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曹操用人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操之所以能在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中削平群雄、统一北方,与他对人才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唯才是举的政策分不开,人才帮助他完成了大业。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混乱、鱼龙混杂,加之他本人胸狭好妒、过分否定传统道德等原因,也错杀了一些人才,对他本人和他的事业都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2.
蒋琦龄是清咸同年间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当时的时代氛围和社会心态,较好地贯彻了杜甫以来的诗史精神。其诗歌在当时被视为“诗史”。  相似文献   

3.
赫钦斯高等教育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钦斯是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的杰出代表。他从相信真理具有永恒性的观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针对当时盛行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之弊端,提出了一整套以通才教育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思想。他主张大学应担负起引导社会前进的职责,而不应为迎合市民大众的浅近需要而盲目地随波逐流。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应执着“人性”而非着眼“人力”,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此,他提出最实用的教育乃是最重理论的教育,并要求大学以“永恒学科”作为这种教育的主要内容。囿于美国当时开疆扩土的特殊社会状况,赫钦斯的高等教育理想虽未完全实现,但其中所闪烁的真知灼见却对美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女主人公摩尔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人性的流浪与回归,来更好地理解笛福思想的先进性;指出笛福是当时第一个以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困妇女为题材,揭露当时社会的落后与黑暗,为争取妇女生存的权力呐喊的作家,他的作品体现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对人性的爱和悲悯。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年)是我国人民熟知和尊敬的民主主义革命家,近代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培养、开拓人才的事业上,有其独特的建树。他的进步的人才观和历史经验,即使在今天,仍有其借鉴和启示的意义。蔡元培是近代最早把民主革命事业和培养革新人才联系起来的革命家。晚清末期,他在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和维新变法失败的刺激下,从一个清朝的翰林,剧变而为民主主义的革命活动家。他清醒地认识到在清皇朝已论为帝国主义走狗的社会条件下,不革命中国没有出路;革命不培养革新人才,革命也断不能成功。前一点,是当时先进分子共有的认识;后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晚清最早以个人身份访问法国的近代知识分子,王韬详细考察了法国的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在游记《漫游随录》中以细腻、生动而又深刻的文笔记载了在法国的所见所闻,把法国以真实可感的形象介绍到中国来,对当时国人了解法国大有帮助。在普法战争爆发、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动的历史时刻,他及时撰写了《普法战纪》、《重订法国志略》报道战况,介绍法国普鲁士的历史地理情况,开阔国人的视野,为国人睁眼看世界提供了一面镜子,对当时渴望了解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当然承袭了前人对法国的—些看法,但是,由于他有游历法国的亲身经历和编纂法国志的经验,所以,他又极大地发展、推动当时国人对于法国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左倾激进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想某种流派的法兰克福学派,早在三十年代就已在当时马·霍克海默尔所领导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和当时该所的主要刊物《社会研究杂志》的周围形成了。这个研究所创建于1923年。它的第一任所长是卡尔·格林贝格。他站在讲坛社会主义(注)的立场上,规定自己的同事专门从事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史方面的研究工作。1927年,库·阿·格拉赫接替格林贝格任研究所所长,继续他的前任的工作。他彻底改变了研究所的工作方向和它的出版的选题。研究所规定以社会——哲学问题为目标。研究所正是根据这种社会——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所追求的上古社会具有真淳静朴的特点,已不完全合于儒家的范畴。联系当时的主流哲学思潮——玄学,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对上古社会的理解与描述,更多意义上同于老庄和玄学士人。他怀疑和修正了孔子的一些说法,把复真和还淳的使命加于孔子身上,赋予儒家圣人以道家的内涵。这都与当时玄学士人的做法相通。而他的桃花源理想则是在他理想中的上古社会不可求时虚构出来的,是上古社会的具体化。这正是玄学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孔子德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思想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了合乎当时实际的人才标准 ,确立了德育首位的思想 ,摸索出了一些道德修养方法 ,因而他培养出了不少为后人称赞的人才。他的德育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苦吟诗人杜荀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荀鹤是一个敢于直面血淋淋的现实的诗人,他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现存的三百多首,广泛地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为陷入水深火热的底层人民提出了有力的控诉,因而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它不愧为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不愧为当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在晚唐诗人中,无疑是值得大书而特书的,可是由于他出身寒微,仕途坎坷,史书对他的历史,记载得十分简略。《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其巨著《资本论》中,他以当时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的发展为背景,阐发了大工业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伦理关系的生成、内在矛盾的加剧与伦理关系的解构的深刻影响,其中蕴涵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12.
杜威是美国20世纪的杰出的教育家,提出了适合当时美国社会的教育思想,培养了社会良好公民。而陶行知师从杜威,却不墨守师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论,培养了大批教育工作者、艺术人才和为革命献身的干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陶行知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和创新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分析他对杜威教育理论的超越,从而指导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思想界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就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领导人洪仁玕。在当时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动的形势下,他试图以西方文化的某些方面改良中国传统文化的陈腐部分,提出了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化的方案,试图将太平天国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伦理道德观上,他提出了新的善恶观、义利观和国格观,转变不良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默觚·学篇》体现了魏源有关天人之辨的哲学思考。《默觚·治篇》中魏源则反思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形成了诸多合理的政治哲学观点。包括德义结合的儒家治国论,以变易史观为依据的改革之道,德才兼备、人尽其用的人才论。这些政治哲学见解引导了当时的社会改革,对我国当代的社会改革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完整的最先进的思想,但是他在当时提出并阐述民生主义时,已经在经济、社会的研究方面站在了中国人的前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重视人才——国家之强 以得人为强 曾国藩是经科举考试而步入仕途的封建文人。1850年咸丰帝即位后,他官至内阁学士兼署兵部左侍郎。当时的清王朝,外有帝国列强虎视耽耽,内有太平天国革命风起云涌,正处于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窘地。怎样才能撑住将倾的大清危厦呢?曾国藩认为首先是要解决人才匮乏问题。他说:“天下有三大患,一曰人才;二曰财用;三曰兵力。”①人才匮乏被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我国近代早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爱国者、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我国封建社会急剧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生跨越了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他无情地揭露和猛烈地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积极倡言并实行社会变革;鸦片战争爆发后,他坚持爱国立场,反抗外敌侵略,力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抵御外侮,并为此提出了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正确主张.魏源深知:要御侮、必先强国;要强国、必须立足于改革弊政.而御侮、强国、改革三者的关键,又都在于要有人才.因此,他对于人才问题,非常重视,在他的  相似文献   

18.
理学和经世学分别代表儒学中"内圣"、"外王"两种不同的学术路向,两者在儒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很难完美地结合。理学还因其奢谈"义理",时遭世人诟病,长期以来被视为空疏无用之学,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湖南一批"中兴名臣"的弘扬与发展,理学曾一度受到热捧。咸、同时期,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湖南人才群体,尽管在学术上奉程朱理学为正宗,但由于当时空前的社会危机,使他们在潜心理学之余,不得不重视经世之学,以应对当时的危急形势。理学与经世学的结合,不仅缓解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同时也推动了理学的再一次复兴。  相似文献   

19.
北宋思想家李觏亦为富有创作才华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既有哲学思想方面的思索 ,又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呐喊 ,表现了宋代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在诗歌艺术方面 ,他以深邃的洞察力、多样的艺术风格、富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和表现技巧 ,在当时诗坛上独树一帜 ,对宋代诗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小说、政论、散文、翻译作品不仅对当时中国的文学革新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被介绍到朝鲜文坛后,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积极的影响,他也一跃成为当时朝鲜文学界人士众所瞩目的人物。本文拟通过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影响的考察、探讨梁启超在中朝近代比较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以及中朝近代小说发展的共同规律。一梁启超对朝鲜近代小说发展起到巨大影响并不是以小说家的资格直接给予影响的,而是首先以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的资格影响朝鲜社会的.而在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的过程中,他的小说及小说理论才对朝鲜近代小说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