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盈率、换手率、市净率和股价指数波动幅度4个指标的分析,得出中国股市存在过度投机的现象,并通过博弈分析,提出政府应当加强对股市的监管,提高监管者的努力水平;设法减少投机者的投机收入,使股市投机的收益预期下降;同时,要加强监管机制的有效设置和配套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当前股市投资功能基本丧失,成为宏观经济的反向"晴雨表"。股市投资功能丧失是属于市场微观失灵范畴,宏观调控政策对此无能为力。因此,必须依赖政府规制政策才能纠正证券市场微观失灵,加强政府规制才能减少或消弥市场微观失灵现象,修复证券市场投资功能。考虑到证券市场体制、制度、机制等约束条件,提出"道可道"、"须常道"的政府微观规制的思路和模型,依据模型提出治理和修复垄断竞争的资本市场投资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自成立以来,始终没有摆脱政府行政权力的直接干预。可以说,政府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中国政府之所以要频繁地、直接地干预股市,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股市功能定位的错误。中国政府对股市的功能先后定位在为国企融资、为国企解困、实现国有资产资本化等方面。然而,股市有股市的运行规律,不可能一直按政府的意图运行。在过去的20多年中,一旦股市的运行状况影响到政府对股市的期待时,政府就会动用各种力量来促使股市向着有利于政府意图的方向运行。因此,要从根本上防范中国股市暴涨暴跌,必须使交易功能回归为中国股市最本质的功能,同时将"三公"原则确立为政府管理股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意在对中国股市的特殊性现象作出解释 ,认为政府调控、国有资金入市、国有股“一股独大” ,是认识中国股市的三个约束条件。政府以计划性手段 ,垄断上市资源 ,创造垄断租值 ,减少市场间竞争 ,调控股市运行 ,使股市规范更为困难 ;国有股“一股独大”且不流通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固有性质和特点并未根本改变 ;国有资金入市对于其使用者成本随监管松紧变大变小 ,也是股市非常波动的一个原因。中国股市的这种状态 ,并未违反柏拉图情况。但是随着各种约束条件的改变 ,中国股市的特点也会逐步改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股市一度出现三个“严重背离”的现象,人们甚至对股市提出是否要“推倒重来”的质疑。对此,不少文章在从微观层面,从上市公司、证券公司、投资者方面寻找问题原因的同时,更多的从宏观层面,从我国股市建立的制度、政策层面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试图探寻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作者认为,探讨我国股市这一资本市场的问题,还应从我国理论阶段形成双轨的经济体制的源头——产生双轨制经济体制的理论源头去追溯,通过理论的源头的追溯,看中国的资本市场——股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相似文献   

6.
徐晖 《理论界》2009,(4):61-62
中国股市的制度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而又迫在眉睫的事情。其改革将向何处去?政府在股票制度改革历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种角色在以后的股市制度改革中要不要作出改变?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去研究这些问题,认为政府在股市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阶段应发挥不同的作用,并提出我国股市制度变迁的方式应适时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是否达到弱式有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由引言、资料来源、我国股市有效性实证研究成果的分析、我国股市近十年来的实际发展状况、结论等五部分组成。选择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采用的检验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对样本数据本身的质量关注不够、通过检验股价变动的随机性来检验股市的弱式有效性的做法值得商榷等是影响股市有效性实证分析结果的四个重要因素。我国股市现仍属不成熟阶段 ,股市的不规范性影响到了股市的不成熟性 ,具体表现为 :股价波动的频率高、波幅大 ,股市的换手率、市盈率以及整体性风险水平 ,尤其是系统风险水平均比较高 ,我国股市仍属于“政策市”和“消息市”。最后 ,得出两大结论 :一是我国股市现仍处在非有效时期 ,从1999年7月起全面向有效性过渡 ,达到弱式有效 ,还尚待时日 ;二是我国股市有效性的研判 ,只有坚持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陈芳平  岳宏远 《河北学刊》2008,28(3):142-145
本文运用非对称ARCH族模型对两轮牛市作了非对称性定量的比较分析,描述了沪深股市中"好消息"和"坏消息"在牛市下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试图证明,中国股市已逐渐成熟,并针对结果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对本轮牛市下的投资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政府政策执行力与公信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政府公信力,构建公信政府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直接因素,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才是构建公信政府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我们国家构建公信政府过程中政府政策执行力不足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笔者认为,培育执行主体素质,营造政策执行力文化氛围以及加强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机制建设是提升政府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一般均衡理论的视角分析了股票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沪深股市历史上价量变化揭示了股票投资需求是影响股票价格趋势性波动的直接原因,提出防止股市大起大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培育投资性需求、稳定股市资金供给、引导市场对"大小非"资金流出的正确预期和切实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多种计量方法综合测度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问题,得到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的结论。首先,文章建立了一个包含市盈率、换手率、股票市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参考指标体系,测度股市泡沫存在性。接着,利用分数次积分方法建立了一个测度股市泡沫的计量模型,并和单位根检验进行了比较研究,股市泡沫的存在性和选取的参数体系有很大的关联性。最后,文章分析了中国股市存在非理性泡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科技》2009,(5):46-47
家庭投资优化组合 2006年初深沪股市进入牛市,但也是我投资中教训最惨痛的一次.那时几乎没有人怀疑沪市股指将会一路攀升,很多人都把所有积蓄投入股市,我也决定汇集全家人的资金冲向股市.正当我把所有钞票都换成股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时,2007年5月,国家出台增收印花税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我国,股份经济显示出一种方兴未艾、强劲的发展势头。股市中风云变幻莫测,昼夜间或暴发或一贫如洗的神话与事实,令未涉足者谈股生畏,已涉足者也时而兴奋乐观,时而懊丧不已。人们广泛地关注股份制企业的试点与改革,街头巷议谈段市的发展。怎样正确把握股份经济的发展前景,如何客观对待股市的涨落与投机现象,如何通过完善管理,保证股份制经济与股市的健康发展,成为政府、管理机构、千万投资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拟谈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3):81-85
执行保障是农业支持功效发挥的必要条件。支农政策之间存在摩擦与冲突的事实,决定了政策协调是农业支持执行保障的重要研究视角。据此,有必要在设计层面,通过实现政策择定的理性化、民主化、系统化,完善支农政策择定机制;在运行层面,通过重视区域差异性、个体异质性、部门协作性,健全支农政策完备程度;在管理层面,通过加强中央政府宏观监控能力、强调地方政府执行主体地位、减少基层政府政策扭曲机会,修正支农政策委托代理弊端。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运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研究在宣布国有股减持前后两个阶段的我国股票市场日收益率的波动,反映了中国股市的决策者推出的一些鼓励政策,刺激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使中国股票市场在一定程度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6.
政策失效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政策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是政策主体的精神活动在公共政策上的集中程度。政策注意力不足是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失效的重要原因。通过提高政策活动主体对政策的关注程度来减少政策失效,实际上是对政策注意力进行争夺。从政策执行机构、执行人员和目标群体的角度提出政策注意力争夺的方法,为政策执行扫除障碍,从而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贯彻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的态度以及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策略互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策执行的效果。本文从博弈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地方政府主观偏差行为的表现形式及两级政府策略互动的博弈机理,探讨实现有效博弈均衡的参数条件,并就提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绩效提出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现象由来已久,但一直缺乏规范的解释."政策市"实质上是相关制度和政策变动引致的市场系统风险的体现,根本上取决于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的方式本身.我们将"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描述为代理变量的随机过程,建立了其马尔可夫过程假说;再根据假说构造了股票定价和市盈率决定的随机Gordon模型,推导出我国股市强振荡性的几个命题.研究表明,"摸着石头过河"的政策方式必然引起"政策市",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应逐步采用连贯和平稳的制度改革和政策制定方式,以消除系统性的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预期变动和股市的强烈振荡.  相似文献   

19.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政策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日政策是美国亚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对日政策的NSC125/6、NSC5516/1和NSC6008/1文件.通过考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政策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遇制打击中国的既定国策是其对日政策的根源和出发点,国际形势变化、日本实力的增长和自主性的增强是推动这一时期美国对日政策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对资本市场的功能和发展定位不明确,对其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在认识上,将资本市场看作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的一个领域,是宏观经济的一个外生变量,导致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也使资本市场成了宏观调控的制约因素。但作为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货币政策必将更多地通过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发挥调控作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因此,应当逐渐创造条件,有效加强和完善股市的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