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鹘藏传佛教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汝极 《中国藏学》2002,(2):103-118
藏传佛教曾对回鹘(畏兀儿)佛教产生过重要影响,是回鹘人四大佛教来源之一。许多藏传佛教典籍曾被翻译为回鹘语并广泛流传。本文对16件回鹘藏传佛教文献作了概括总结,首先是对每件佛典简要说明,然后一一交代文献收藏地和编号、整理者及其成果、每件文献的参考文献等。这些佛教文献是回鹘与藏族文化交往的历史明证。  相似文献   

2.
一解题 回鹘文是唐宋元时期我国维吾尔族所使用的一种古文字。本世纪来在新疆、甘肃等地大量出土的少数民族文字资料中,有不少就是用回鹘文写的。在这些珍贵的回鹘文献中,社会经济文书虽占有一定数量,但很少涉及到当时存在的寺院经济。这里译释的回鹘文寺院经济文书就是目前所发现的比较全面地反映元代畏兀儿寺院经济情况的唯一的一件文书。正如同其它大多数社会经济文书一样,该文书原没有标题。但学者们为了叙述之便,习称之为《佛教寺院免税书》或《寺院免税敕令》等。据刊布者报道,该文书于1905—1907年间由德国  相似文献   

3.
北斗信仰是我国古代许多地区曾广泛存在、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信仰。《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将北斗信仰进行了佛教神化,突出了北斗星君的延命增寿、消灾解厄的神秘力量。该经在汉地佛教中被视为伪经,不为汉族佛教徒所重视,然而,元代在少数民族中却流行甚广,相继被译成蒙古文、回鹘文、藏文等多种民族文字。在新疆地区亦出土了一批该经的回鹘文印本及写本残片。编号U4709残卷正是该经题记,反映了该经的刻印时间及施资者,对研究畏兀儿佛教文学及其印刷术具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红梅 《民族论坛》2013,(5X):76-81
北斗信仰是我国古代许多地区曾广泛存在、影响深远的一种民间信仰。《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将北斗信仰进行了佛教神化,突出了北斗星君的延命增寿、消灾解厄的神秘力量。该经在汉地佛教中被视为伪经,不为汉族佛教徒所重视,然而,元代在少数民族中却流行甚广,相继被译成蒙古文、回鹘文、藏文等多种民族文字。在新疆地区亦出土了一批该经的回鹘文印本及写本残片。编号U4709残卷正是该经题记,反映了该经的刻印时间及施资者,对研究畏兀儿佛教文学及其印刷术具有珍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 ,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 ,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拼写回鹘语的情况还鲜为人知 ,本文对考古发现的回鹘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鹘语的印章和文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以期学术界能对此有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畏兀儿是元代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蒙古兴起以前,畏兀儿已在天山南北一带创造出高度的、独具特色的文明,史学界称之为“别失八里——哈刺和卓文明”。蒙古兴起初期,输入的主要是畏兀儿文化,不独文字直接学于畏兀儿,还普遍采用畏兀儿的典章制度。拥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畏兀儿人中人材济济,其中大多为蒙古统治者擢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挥出显著作用。桑哥与契哲笃就是其中的二位,他们的理财活动,构成了元代经济史的重要一章。  相似文献   

7.
关于元代畏兀儿的税役情况,就目前来讲,我国史学界尚很少进行研究,系统的研究著作还没有问世.元代畏兀儿人的税役,与蒙古的征服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十三世纪初畏兀儿亦都护政权向成吉思汗率先投附始,蒙古统治即在天山南北的畏兀儿人中迅速建立起来.于是,早已形成于蒙古民族中的役税制度亦开始在这里得到推行.下面即以各种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元代畏兀儿的税役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8.
元代畏兀儿地区和人民的历史情况,因其时代条件的特殊和史料的多样性而比较复杂。根据畏兀儿内部资料——由畏兀儿人用自己本族文字写下的文献资料和他们遗留的实物资料——的研究,使我们有可能接触和探究一些很细致的领域里的历史真实,并使之成为理解有元一代人民状况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论元代畏兀儿人在维护祖国统一中的作用田卫疆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元朝之建国以及这种统一局面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是域内各个民族共同努力推动的结果,在这其中,畏兀儿人的作用和贡献尤其引人注目。畏兀儿,元代汉文史籍或写...  相似文献   

10.
内迁畏兀儿人在元朝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广泛搜集元人文集及元明方志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探讨了内迁畏兀儿人的分布及其对汉文化的吸收;分析了内迁畏兀儿人吸收汉文化的原因,从而客观地勾勒了内迁畏兀儿人在元代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元代民族关系中,蒙古与文化程度较高而又自愿为其附属国的高昌畏兀儿之间的关系颇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又体现在畏兀儿首领亦都护与元廷之间的关系上。对于畏兀儿历代亦都护,过去鲜有专门研究。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畏兀儿亦都护的政治、军事活动史实,对其在元代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变迁,做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力求使畏兀儿亦都护的传承谱系有较清晰的脉络可循。同时,将这些畏兀儿亦都护的活动置于一定的历史背景之下,对它所产生的作用与结果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西北史地》1988年第1期刊登了程溯洛题为《甘州回鹘始末与撒里提兀儿的迁徙及下落》一文,针对近年来甘州回鹘及撒里畏兀儿研究中的分歧意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两节。第一节是《甘州回鹘始末》,分为七个问题:(一)甘州回鹘初依河西吐蕃,后联合唐沙州节度使张议潮,共败吐蕃而自立。(二)甘州回鹘与内地王朝五代、北宋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以及同波斯、印度、罗马往来频繁,又和毗邻瓜沙州汉人  相似文献   

13.
元代色目人史事杂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目人对元代历史的发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真研读相关史籍的基础上 ,对色目人的一些历史史实作了考察和论述。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忽思慧的族属问题 ,指出忽思慧其人不应是穆斯林。第二部分全面考察了元代畏兀儿农学家鲁明善的生平仕履。第三部分对元代于阗人非畏兀儿之说予以补证。第四部分对元人关于回纥信奉“佛教”的史料进行辨析 ,明确指出刘祁《北使记》中有关回纥国的记述真实地反映了穆斯林的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14.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的发现、收藏与研究情况概述●李经纬西北民族研究1997年第1期(总第20期)回鹘文是我国维吾尔族早在唐未、两宋和元朝时期广泛使用过的一种民族古文字,维吾尔族曾经用这种文字书写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典籍,有的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宗教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裕固族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一万零五百多人(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其中四千六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二千八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其余的人使用汉语.裕固族,在汉文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黄头回纥”、“萨里畏吾”,“撒里畏兀儿…….这些称谓都和古代的回纥、回鹘、突厥民族有关系.裕固族的族源,可以退溯到古代的回鹘.但是,古代回鹘并非裕固族的唯一族源,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的族源之一,裕固族操东西部两种裕固语便是明证.可以这样说,古代回鹘人与古代蒙古人中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仰过萨满族、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今天,在裕固族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宗教文化仍然是多种多样,交错相织.本文旨在较为详细地综述裕固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以及呈现的宗族文化.全文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汉文史籍中有不同的汉字译名,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一方面汉字在各个时期、各个地方读音有差别;另一方面,一音多字,同一名称的音译,可能用不同的汉字。例如,维吾尔族,从突厥文、回鹘文文献看来,至少一千多年来始终未变,均为[uj?ur],而汉文就用过“回纥”、“回鹘”、“畏兀”、“畏兀尔”、“畏吾儿”等等,达斡尔族,自称[dαγur],汉文也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  相似文献   

17.
回鹘文是在胡人文化影响下由粟特文演变、发展而来的一种音素文字,碑铭及出土文献也反映了突厥语族群从对粟特文的借用到改造的演变、发展轨迹,而借用粟特文字母来拼写突厥语也就标志着回鹘文的产生。《多罗郭德纪功碑》可证回鹘文至晚在552年已开始使用,而哈喇和卓古墓群发现的以粟特文字母书写突厥语kif(i人,妻子)字样的代人木牌还意味着回鹘文极可能于482年已开始使用。通常认为回鹘文是继如尼文之后开始使用的,就目前所见碑铭及出土文献可断定,其使用历史远要早于如尼文,应是最早用来拼写突厥语的文字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畏兀儿贯氏家族两位代表人物的历史业绩及其社会原因罗贤佑在有元一代的历史舞台上,畏兀儿人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或文化上,畏兀儿人的地位和作用都不可轻视。《新元史》卷1《氏族表》开列入仕元朝的畏兀儿人有二十九族之多,其中最为显赫...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两叶敦煌本回鹘文残片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并在此基础上,对残片的年代、版本、翻译方法及夹写汉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回鹘语文、回鹘佛教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元代的维吾尔族喇嘛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朝为了统治全国的政治需要,大力推崇佛教。元世祖忽必烈敕封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萨迦派的八思巴为帝师。以后,萨迦派的高僧连任帝师,首领全国佛教。忽必烈本人和许多皇族成员,都曾师从帝师,皈依了喇嘛教。在忽必烈的倡导和影响下,许多达官贵族都成了大喇嘛的信徒。作为元朝政权重要支柱的不少维吾尔贵族,也皈依了喇嘛教,成为喇嘛僧。 维吾尔古称回纥、回鹘、乌纥、乌护、韦纥、袁纥等,元代史籍上也写作畏兀儿、畏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