似文献   

19.
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国为阻止日本吞并辽东半岛,联合法德两国出面干涉。日本知难而退,放弃辽东半岛。这一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的斗争趋于激烈,同时也给远东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变化,日俄争夺东北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日本帝国主义从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揭开了大举侵略中国的序幕,企图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独占的殖民地。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根本性变化和各阶级关系的明显变动。这是中国社会诸种矛盾相互地位和关系发生质变的开始,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并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