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确认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对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费尔巴哈派”阶段是马克思“从前的哲学信仰”之一,马克思此时崇拜费尔巴哈,深受其影响,其间的著作,虽有自己的创造,但总体上还是处于费尔巴哈的影响之下,还没有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确认马克思思想进程中的“费尔巴哈派”阶段,我们就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理解为辩证的唯物主义或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实践哲学或人道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这一指称表明实践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本体论意义,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实践论》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总结。主要探讨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实践概念在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论》这两种语境下存在一致之处,但在范围、功能、地位上也有明显差别。理解《实践论》中的“实践”必须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并不天生就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只是在其思想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异化观、历史观,一种是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另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和历史观。人本主义把异化理解为人的存在与人的类本质的分离,并从异化来说明历史。历史唯物主义则相反,从人们生活的现实历史条件来说明异化,把异化理解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人的活动及其结果与人本身的分离、对立,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异化也将消灭。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反对人本主义的异化观、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巴黎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而异化劳动理论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则是这一著作的基本思想。对于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我国学术界尚有较大的分歧。有的论者认为,这一思想虽然包含着某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但就其基本点而言带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遗迹,尚属唯心主义的历史观。本文着重想就以异化劳动为基础的“实践人道主义”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根本对立的新历史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哥白尼式的革命性变革,是马克思思维着的和形成中的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5.
1845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这个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第一次以崭新的姿态揭示了革命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由此而初步创立,一种崭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建立了起来。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高度重视人及其实践活动,并为我们提供一种真正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实践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并非西方人道主义哲学的专利,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更非“敌视人的哲学”———经济唯物主义或“人学的空场”。考察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就可以发现,马克思扬弃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哲学中以抽象人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人性论原则,建构起了以实践的人和人的活动来解释和评价历史的唯物主义原则与社会主义观念。唯物史观把“以人为本”当作必须在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中加以践行和实现的原则,而不是将人的发展停留于纯粹意识形态的抽象建构。  相似文献   

7.
“劳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劳动概念进行历史改造,对劳动问题作了哲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初次探索,使人的本质在劳动中得以澄明,探寻到正确解答“历史之谜”的锁钥。在后来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在科学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劳动置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对劳动概念赋予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新内涵,以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资本逻辑宰制下的劳动表现为雇佣劳动,从而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根源。对比两本著作来看,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在认识层面上出现了“断裂”,将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的异化逻辑与成熟时期以现实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出发点的科学思路相对立。但究其根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资本论》,马克思的根本目的一直是基于劳动解放进而扬弃劳动对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存在论的视域看,马克思正是理解到“解决人的存在问题”的基础在于经济现实,因而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研究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科学论证的“升华”,体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对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人的解...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一种以"感性实践活动"为基础、关于人的本质及其实现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和人道主义理论。马尔库塞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上述理解不仅是他建构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代表了人本主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解释马克思哲学的共同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哲学形成过程中的一篇重要的哲学文献。它包含了马克思的"新世界观萌芽",但其思想并未完全成熟,其主要表现是:文献虽然弘扬了实践观点,但这里的实践概念还仅仅是一个包含了主体能动性的抽象的实践概念,而成熟的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概念则是一个现实的实践概念,即社会历史的概念。由于《提纲》还没有提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历史的解释原则、历史的思维逻辑和历史的评价尺度,因而在关于社会和人的理解上,《提纲》也未能实现从抽象的人和抽象的社会向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的转变。因此,我们在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不能完全以此文献为标准,特别是不能用《提纲》的观点去消解和贬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形成的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丛大川教授在解释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理论方面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提出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解,这种独特的理解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并不是唯物主义哲学,也不是一种辩证的哲学,而是一种“实践的人道主义”。我并不同意丛教授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内容极为丰富,阐述了异化劳动、人与动物的区别、实践、共产主义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过程中一份独特的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创立新世界科学理论体系的伟大开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手稿》中初步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的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及人的实践活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从而为科学伦理学的创立找到了真正的出发点——现实的人。②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工人几乎丧失了自身,致使他们道德堕落,异化劳动使资本家在占有工人劳动的同时,成为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从而说明了经济利益决定道德,道德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的反映。③《手稿》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真正合乎人性”的社会,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说明伦理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正是要造就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把人需要吃、喝、住、穿作为历史的根基确立起来。在人类的文明史上,人虽然也要满足自然的需要,却是在肉体和精神对立的基础上来看待人自身的自然。马克思颠覆了这种二元对立,强调人的自然是一种社会化的自然。在此基础上,他否定了从同一性原则的角度来理解人的本质,而是从精神和肉体的冲突与和解中理解人的本质。马克思基于这一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历史概念,即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的冲突与和解的历史观念。当他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历史时,历史就不能被理解为异化和异化扬弃的历史。对于马克思来说,人类文明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解决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矛盾。马克思的历史观不仅为我们理解文明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给我们思考当代现实中的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界对人道主义的界定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价值观与历史观。1845年前,马克思基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双重层面承接了传统人道主义,1845年后马克思彻底认识到历史观层面人道主义的局限性,对之否定且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形成过程中经过了中学和大学初期、黑格尔主义时期、"费尔巴哈派"时期、历史唯物主义时期,其人道主义价值观与传统人道主义具有根本区别:在理论上,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具体性、理论基础的历史性和价值目标的全面性;在实践上,表现为马克思坚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物质基础,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环节,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的自由实现的理想境界。一句话,马克思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就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共产主义的现实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5.
异化观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是马克思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一把钥匙。随着马克思思想的进一步升华 ,他逐步放弃了这一提法。《德意志意识形态》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异化观的收官之举。在他以后的著作中就很少再提及异化概念。在《形态》中他为这一观点作了最为科学 ,最为详细的解答。他在这篇文章中对有关异化的产生、前提、根源等问题的解答作了一定的分析 ,并以此来考察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理解异化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与卢卡奇哲学思想之异同。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概念,论述了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及其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提出了物化概念,论述了人的活动的主客观两方面与劳动者自身的关系。马克思与卢卡奇在对异化与劳动者的关系的理解上具有相似性,都看到了异化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的关系。但对如何消除异化的问题上,卢卡奇主张需要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成熟逐渐克服异化,马克思主张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消除异化。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和异化概念的演变过程,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最基本线索。这一演变过程推动了马克思从用人的本质的异化观点说明历史,过渡到用历史唯物主义说明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18.
理论体系中基本概念的发展程度是判断该理论成熟和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考察理论的发展,必须研究该理论基本概念的发展。理论的基本概念的发展往往表现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前后差异。本文试用比较法,分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和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对实践概念规定的差异。以便在分析比较中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创立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在1848年春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十一条,而直接提到“实践”概念的就有十三处之多。加上“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改变世界”等等,就更多了。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把实践观点运用于社会历史,批判了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实践”概念是《提纲》的核心概念,实践理论是马克思《提纲》的中心内容。那么,《提纲》中“实践”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提纲》本  相似文献   

2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异化理论实现了人本主义到唯物主义的根本转变。马克思主要从分工和私有制两个角度考察了异化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异化需要"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需要使交往形式适应生产力发展,要在构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克服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