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有制形态的演进问题一直存有较大分歧,而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因而以文本为依据再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所有制形态演进的本真思想势在必行.从文本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是以分工和分配为依据,将人类社会所有制形态演进描述为“部落所有制”形态、“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形态、中世纪“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形态与现代“纯粹私有制”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是绝对排斥的吗? 以前,人们象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一样,总是把公有与个人所有、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绝对的对立起来。其实,这是没有充分根据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对立的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这种私有制,固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但它却不是一般的个人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说:“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又说:“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可见共产党人所要废除的“资产阶级所有制”,其本质不在于个人占有社会财产,而在于利用这种占有排斥否定其他个人对社会财产的占有。因而这种所有制就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宗教仪式上的青铜器──来自商代和西周墓葬、窖藏的考证杰西卡·罗森著郭旭东译当今,中国铸铜以其色彩艳丽、规模巨大而驰名。只要考察器表的装饰,探寻器物的本来特性,对于任何等级的青铜器,我们均可通过研究今日所见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导言中国古代青铜...  相似文献   

4.
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的一点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所有制关系的历史演进的分析 ,指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既保持相当的灵活性 ,又避免社会两极分化的财产组织形势是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 ,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设想既不是私有制 ,也不是国有制 ,而是在公共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资本主义时代的股份制 ,是最接近于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 ,即“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股份制经济既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得以建立的初级阶段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组织的主要形式。中国目前的股份制改革存在退回起点和超越终点两个方面的偏差。当前的国有制改革 ,困难主要在于没有形成“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的基础———个人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两汉土地私有制的相对成立,私有经济在中华大地上全面铺开,尤其是官僚豪强的私有经济迅速膨胀,以官僚贵族等级制为主轴的私有财产分配秩序逐步形成。国家为维护其统治格局与社会治安,法律制度中不断增添着一些客观上有保护私有财产内容的条款,唐律作为中华法系成熟的标志,这方面律文确也不少,似乎当时保护财产私有权的法律问题已不容置疑,法制史有关论述可谓俯拾皆是。然而,笔者以为,法律保护平等的财产私有权之命题实从罗马法中取来.鉴于古希腊罗马与中国古代社会之结构、内涵都存在极大的不同.该命题是否适用中国古代,其…  相似文献   

6.
以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两税法为标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夏、商、西周是土地私有制的萌芽时期,战国秦汉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期,魏晋至隋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时期,中唐至明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定型和成熟时期。关于土地制度的演进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我们另有专文论述。本文着重动态考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贫富差别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贫富差别原因的分析较为全面,其中有些观点不乏理论深度.关于国家应对贫富差别的职能定位和缩小贫富差别的诉求,显示了文化理性和道德力量.历史上的富民主张是我们今天发展市场经济的可贵思想资源.在治理贫富差别的政策设计和思想方法上,传统观念存在着妨碍经济秩序自然扩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关切人的存在、探究社会发展的理论结晶.共同体是人的集合,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处于一定交往关系并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性、社会性、发展性出发,立足人的生存状况、社会交往形式以及所有制关系对市民社会中人的异化现实进行了反思,揭示了市民社会中人与物的价值倒错、私有财产的二重性、分工的片面固化、自由平等人权的虚假本质.基于对市民社会从人本维度、辩证维度、生成维度到价值维度的批判,马克思将其共同体思想的逻辑归宿指向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指出消除强制分工的异己束缚、以社会所有制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自由人联合体”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外在依托.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所有制形式问题上,人们习惯于作出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划分,似乎非此即彼,不可能有第三种所有制形式。这种僵化的所有制观念已经越来越难以解释和规范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提出差异共有制的概念,并试图说明差异共有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一种所有制形式(也即第三种所有制形式)以及差异共有制这一科学范畴所具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春青 《河北学刊》2012,32(4):84-91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与之相近的是“文”.“文”在中国古代主流话语系统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含义极为丰富,不仅包含着诗词歌赋之类属于现代“文学”范畴的文类形式,也包含着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与文化符号体系,而且还是古代知识阶层价值取向、精神旨趣、审美趣味的话语表征.“文”的历史源远流长,原本为西周贵族阶层所建构并极力推崇,但是在春秋战国乃至西汉前期,“文”一直受到来自儒家之外的诸子百家以及执政者的轻视、遮蔽与质疑.到了西汉后期,在主流话语中这一概念才渐渐获得正当性乃至神圣性.  相似文献   

11.
荀于在其学说中,突出强调“礼”,认为治国首在“隆礼”,但荀子所隆之礼乃是封建主义性质的,是和封制度相适应的新礼,而不是西周以来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旧礼。在经济生活中荀子也十分强调礼的作用。“制礼明分”可以说是荀子隆礼的治国方针在经济上的表现。本文试通过分析荀子的经济思想和制礼明分的关系来揭示荀子经济思想的性质和特点。 一“制礼明分”是荀子经济思想的总纲 儒学认为,经济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等级组成的机体。协调这种等级关系,从而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儒学的基本任务。仁、义、礼是儒学用以完成这个任务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等级观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等级观念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在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体现着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服装成为表现着装者身份等级差别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为在服装色彩、服饰图案以及服饰配件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定制与穿着要求,以不同的官服色彩与装饰图案代表官职品级的等次,以服饰的材质和数量的差异来标示着装者身份的尊卑.服饰中的等级观念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效地维护着社会的统治秩序,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中国古代服饰结构日渐合理、款式日趋多样、装饰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3.
两周时期确立并不断完善的用鼎制度,是中国青铜时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物表现。考察周代中原地区贵族青铜墓葬用鼎制度,揭示出其在西周早中期初步形成、西周晚期逐渐成熟、春秋至战国早期进一步完善、直至战国中晚期走向衰落的变迁过程。在此过程中,中原用鼎情况显示周代用鼎制度的使用与封国实力、性别差异、多元文化等因素有关,本文一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财产关系的本质是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必须置于生产力背景之下进行研究.原始公有财产制度的前提是共同体的存在和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私有财产刖在原始社会束期伴随着家庭私有制而产生.从共同体作为原始公有财产的所有者到单个的人作为所有者的过程,正是原始财产制度解体和私有财产产生的过程,其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造成了资本主义阶段劳动与资本的分离.马克思为财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用“刑不上大夫”说明中国古代法律的阶级性,这无疑是正确的;但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既无适用于贵族的法律,贵族犯罪也不受刑罚制裁,便曲解了“刑不上大夫”的含义,违背了历史事实。 “刑不上大夫”出自《礼记·曲礼上》,原话是“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西周王朝为了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确认宗法等级特权制度,镇压奴隶和劳动人民的反抗,建国初期就制定了“礼”与“刑”。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就是对大夫讲“礼”,以礼“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礼记·曲礼》),调整贵族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治理庶人用刑,即所谓“刑以防其奸”,(《礼记·乐记》)用暴力镇压调整贵族与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是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在法律上所享受的特权,是西周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也是西周统治者处理内、外部关系的总原则。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它就成了法律面前不平等的代名词。马克思曾经把这种不平等的法称之为“特权的法”。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历来分歧颇大.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人们重新提出和研究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时,分歧和争论仍很大,特别是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问题的分歧和争论更大.近年,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越来越多.一些人不仅坚持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是指消费资料归个人所有,而且推论说,如果认为这里包括生产资料,那就等于主张私有制,就是为主张私有化的人提供理论根据;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只能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以此为根据认为当前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把国有资产分解,分配到每个人手里(在价值形态上),以实现个人所有制.此外,也有的人为了避免“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被用来为重建私有制辨护,而回避这种提法,或者甚至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提法说成是马克思的疏忽、误用或某种借用,而否定这一提法.这些不同的看法和争论都涉及到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所有制的理解问题,也涉及到改革的方向问题这就使我们不能不深入系统地重新研究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私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确立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探索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企业体制,不会动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反而会完善和发展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所有制形式进行历史考察可以发现,私有制在向否定私有制、倾向社会所有制方向演变;国家所有制也在向非国有制、倾向社会所有制方向演变。这两种相反的所有制朝着同一方向演变,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所有制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古代中国,礼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本的社会规范。西周是礼的鼎盛时代,西周的礼,全面体现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本文着重从西周礼的内容、实质,作用及礼刑关系加以论述。 礼的内容、实质 礼源于原始人的祭祀。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礼,但那是一些简陋、朴素而不成文的礼节仪式和风俗习惯。它虽然为人们共同所遵守,对人们的行为有一定的强制  相似文献   

19.
家长制家庭是从对偶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的过渡形式,它又是从以血统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向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村社的过渡形式,因此它与父权制相始终。而父权制时期并不是阶级社会,它是原始社会的一个阶段,是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故家长制家庭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阶级的产生,私有制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准备了前提条件。在这个阶段,私有制并未确立,因为私有制是阶级社会的基础,而家长制家庭阶段,原始共有制尚未被彻底摧毁,但私有制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在家长制家庭阶段出现了财产的二元化。私有财富的逐渐增多,不断蚕食共有制,最终取代共有制而确立了私有制,阶级社会产生了。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关于特殊所有制与所有制形式的关系及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优越性的发挥问题,似乎还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的研究。一特殊所有制指的是诸如小生产者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等具有特定社会性质的所有制。马克思常常把它当作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总和看待。他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也绝不是什么抽象概念或原理,而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段话早为我国理论界所熟悉并广为引用。但,对于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