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语》中记载了大量的人物品评事例.《论语》的人物品评既是孔子阐发自己思想观点的方式,也是孔子培养人,教育人的有效途径.孔子品评人物与其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相一致,通过对学生的品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价,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进行教育、点拨.同时,《论语》品评人物的方法也是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论语》品评人物的主要方法有品藻法和品第法、比喻法、品类法和一字评等.  相似文献   

2.
裴钅刑等几位唐传奇作家在塑造磨勒等豪侠人物时,都不约而同地赋予自己笔下的人物具有仁、智、勇的高尚人格。这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既与唐代尚武崇侠的社会风尚有关,更与孔子人格观的深远影响有直接的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刘熙《释名·释典艺》中曰:“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因此,研讨《论语》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对话语言),是研究《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孟子最崇敬的人物,孟子通过对孔子"仁"的推演、对孔子事迹的述评和对孔子的高度评价,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展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奠定了孔子圣人地位的基础,全面地反映了从孔子到孟子的发展理路,揭示了孟子思想学说与孔子的深层面联系.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文学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之大,古往今来无出其右.惜乎以往多是注意了研究孔子政治哲学思想(非思辩哲学),对他的文学思想的研究,显然有所忽略.我们认为,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孔子的文学理论奠定了我国现实主义古典文论的理论基础;孔子的文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因素;孔子是最早注意并论述文学特质的文论家.  相似文献   

6.
《论语》一书与"史传"文学的关系颇为密切.其成书过程兼具集体移时撰作、书面材料与口传材料相结合等特点,与早期"史传"作品的生成过程相似.《论语》在西汉时期曾被看作"传",这与书中所含的通论、杂说和故事性内容有关.其名称中的"语",是一种以记言为主,亦兼记事的著作体裁,与"史传"文体要素有不少相通之处.《论语》的"史传"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言事相兼的叙述体制、对人物"德行"的彰显等方面.《论语》的史传文学价值主要在于较为完整、全面和准确地记述了孔子的学思历程、思想性格和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7.
莫柏桑是19世纪法国一位富有灵感的文学家,他的小说也是富有灵感的文学佳品.通过对短篇小说<绳子的故事>的鉴赏,分析了其主题思想是赞美善良、歌颂主人公人格的.指出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既真实,又充满幻想色彩.分析了莫柏桑的创作技巧有三个方面出人意料的情节安排突现了主题思想的文学价值;栩栩如生的生活细节描写完整地展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生动细致的场景设置真切地描绘出了一幅社会生活风俗画.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文学思想是从他的哲学、政治理论中生发出来的。从孔子的仁德思想和艺术审美的高远理想中 ,可看出 :孔子认为文学有辅政作用 ,要为政治服务 ;文学有育人的功能 ,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文学评价要注重作品的思想性 ,内容与形式要完美统一 ,语言表现要有技巧 ,要有形象思维。  相似文献   

9.
两千五百余年前孔子所处的时代,我国文学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作品种类不繁,数量不多。作为文学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的文学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发达。但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孔子,仍对文学发表了一些见解。尽管这些见解是零星的、片断的,但对后来的文学发展却发生了很大的影响。后世的许多作家、理论家,—方面接受孔子的文学观,一方面又不断地对其加以充实和发展。这便形成了一整套儒家文学理论体系。司马迁是较早地  相似文献   

10.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孔子弟子中有奇才异能之士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中谁是最杰出的拔尖人物呢?孔子最称赞颜回,但颜回死的早,没有什么成就。孔子死后,子夏教于西河,传授孔子学术,魏文候还以师事之,并咨问国政。《论语》一书中也说孔子弟子中“文学”方面(即学术方面)首推子游、子夏。可是《论语》中孔子对子夏的教导,有两处值得注意:一处是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文论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文学思想的奠基者。孔子没有撰述过系统的文学论著,但在记录他言论的《论语》等书里,保存了许多精深的见解,涉及了几个重要方面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测孔子比较系统的文学思想。德言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在文学上,还处在群众性创作时代。由于孔子对大量诗歌、文章的写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对于作者品德修养和作品的关系,提出了重要的见解,构成了孔子特有的德言说。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相似文献   

12.
历代的政治家、经学家、道学家多持重道轻文的态度,所以,《论语》的文学成就历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其实,《论语》的文学成就和孔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一样,具有普遍而深远的影响.人们在学习孔子思想的同时,常常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论语》在文学方面的影响.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论语》的文学成就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早期人类思想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有着深刻而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二者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方法原则也迥然相异,但二者道德教育的现实与理论起点却又有诸多的相似点.比较、反思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异同,对于深入了解中西文化传统、批判性地吸收西方道德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对推进当前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家。学界历来重视他在史书编撰和古籍整理方面的贡献,而忽略了他在史论和史学评论方面的成就。孔子对许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表过评论,对于著史的态度和史学的作用提出过一些看法。他评论历史的观点、方法乃至某些具体结论,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 孔子对起自尧、舜,终至春秋末年的大量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发表过评论。在《论语·泰伯》和《卫灵公》篇中,孔子称赞尧、舜效法天道,“无为而治”;称赞禹不辞劳苦,不谋私利,以惠民为务。他赞美尧、舜.禹,但没有把他们当作至善至美的偶象加以崇拜。他说,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使人民生活安乐,尧、舜也没有完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整理《诗经》,从而使《雅》、《颂》各归其类;第二,以《诗》为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教理论,这对于其后两千余年的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歌创作等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对《诗经》内容的评论,形成了“思无邪”和“温柔敦厚”说,它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揭示了文学具有倾向性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第四,对《诗经》音乐的评论,体现了孔子倡导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揭示了文学具有审美性质和特征的基本原理;第五,对《诗经》社会功效的评论,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这深刻地揭示了《诗经》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文学的“功用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其创作理论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六,倡导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既揭示了文学理论中许多基本原理,也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探讨孔子在《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在当代的具体关系.可以梳理出三条线:第一条线上的日本文学,代表人物是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第二条线具有将世界文学转化成日本文学的性格,如作家大冈升平、安部公房、大江健三郎等;第三条线,也可称为"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线,是全球亚文化天下一统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为思考所谓世界文学的定义,可以先考虐一下世界语言.文学要借助某个国家几种语言中的一种才能够存在.但实际上文学家们都还梦想着能有一种世界语言.20世纪世界文学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重新彻底地思考自己文化的问题、文明的问题.这或许可以最终以关乎世界语言构想的方式,成为参与世界文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西晋文坛存在着多个作家群落,这些作家群落多是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或世族文人为核心,其成员依附于该类人物并围绕其进行文学活动.这样以当时政治中心人物为核心,集合了大量文坛精英而形成的作家群落在文学的传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西晋短暂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作为社会中强势群体的作家群落更有能力将他们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以文学或与文学相关的活动方式传播下来;更有能力使他们的文学创作倾向、文学观念成为当时文坛的主旋律,进而影响到那个时代整体的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于我国的政治史、教育史、学术思想史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占居着重要的地他。近年来史学界、哲学界热烈地讨论孔子,已经发表不少的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大教育家,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但关于孔子的政治立场和思想体系诸问题,则意见分歧很大。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文学思想包括五个方面:其“美、善”说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开启了中国古代以政治功利为目的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传统,但它只片面地强调文学的外部作用,而忽略了文学内部规律的研究;其“文、质”说并非论述文学问题,从汉儒开始正式地将此概念引入文学批评,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在其“无邪”至“中”说的基础上派生出了“温柔敦厚”和“含蓄蕴藉”的审美追求;孔子的“兴、观、群、怨”诗教原则对文学理论的影响不仅在于这几个概念本身,而在于提示了“兴观群怨”这一行为物态化后的意义;孔子的诗论思想是汉儒诗教思想的发端,更是汉儒诗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从而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变,产生了反应这一社会变革的文学样式--打工文学.从它的发生至今已有二十年之久,但文学界对它关注甚少.本文从发生、发展及文学价值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认为打工文学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的社会生活和人情风貌,给中国当代文学画廊提供了独特的人物系列,同时也生动形象地书写了整个民族在社会转型期的性格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