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是“扩中提低”,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得到明显扩大。从中等收入群体的统计意义与经济意义入手,在理论层面展开关于中等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讨论。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依据设定收入上下限的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界定实际生活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当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时,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下限应当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下四分位数,而收入上限则应略高于收入分布的上四分位数。从不同收入分配格局的结构特征来看,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合理范围应当在50%以上且不宜过高。参考部分发达国家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验证,当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表现为比较合理的“橄榄型”结构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大致保持在60%左右,并且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以及高收入群体的规模比例接近3∶6∶1。进一步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测度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并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在打造合理分配格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尚不足40%。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小、水平低”,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  相似文献   

3.
不同收入水平国家能源库兹涅茨曲线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虹 《统计研究》2011,28(12):72-76
 本文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的划分标准,选择了22个高收入国家、17个中等收入国家和13个低收入国家,结合这些国家1980-2009年人均GNI和能源消耗数据,利用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法,分别拟合了这些国家的能源库兹涅茨曲线,并确定了各自的拐点,归纳了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能源库兹涅茨曲线的变动特征,得出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EyKC由“倒U型”左半部上升通道逐步向顶部趋近,直至进入EyKC的下降通道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曾经指出,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均等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倒U字型关系,即当人均收入增加时,收入不平等在最初会加重;在中等收入水平时,不平等达到了顶峰,最为严重:当收入水平具有了工业化国家的特点时,不平等才开始下降。以此衡量,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中下等收入水平,正在处于从加重阶段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  相似文献   

5.
罗良清 《统计研究》2004,21(12):13-5
一、基础教育经费总量偏低首先 ,从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表 1)看 ,我国作为一个下中等收入国家 ,其水平虽与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持平 ,但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还有差距。经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 ,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正是我国政府所缺乏的。从表 2若干经济发达国家与中国的基础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 ,我国这个比例是明显偏低的。表 1基础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比较 (2 0 0 2年 ) %基础教育支出 /财政总支出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0 82 8下中等收…  相似文献   

6.
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递进,一般是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的.根据以恩格尔定律为依据的需求收入弹性理论,收入水平越低,生活必需品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比重越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非生活必需品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所以消费结构的合理递进的顺序是先满足消费者生理上的最基本需要,然后逐步缩小生存资料的比重,提高享受和发展资料的比重,使三者之间保持一个最佳的比例关系.据此思路,本文拟结合主要特征指标从生理、社会和经济三方面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7.
把脉令天:由传统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迈进的战略突破阶段 作为发展中国家巾的发展中城市,2008年,成都人均GDP达到了5128美元,距离11000美元的高收入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正而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及诸多需重新考量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8.
党★改革开放二十年★《江苏统计》1999.2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一、收入水平(一)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二十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各种渠道安排了大...  相似文献   

9.
梁来存 《统计与决策》2012,(20):148-151
在农民风险倾向随收入变化的假定下,政府保费补贴额的下限(或上限)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效用曲线拐点处的农民收入水平(或农民理想的效用水平),农民自身收入水平,农民、政府的保费支付比例。文章以湖南为例,其分析表明,湖南农民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补贴下限对应的3204元的收入水平,农民属于中等收入层次,收入每增加1%,效用水平提高0.22%,(理想效用值为97时的)补贴上限为年人均238元。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解释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对我国短期和长期商业保险需求的动态影响.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82~2010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均是保险需求的Granger原因,三者具有协整关系;收入差距扩大会显著增加保险需求;短期内我国保险需求对自身发展规律和收入水平的变动也有较大敏感度;长期来看则其受自身发展规律的冲击呈现周期性特点,而与收入水平基本不相关.  相似文献   

11.
徐强 《统计研究》2017,(5):28-37
本文设计相对收入水平指标度量和分析经济体“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制造业量比R-manu和服务业量比R-ser攀升至高水平,并构成收入量比主体部分.在二者一阶变动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发现,前2年和本年的⊿R-manut-(i=0~2)能以正弹性解释本年⊿R-sert,表明制造业量比变动具先导性.在R-manu和R-ser之间建立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发现,R-manut对R-sert的影响弹性系数较R-sert影响R-manut的弹性系数大得多,跨越者弹性系数趋向增大,表明制造业量比在交互影响中具主导性.因此,制造业发展和深度工业化是非特定禀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国际经验比较提示,未来我国应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并努力发挥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蒲城县实现了30年的大发展、大开放、大变迁、大跨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这是“平均”现象,我们还应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不断的加大,农民内部收入水平的差异趋势日益显现,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有效扭转,贫困人口和农村低收入群体还为数不少,这样的“差异”一定程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样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不同的共享主体,其分项收入反映发展成果的不同来源,从而提供实现共享的不同途径。为发现分项收入与总收入间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并避免定和限制,尝试在收入分配问题中引入成分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拟合收入成分混合分布,构建收入成分回归模型,从分项收入的视角解决发展成果由谁共享、共享程度如何及其实现路径等共享机制问题。研究发现,不同主体的共享水平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为提高低收入主体的共享水平,应扩大其工资性、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保证适度的转移性收入;对于中等收入主体,需控制其内部的不平等水平,适度增加财产性收入,稳定工资性收入;高收入主体应保持现有公平均衡的状态,合理调控财产性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性别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迟巍 《统计研究》2008,25(8):54-58
本文利用三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研究在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里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以及成因。研究发现在1980年代,性别收入差距程度较小并且在各个收入水平上类似。而到了1990年代以后,性别收入差距的程度有所扩大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收入群体里。本文还发现在低收入群体里较大的性别收入差距主要是由性别歧视造成的。本文由此建议社会更加关注低学历、低收入的女性劳动者,保护她们的权利,该群体是劳动力市场上最弱势的群体。  相似文献   

15.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顺利步入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是中国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面板平滑门限回归模型(PSTR),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特征,并对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性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合理规避路径。实证结果表明:相关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发生平滑转移;不同收入阶段,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高度相似;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以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作用消失,产业结构、最终消费率、贸易开放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稳定在1.5%、-30%、10%和10%的水平,对经济增长的消极效果大于积极效果;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如果不能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上海农村城市化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特别是非农产业大幅度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银行1988年各国的发展数据显示,国际上人均GNP达到320美元(低收入国家)、1380美元(下中等收入国家)、193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3240美元(上中等收入国家)和17080美元(高收入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5%、56%、58%、62%和78%.1997年上海市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上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除上海是一个城市不宜与国家直接相比外,郊区城镇化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遇到对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低的质疑,我们总是解释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平均数,强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制度,严格实施抽样调查。然而解释和强调总是难以消除质疑,还是你解释你的,我认为我的。细想一下,人家的质疑还是可以理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毕竟是一个量化的收入水平,不同的收入群体感受同一个平均水平肯定是有不同的感觉的。收入水平高的认为低了,收入水平低的认为高了,这是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程度与居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统计教育》2008,(2):13-15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如何提高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市场化这一制度因素角度探讨了其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实证分析,提出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收入水平并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及教育在传递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寿伟 《统计研究》2016,33(5):77-86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 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传递高峰。中等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特征。城镇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水平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水平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在中国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沈涛 《统计与决策》2016,(19):133-136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