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亚黎语地名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三亚市行政区划名称中,黎语地名占半数以上。根据命名理据梳理黎语地名类别,最常见的是嵌入动植物名称的黎语地名,以山石水田来命名的也较多,还有表地域情貌或叙述居住人群等丰富内容的其他类地名。黎语地名文化内涵丰富,不仅如实描绘了三亚的自然环境,反映黎族的生计方式,还记录了民族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周峰 《中州学刊》2002,(6):127-129
地名的命名 ,或源于地理地形 ,或源于历史人物和事件 ,或源于美好愿望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 ,体现了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内县市名称的由来、含义及演变情况的研究探讨 ,归纳了地名的命名原则和规律 ,对地名管理和地名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绍兴地名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都是靠语言传承的,地名是语言中的一部分,因而地名之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也可以说地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的部分活化石。本文探讨绍兴地名文化,从地名的语言特点入手,进而试图揭示绍兴地名命名的理据以及地名之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名是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由聚落—乡镇—城市的真实写照。地名文化源远流长,它既是历史时期人类向大自然拓荒足迹的反映,又是战乱、迁徙、民族融合的写照。随着疆域的易主、国家的兴替、王朝的更迭,地名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宁夏深居祖国腹地,其地名特征表现出了边地文化、生态文化、绿洲文化、山地文化及民族文化等特征。宁夏地名是宁夏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真实写照,从而也构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名文化。本文通过对1∶50万的宁夏政区图上1000余个地名分门别类的研究,从更深层面上挖掘出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可以为宁夏现阶段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区命名等提供参考,有助于当地旅游文化的定位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因此,本研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支持、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金龙  高伟 《广州师院学报》2000,21(11):90-96,100
从岭南地名文化的历史特色、地理特色、民族特色、开放性与兼容性等方面,分析了岭南地名文化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名管理上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认为应纠正在地名命名中的不良文化倾向,使岭南地名文化的精华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深入开展和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高校图书馆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对高校图书馆和本地区的发展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与复兴 景点命名、地名命名,共属于地名学研究的范畴。对于地名学的研究,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战国就已经流传,而于西汉成书的《谷梁传》中,就提出了“水北为阳,山南为阳”的地方命名原则;汉代《越绝书》,不仅解释地名,而且还总结地名命名的方式,如“因事命之”;《水经注》对地名渊源研  相似文献   

8.
高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古迹极其丰富。目前,在高州境内已发现各类文化遗迹315处,居于全省县级首位。这些文化遗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磨砺,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了解这些文化资源,既可为有关科研、宣传、教育、文化等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又可为旅游事业提供有关的文化景观,促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发展高州经济服务。因此,开展对高州境内的文化资源的理论研究,有计划地开发高州的文化资源,已成为高州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高州木偶戏是广东古老地方戏剧之一,因"琢木为偶"而得名,又名"鬼仔戏",其源起于福建布袋木偶并结合当地民俗文化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广泛流传于高州的30个镇、街道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州木偶戏是木偶和道情戏的完美结合,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2006年高州木偶戏先后被列为广东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着重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以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为个案,通过对其形成地高州市的田野调查来揭示目前高州木偶戏生存发展现状,探讨当代社会语境中高州木偶戏保护与传承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蓝天 《南方论刊》2012,(5):84-85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高州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高州市新的领导班子提出了"高州兴旺,我的责任"的新理念。本文分析了"高州兴旺"与"我的责任"的关系,提出了实现"高州兴旺,我的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浩然 《南方论刊》2008,(10):93-93,98
高州位于广东省西部,高州方言属于粤语方言区中的高雷方言片,不仅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化研究价值,魅力丝毫不让地地道道的广州话。下面,我们来慢慢探究这条高州方言之河。  相似文献   

12.
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向政 《船山学刊》2006,(2):219-221
世界各地都遗存有由神话、传说命名的地名。而社会的发展,地质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又会使地名不断地演变、讹传、重名,地名的分布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同时地名文化与其它的文化形式一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地名属于文化范畴。地名文化既是地名各学科研究的对象,又是历史学探讨的领域之一。地名对研究和探讨地区史、民族史、民族语言以及国界问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从地名的功能上讲,它们是地域方位的符号,但它们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符号,它们承载的是历史,是民族发展历史的轨迹。是民族文化的闪光点。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具有较鲜明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地区特点是民族特点筑就的;  相似文献   

14.
带有先秦至五代初地名遗痕的越南地名,全部分布于今越南顺化以北,而以红河流域为主,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汉唐帝国的南至以及在越南实行管理的中心地域;反映了汉唐行政制度影响的持久,同时也反映汉唐行政文化在近代越南的淡出;此类地名中存在无意识或有意识指射情况,甚至还出现位置互倒现象;此类地名古今发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今越南语言演变趋势;此类地名除了沿用古代政区名称外,就是取自英雄人物姓名,自然物地名流传至今者较少,比较单调,且英雄人物多处重复命名,从而降低了特定地点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重庆1048个乡镇级以上地名,总共使用汉字2220字次。使用了595个不同汉字。超过一半的所用汉字用在了地名末尾。这些地名尾字多数是通名汉字。使用次数最多的5个汉字分别是"龙、溪、石、家、山"。重庆地名用字有如下特点:尚"龙",与"龙乡"龙文化;山、溪、石、坪、坝等地名用字反映了重庆的地形地貌特点;"桥"字地名与"桥都"文明;姓氏地名多,是"插占为业"移民政策的结果;通名变专名,现代地名命名方式之一;异体字。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的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名译名体系存在着全拉丁化和"专名音译,通名意译"这两种做法,这种情形给地名译名带来了混乱。从地名的本质属性、汉语语言和汉语地名的特点来看,两种译名体系各有其存在的理据和利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联合国地名标准会议的有关决议以及我国的地名英译实践,细化译名体系,促进本土地名译名的标准化,尽快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荔枝文化离不开荔枝种植历史、产地,进贡人的籍贯和地点.本文依据正史、史书、方志和出土唐代墓碑刻载,论述西汉置高凉县在今高州,属合浦郡,为交趾七郡贡生荔枝之一.三国吴置的高凉郡治在良德.高州在隋朝已出现"荔枝圩".唐代盛产荔枝的高州是今高州东部、东北部和今电白东北部.向朝廷进贡荔枝的宦官高力士是我市在南朝梁陈代和隋朝时南越首领冼夫人的第六代孙,是高州都督冯盎的曾孙.高力士原名冯元一, "则天圣后赐姓高,改名力士"是高州良德(今广东高州东北)人.高力士回家乡高州向朝廷进贡荔枝,现还存有二个贡园.高州七个荔枝良种中有三个因进贡命名的良种.高州有已上地图以荔枝为环境特征命名的荔枝园村、荔枝根村等十三项五十八条群众居住的自然村.1993年,高州被命名为"中国荔枝、龙眼、香蕉之乡",素有"全国水果第一县"之称.1996年根子镇被授予"全国白糖罂、白腊生产示范基地"和"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基地".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视察根子荔枝并新种一颗"中华红"荔枝,更为高州增添了新彩.  相似文献   

18.
蜀学与蜀学研究榷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昭曦 《天府新论》2004,3(3):114-117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辉煌灿烂。蜀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源远流长、特色突出并具有全国影响的地域文化。传统的蜀学是以儒学为主的学术文化。今日所说的蜀学,是指四川地区的学术,其重点在文、史、哲,其核心是思想、理论,它是中国重要的地域学术文化。蜀学研究是以具有蜀学学术特色和与四川学者有学术联系为范围,其时间上限为古蜀文化和巴文化,其下限及于当今。加强蜀学研究,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促进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格局。淄博地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对地方文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营造舆论强势,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等举措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淄博地方文化建设的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自夏商周以来,中国东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民族,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一地域文化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历史特征:即典型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文化聚合的构成方式、多元文化类型共处的并存形式、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文化内部的地域性与不平衡性。这些特征与我国诸多的地域文化相比,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