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最近很高兴读到林邦均同志《文学遗产》1981年第四期上发表的《论温庭筠和他的诗》,一扫论坛上对于温庭筠的诬罔,真是快人快事。他的论点,我是万分赞同的。但,也许是温庭筠沉沦太深了,以至卓识如林邦均同志也说:“温庭筠乐府中确有一些以浓艳之词写狎邪之情的诗,如《夜宴谣》……等,自当摒弃。”读到这里,我深深觉得  相似文献   

2.
在浩瀚的词海中,我惊奇地读到了两首内容相似,构思相同的小令。这就是晏殊的《蝶恋花》和杜安世的《端正好》。现在,先将这两首词对照排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九三一年冬,鲁迅先生在《<铁流>编校后记》中,一开头便说,这本书到能和读者相见为止,是“经历了一段小小的艰难的历史的”。他说的那些“小小的艰难的历史”。我不再重复了。现在略叙一点有关这书的当年的另一些小事。虽然,这不过是一些象鲁迅先生说的“让它随风而逝的小事情而已”。鲁迅先生约译《铁流》,是在一九二九年。那年十一月十八日《鲁迅日记》载:“寄霁野信并附与靖华笺。”同年同月十六日,致霁野信说:“有寄靖兄一笺,托他一些事情,不知地址,今  相似文献   

4.
江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出版了吴林抒同志校笺的《珠玉词》,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在《珠玉词》中,吴林抒同志对晏珠的每一首词都进行了校笺,并对散失了的殊玉词进行了补辑,做了很好的工作。它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整理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晏殊词的研究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结识徐雄关的几年以来,我一直是以崇敬的眼光看他的。一是他的勤奋,二是他的书艺。以徐雄关的年纪,书、画、印俱能,尤其书法篆刻达到如此之高度,以笔者陋见,在浙江也是很少见的。我每到一地,喜欢逛一些经营图书、文房四宝、地方风味之类的店铺。1997年秋,我初到椒江,在三味斋店堂中得见一幅篆刻作品,作品装裱精致,诗堂为篆书“耕石楼印痕”及几行行书题款,署“寒石雄关”。其篆刻不论刀法,还是布局都很显功力,书法更是磅礴、雄强,沉着而潇洒。店主说,这是椒江青年书协会长徐雄关的作品。从此,我与雄关相识,经常为书法而促膝长谈,对他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被尊为“一代词宗”,受到中外学者景仰的夏承焘先生,今年在北京逝世了,这是我国词学研究和诗词创作方面的一大损失。 夏先生与本世纪同龄(1900——1986),毕生著述宏富,主要的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唐宋词欣赏》、《唐宋词选》、《姜白石词编年笺校》、《龙川词编年笺校》、《辛弃疾》、《苏轼诗选注》、《词源注》、《读词常识》、《月轮山词论集》等;创作有《天风阁诗集》、《夏承焘词集》、《瞿髯论词绝句》等;而其《天风阁学词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则是他治学和创作历程的记录,反映了这位学者和词人成长的情况。其未刊著作尚多,有待整理。  相似文献   

7.
望之 《中华魂》2014,(17):39-40
邵燕祥是我曾经十分喜爱的诗人。那时是解放初,我足一个高中生,我喜欢朗诵他的诗,记得当时曾在大庭广众之下朗诵过他写的一首歌颂新中国的长诗。匆匆一个甲子过去了。最近读到他写的一些文章,竞恍然有隔世之感。  相似文献   

8.
九江师专中文系教师徐声扬先生 ,1983年退休后 ,以“平常心” ,做“所想做之事”。用他的话说 ,“我这只伏枥的老马 ,来实行千里之志吧 !”“从今且以余生力 ,了却书城未了缘。”经过十数年的努力与坚持 ,他写了三十篇陶渊明研究的论文 ,学术价值极高 ,被有的学者誉为“二十世纪十大陶学家”之一。同时 ,他的古籍整理研究、楹联创作、古体诗词创作和书法成就等 ,也引人注目。6月 2 8日 ,由《九江师专学报》编辑部、陶渊明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和中文系、联合举行“徐声扬先生学术成就研讨会”。八旬老者徐声扬先生和夫人 ,九江市委宣传…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在他诀世的前一年,出版了朱墨套印《玉茗堂评花间集》,但今难窥全豹。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的《花间集》收录了汤显祖11条《花间集》评语,这11条评语与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由徐朔方笺校的《汤显祖全集》所收录的汤显祖20条《花间集》评语无一相同,因此,特将11条汤评佚文检出公诸于世。汤显祖的《花间集》评语,是才子评书,给以不少词学认识上的补订、考据、质疑、辨正。汤显祖成功地从《花间集》以及方言俗语中学习语言,为“临川四梦”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汤显祖对待《花间集》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态度给后人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献不足征,使精于“繁征博稽”的词学先辈龙榆生先生也曾为之束手,在他的力作《东坡乐府笺》(以下简称龙笺本)中,作品编年几乎悉从朱孝臧本(以下简称朱本),仍旧给我们留下了大片的空白:未编年词多达一百三十八首,占了全集十分之四以上。这当然是一种“最矜慎”的态度。但后来的治词者要填补这些“空白”,无疑有相当的困难。倘要知难而进,考订方法的讲求是至关重要的。古人说过:“以本诗证本诗,亦以经注经之例也。”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先生还用现代的目光对前人的经验作了总结:“案昔人对于  相似文献   

11.
忆家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和岑家梧认识是在一九三七年的夏天,但在这以前对于家梧的情况我已知道得不少了。他是海南岛澄迈县人,父母逝世很早,家里贫寒,得亲族资助在中山大学社会系读书,是个苦学生。一九三四年大学读到三年级时,一位亲族资助他到日本去留学。在日本三年的时间里,他除学好目文外,勤苦学习人类学,还读了一些进步书刊,并写出  相似文献   

12.
晏殊《珠玉词》况周颐称为花中之牡丹,而一个多世纪来,除了吴讷《百家词》本和毛氏汲古阁本外,一直没有新的校笺本出现。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林抒校签的《珠玉词》,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3.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4.
姜丽韩 《东方论坛》2013,(4):110-116
联合式复音词是《毛诗笺》复音词的主要类型,构成联合式复音词的两个单音词主要是同义联合,与所构成的词词义大致相同;这两个单音词大多词性相同,与所构成的词词性基本一致;两个单音词的构成顺序还不固定,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素异序词,这样的词占925个联合式复音词总量的7.05%;两个单音词的书写形式也有古字、借字、异体字、异字词等现象。可见,《毛诗笺》联合式复音词构成既有规律性、系统性,也不无纷繁复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6.
《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徐无闻同志《高适诗文系年稿》一文,提出了一些可喜的新看法.我读后很受教益.但也有一些不能同意的问题,想同徐同志以及广大读者,共同研究.一、关于高适的漫游燕赵高适在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都到过北方边塞,对他成为边塞诗人,  相似文献   

17.
这几年我退而不休,除了做一些拍摄工作外,主要精力用于整理已发表和未发表的万余张照片,总想出版自己的一本摄影画册。 照片遴选之后,自然想到了我从小就十分仰慕的摄影大师——徐肖冰、侯波夫妇,想登门拜访这两位大师,求得指教。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而徐、侯二老是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摄影艺术家,怎样才能拜见二位大师呢?“苍天不负有心人”。几年来历尽周折,终于问询到在我县纪监委工作的杨府城同志,他与徐、侯二老曾有过交往。 去年夏天的一天,我与杨府城等同志一行三人,从盂县连续坐了四五个小时长途汽车,下午5  相似文献   

18.
几年前,第一次读到聂茂的诗,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大多数青年作者明显不同,好象不太够"新潮",没有加入急躁的喧闹,而是努力于诚实保持自己真挚的声音;不想追求廉价的惊世骇俗的所谓"创新",而是努力于探索诗歌艺术的严格意义上的新,和艺术的完善密切结合的新。他的诗给我带来愉悦,总希望能再读到他的诗。我有这样的预感:他会很快走向成熟的。这回,读到他的诗集《因为爱你而光荣从已由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我知道,我的期待没有落空,我又有新的愉悦。诗集的上辑《大江东去》表现的都是大题材,黄河、长城、长江、祖国、故乡和…  相似文献   

19.
我最初认识李赛时,他是云南一个地区师专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一些诗歌作品。我欣喜地陆续读到了他在《诗刊》、《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诗。他的长诗《圣母》在1995年第9期《人民文学》刊出后.曾引起评论界的关注,被称为“具有史诗精神的佳作”更令人高兴的是,在教学岗位上的彝族青年诗人李春,不但学诗,也积极从事文学的研究和评论。1994年,我读到了他24万字的文学评论集《作家的艺术世界》(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集子中,既有大量研究和评论云南各民族老中青作家作品以及全省文学发展态势的文章,也有放…  相似文献   

20.
养一颗诗心     
小美 《可乐》2008,(8):73-73
闲暇时,能够静下心来读词,是一种享受。那天,偶尔看到《我愿意活在宋朝》一书,不假思索买下。"宋朝"这两个字和封面上手执纨扇的仕女,瞬间勾勒出一个久远的意境,让我沉醉痴迷。宋词抑扬顿挫,可弹可唱,可吟可诵。能在千百年后读到如此美妙的文字,何其有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