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纯经济损失是与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无关的经济损失,与间接损失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大多数国家对于产品责任中产生的纯经济损失通过不同的方式给予了适度的保护。通过对我国现行立法、司法和理论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纯经济损失在我国有很大的生存空间,而构建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保护制度则对我国立法完善及司法运作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不仅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理论焦点,而且成为各国法院面临的共同难题。缺陷产品所致的纯经济损失案件已在我国崭露头角,我国法院对该类损失的保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然而立法的缺失却使法院在司法实务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不过,从法解释学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立法资源还是为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留下了一定的生存空间。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部门应当尽快明确具体地确立相关的立法,为产品责任中的纯经济损失提供合理的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法视野中的纯经济损失——兼评我国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纯经济损失是受害人直接遭受的经济上的不利益或金钱上的损失.是加诸于受害人整体财产上的一种不利益,具有独立性、无形性和直接性的特征。纯经济损失概念的创制和理论的展开主要是为了将此类损害纳入一般不予赔偿的范围。在现有损害分类体系中,纯经济损失可归属于财产上损害。纯经济损失的主要类型有不实陈述案型、挖断电缆案型、遗嘱案型、油污案型和公共设施损害案型。学者们常提及的其它纯经济损失类型如产品责任类型、物之使用不能类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类型、雇员和家庭成员人身伤亡类型、合同法领域的纯经济损失类型等.可以适用现有的法律规范获得解决。我国学者对中国纯经济损失处理模式和纯经济损失的类型化给予了全面的关注.而且开始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例进行纯经济损失理论分析.也进行了立法层次的思考。《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可以将纯经济损失整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在侵权责任立法时。应考虑纯经济损失的基础性规范与具体类型的规范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为应对重大油污事故带来的巨大生态和经济损失,二战以后,国际社会建立了油污损害赔偿机制。随着我国航运大国地位的确立,在我国发生的油污事故日益增多,损害结果触目惊心。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立法很不完善,相关规定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对国际公约和我国立法中有关油污责任主体法律法规的梳理与分析,指出我国在涉及油污责任主体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审判中应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纯经济损失近年来成为侵权法领域的焦点话题。学者们在对纯经济损失是否赔付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产品责任这一特殊侵权领域同样如此。但是无论从历史视角、法经济学视角还是价值视角来看我国立法对产品责任中纯经济损失确立有限赔偿的规则是十分必要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确立合理的限制赔偿范围的工具和限制赔偿数额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品自伤是对所有权的侵害还是一种纯粹经济损失,决定了其是否属于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1条改变了《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的规定,不再将缺陷产品造成的财产损害限定为对"缺陷产品之外的其他财产损害",引发了对产品自身损害的性质的研究。在对世界主要国家的立法进行考察后,认为产品自身损害作为违约责任的赔偿对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8.
依传统见解,商品自身损害属纯经济损失,故而适用契约责任,不能依侵权责任原理索赔。但商品自身损害中的直接损失不应该遗漏在赔偿范围之外,应该予以补救。建议在特定情况下将产品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适度扩大,将商品自身损害中的直接损失也包括进去,为受害人提供更周到、更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2 1世纪是消费者的世纪 ,而旨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产品责任立法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产品质量法》和美产品责任法立法背景、产品的定义和范围、归责原则、产品缺陷、产品责任赔偿等问题的比较研究 ,借鉴美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先进经验 ,提出了对完善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现我国现有产品责任制度的正确适用尚需解决如下问题,首先,明确产品严格责任排除救济的范围不仅包括缺陷产品自身价值的减损,尚包括附随于该缺陷产品有形损害的继发性损失,比如修理费用和丧失的营业利润损失。其次,消费者因缺陷产品导致的纯经济损失可得适用产品严格责任。最后,明确经营者仍得适用严格责任救济其他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对环境侵害赔偿采取社会化责任的理论基础,而后,通过对多个国家环境立法的考察得出一个结论:所谓社会化责任,其表现形式主要就是保险。最后,通过比较各国关于环境责任的保险制度,结合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现状,笔者提出如下立法建议:我国应建立自愿投保的专门环境责任保险和环境强制责任保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产品责任立法的国际统一化必须建立在各国的产品责任法朝着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它并不是取代各国的产品责任立法,而是通过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协作,制定一套跨国的产品责任规则,以解决各国产品责任侵权纠纷。我国产品责任立法起步较晚,但已经形成规模,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全球经济统一化的进程中,我国产品责任立法的完善,必须吸取外国先进产品责任法律制度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去粗取精,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相应的专门法规。  相似文献   

13.
对刑法中严格责任的理性思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代工业的高度社会化,经济活动异常频繁和复杂。高度危险行业的迅速增长,公害的日益严重及犯罪的激增,使严格责任应运而生。作为近代刑法的刑事责任归责方式之一,严格责任具有重要的程序意义。它是实现罪过责任的一种特殊途径,具有效率性和公平性的双重价值,对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产品"和"缺陷"两个概念为分析对象,论述了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现状,指出目前我国产品责任的法律法规存在着零散、简单、措辞欠妥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产品"和"缺陷"概念的修改建议,并认为我国的产品责任立法应该以"不合理的危险"的存在作为产品缺陷的衡量标准,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上,采取严格责任原则,从而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对于取向硅钢高温退火隔离剂用氧化镁的性能要求,以及氧化镁涂液中的添加剂和添加元素对高温退火过程中硅酸镁玻璃膜底层的形成、二次再结晶和对最终成品磁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污染给过错责任带来严峻的挑战,基于公平救济的需要,过错责任理论终于被超越,无过错责任在环境侵权损害领域得以确立。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公平理念对无过错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环境侵权立法应适应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需要,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制度中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从成本与效益的视角对之进行考察,认为这一证据规则的成本主要在于立法、司法及一定程度实质正义的丧失,而它的效益体现在维护法律的权威、促进司法公正的实现、保障人权以及具有的社会教育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应确立非法刑诉证据排除规则,并对如何确立我国的非法刑诉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医疗风险分担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医患双方冲突加剧现象的分析,探析有关医疗风险分担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适法价值取向严重对立的原因,从社会本位角度提出对医疗风险分担法律制度予以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