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是全球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互联网的出现使得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网页作为我们浏览WWW网站信息资源的一个窗口,如果出现显示方面的问题,将影响我们查看互联网信息.因此,研究网页显示中常见的问题,有利于我们获取更多有效的互联网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办公管理及资源协调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已成为系统建模领域广泛采用的方法.政府电子采购过程中应用工作流技术可有效地对采购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Petri网是一种适合工作流过程建模的理想工具.政府电子采购过程的Petri网模型可以清楚地描述政府网上采购业务流程,解决政府采购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并发性、异步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Internet网络安全的信息过滤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Internet应用的逐渐普及,WWW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分布式信息空间,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如何快速、准确得到确定领域中的信息,使信息过滤成为Internet网中关注的热点。基于此,该文分析了信息过滤中常用的向量空间模型、布尔逻辑模型和潜在语义索引三种信息过滤模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出了一种准确度更好的模糊集合的信息过滤模型。  相似文献   

4.
Internet信息资源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INTERNET给人们查询信息带来了无尽的方便 ,但是只要有一台能上传信息到WWW服务器的计算机 ,并且稍微知道一些 HTML相关知识的人就能将信息发布到 INTERNET上 ,因此网上信息的质量可谓是良莠并存 ,因而人们的信息查询就是从大量的广告和虚无的出版物中筛选出高质量的信息过程。为了便于读者使用 ,国内很多高校在图书馆的主页上做了“资源导航”、“资源指南”等指示系统 ,但是只有对 INTERNET上的信息资源作必要的评价 ,才能真正地为读者节约时间 ,方便读者使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对 INTERNET上信息资源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资本、土地一样,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是利用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价值的技术和手段.然而,长期以来人们都为信息技术投资究竞有没有效益、效益有多大、究竞该如何测算其效益等这些问题所困惑.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产生的原因,并力图对这些问题给予解释和回答.  相似文献   

6.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但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其平台技术、信息资源组织方法,还是信息服务策略都在研究、探索和实践之中.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是研究的主题,也是现阶段数字图书馆组建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WWW服务器在VC提供的Winsock支持的基础上,实现HTTP协议,完成对HTTP数据包的收发,从而达到了提供WWW服务的目的。对该WWW服务器的分析为三网合一环境中开发新的WWW服务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谈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网络化信息环境正在加速形成。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将越来越多地从网络上检索、获取信息,通过网络来共享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作为全人类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储场所,也必须改革传统的藏书建设和读者服务模式,向网络化、数字化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利用模式转变。特别是近年来,Internet 飞速发展,其中的两个热点就是环球网(WWW)和数字化图书馆(Digital Library).Internet 的 TCP/IP 通信标准,使得成千上万个使用不同系统软件和不同应用程序的计算机能够彼此交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存在原型结构的视野,考察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产业构建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通过考察有关三网融合的学术研究,凝析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物理功能参量。提出当前有关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研究存在尚未构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认知本体结构和缺乏构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的物质根基等两大问题,从科学原理、工程范式、行为体制和语言载体上讨论了底层信息资源对于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的基础性价值,得出底层信息资源是构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根基的结论。认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构建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产业,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应以底层信息资源体系创建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信息网络技术紧密相关.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客观要求出发,就如何建构研究性学习信息支持网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性学习信息支持网的建构将为"师-生"、"生-生"之间更广泛、方便、及时地进行学术交流提供理想的场所.  相似文献   

11.
E-Book的发展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图书是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运用电子方式将信息知识存贮在磁盘、光盘等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等设备进行阅读的新型数字化信息资源.电子图书有着特有优势和便捷的使用方法,给人类信息资源的传播交流和利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全新的变化.电子图书尤其对我国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发展、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市场行情信息资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效用的资源.本文对市场行情信息资料的推理、开发步骤与方法及其利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手机将成为第五种大众化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手机所具备的媒体条件入手,分析了手机的优势与弱点,指出手机在传播手段上时空兼备,传播时效上迅速简捷,信息储存方面持久随意,与受众可以交流互动的特点。通过手机媒体与其他四种大众传媒的对比分析,提出在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的趋势下,手机具备成为大众化信息媒介平台的条件。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全球3G手机的逐渐普及,手机不仅是人们的通信工具,而且正在通过其增值功能形成一种新兴产业门类,并与其他主流媒体一起承担起大众传媒的责任,手机将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种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4.
国家科技部启动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但各省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省级节点系统建设重复投入;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建设与集中管理矛盾,共享应用渠道不畅通;多数科技信息工作重资源收集和保存,轻视服务体系和渠道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不突出,缺乏对入网信息的评估手段。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工程建设应从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对外服务门户科技信息资源联动系统、科技信息服务共性技术支撑系统和面向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维护系统等建设入手。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门户建设应从集约化主题数据资源建设、综合性服务系统建设和信息服务安全系统建设展开。  相似文献   

15.
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三网融合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的分析工具。研究表明:三网融合既是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推动的结果,也是政府管制的结果;作为核心行动者,政府应采取合理的手段调整行动主体的行为,引导其积极加入到网络中;在多异质行动者参与的三网融合博弈进程,由于诸多利益因素的存在,网络有可能重构,甚至瓦解。我国应从制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和科学的实施步骤、完善政策资源供给和重视各方利益整合等方面加强三网融合发展战略指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加入供需网的供需流逐渐增多,有关信息智能检索的实现将成为供需网成功实施的关键技术.为了实现智能检索,提出了利用语义网中的XML和RDF(资源描述框架)对现有词汇表进行扩展,运用RDQL(RDF数据查询语言)对供需网中的信息进行查询,并提出了一个供需网中基于语义的智能检索实施框架.  相似文献   

17.
以信息服务为目的,较详细的介绍了数据采掘技术的过程、方法及工具,并对信息服务的流程、现代化手段和发展方向以及CIO在信息服务中的地位作用等作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针对教室资源信息发布不畅的现状,利用ASP.NET 3.5技术,结合现有的教务网络系统,建立实时查询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LED大屏幕和手机3种方式,方便、快捷地将教室资源信息发布出去,提高了教室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一种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多媒体等技术为特征的电子化、数字化的网络电子信息资源查询、浏览系统,是为高校师生提供网络信息及电子文献资源检索、阅览服务的场所.其服务内容一般包括中外数据库信息检索、辅助教学服务、多媒体阅览、馆藏电子读物阕览、利用网络通讯手段开展互联网上网学习,包含健康的娱乐、休闲等.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知识观念的冲击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可资利用的三项战略资源:物质可以被加工成为材料,能量可以被转换成为动力,信息则可以被提炼成为知识和智慧。古代人类主要只能利用物质一种资源,近代人类主要能够利用物质和能量两种资源,现代人类正在学会综合利用物质、能量和信息三种资源。这种历史性进步,分别导致了古代人力工具、近代动力工具和现代智能工具的出现,推动着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向近现代社会生产力再向后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转化和飞跃。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演进的基本规律。它预示着我们正在进人与前现代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