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千家峒     
千家峒千家峒你在哪里?在瑶族的祖辈的传说中,在族谱中,瑶族早先住在千家峒里,后被官府围剿,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之路。从中国迁徙到东南亚,从东南亚迁徙到美洲、欧洲……越是迁徙漂泊的民族,越是怀念自己的故地,寻根是他们永恒的情结。令人高兴的是,不久前的5月...  相似文献   

2.
千万次叩问千万次寻觅千家峒呵你在哪里神奇的山寨田峒是否那世外桃源展示的只是一幅久远迷人的画卷留下的却是千年难解的情结寻根漫溯五百年风雨历程等待何日是回家的归期瑶族千家峒呵你让盘王子孙如此魂牵梦萦千家峒呵你是瑶人心中的香格里拉记忆中那里是快乐天堂何时找到那块思念的乐土何时回归到那片精神寄托的家园十二节锯下的白牛角留下太多太多的思念四海漂泊的瑶家十二兄妹呀早已融入华夏民族的大家园当历史的车轮辗过二十一世纪瑶人向往的千家峒啊是祖国山河那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圆就瑶人千百年来寻根的梦想9…  相似文献   

3.
千家们是瑶族历史上的祖居地之一,也是瑶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地。由于岁月的流逝和民族的迁徙,千家们的确切地理位置迷失了。作者通过对收集到的流传于湖南、广东和广西交界地区瑶族民间的28篇《千家们》史料进行综合分析、考证,提出了千家们在都庞岭一带的看法,即以都庞岭的主峰韭菜岭为中心,包括灌阳县东部、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地区。瑶族民间保存的《千家峒》一书具有比较可靠的史料价值。《千家峒》用汉字写成,每篇大约二、三千字,标题各不相同,流传在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的十几个县里。笔者十多年来研究千家峒,陆…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都庞岭周边的大远、道县、灌阳等地的出土文物为依据,考证了瑶 族千家峒就在都庞岭地区。  相似文献   

5.
“千家峒古都”的缘由  2001年9月28日至10月7日,应中共江永县委、江永县人民政府的邀请,湖南卫视《奥秘中国》栏目组14人,到地处湘南都庞岭的江永县瑶族千家峒故地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研究瑶族千家峒历史的宫哲兵教授,国际著名学者、我国炎黄源流研究专家何光岳研究员,考古专家、陶瓷研究专家周世荣教授,地质专家张敏、曹清河等人参加了考察。考察采访组一行先后考察了千家峒口穿岩、千家峒古窑址、千家峒古遗址、奇特的“女书”,查阅了千家峒古文献与千家峒的地域资料,考证了新出土的瓷碟碗具、方砖、陶罐、石辗等文…  相似文献   

6.
湖南江永县瑶族“桃花源”祖居圣地千家蝈,是一个美丽而带有传奇色彩的地方,更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山泉瀑布迷人的游览胜地。从江永县城驱车,婉蜒西北方向行驶,途经令人向往的千家帼景区,越过瑶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行程十公里,即抵达都庞岭山脉的岭脚下。漫步进人大门,沿目前已修好曲折通幽的山路往上走,便听到山间晔哗的流水声黄石山以及伴随着小鸟的啼啼声……。只见多处龙潭飞瀑形成一道道亮丽的天然风景线。其中最吸引人的景观,一条落差百余米、布幅二十多米的碧流从高耸的峰峦石崖上飞泻而下,这就是千家帼内雄伟壮观的…  相似文献   

7.
千家峒是瑶族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岁月的变迁和频繁的迁徙 ,千家峒的地理位置已经迷失。作者经过10多年的调查 ,以县志、碑文等资料 ,考证了千家峒在都庞岭地区  相似文献   

8.
千家峒古窑场是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东面是虎头岩,峰峦叠翠,怪石嶙峋;南面是数万顷良田,清澈碧透,玉带般的潇水日夜从身边流过;西面是“红军岩”,是红军北上战略转移住过或养伤的地方,有着深厚的革命荣光;东北面是神话般的花生洞和奇石峻秀的鲤鱼山,西北面是“马山”、“将军山”,雄伟挺拔,蔚为壮观;“日晒岩”、“鬼仔洞”、“枯骨洞”就深藏在“马山”的怀抱里,尤如一座地下谜宫。马山、杉木冲、鲤鱼山、花生洞、岗脚底五个自然村组围绕着这块神奇的宝地,依山傍水而居,世代繁衍生息。神灵之地距古窑场不到200米的地方,以前有一座峰峦重…  相似文献   

9.
周永才不知算不算收藏家,但绝对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收藏爱好者。周老(即周永才)已收藏很多东西,有红军纸币和政府发行的1、2、3套人民币,有从红军到抗美援朝各个时期的军功章、奖章、兵团司令纪念章,有各个时期的毛泽东像章,有建国初期的印花税票、邮票,有31个省(区)500多个城市在计划经济年代的粮票、布票,有周边省(区)的各种票证,还有一批元明清的文物字画,计15000多张(件)。周老的收藏还有理论指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将自己的收藏升华为理论。周老在多年订阅《中国收藏》杂志的基础上,花4000余元购买了《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明清瓷器…  相似文献   

10.
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居住地之一。千家峒的寻根,这是瑶族人民和瑶族史学者一向关心的问题。80年代初,宫哲兵等同志在学术研究和实地调查甚础上得出故地中心即今湖南省江永县大远瑶族乡的结论,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对此作了报道,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嗣后,本刊于1987年第4期上曾刊登黄钰、李木高论文《瑶族千家峒故地辨析》,对上述结论提出不同看法。今宫哲兵等四同志撰文对黄、李二同志文章提出商榷,特提供读者一阅。本刊对学术问题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欢迎对此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读者来稿探讨、评论,通过比较、鉴别,使这一学术课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考察考证认为:瑶族历史上重要的居住地之一千家峒是以都庞岭的主峰韭菜岭为中心,包括今广西灌阳县东部、湖南省道县西部、江永县西北部等地区,这里是瑶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千家峒瑶族乡位于湖南江永县北面,距县城12公里,毗邻永州市的道县和广西的灌阳县,交通较为方便;它是瑶族的发祥地,被誉为"瑶族的桃花源",民族传统文化渊源深厚;全乡现有耕地面积13000亩,山林面积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3.
当历史的脚步刚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一批专家、学者以及湖南卫视《奥秘中国》摄制组来到了千家峒古窑坊实地考察,确认了“盘山岗”上的土堆是宋元时期的一座大型窑坊,揭开了千家峒古窑的神秘面纱。这座连续烧制了200以上的窑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金钱诱惑的一些农民盗挖出不少古陶瓷。由于当时无人管理、无人知情,瑶坊受到了人为破坏,精美、保存完整的古陶流失严重。这座古窑坊出土的陶器,不但造型、釉色铭文、文字丰富多彩,其花纹装饰也别开生面,精致美观,可谓繁花似锦。这些古陶器花纹装饰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铭文和文字;二是植物纹;三是…  相似文献   

14.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23):34-36
<正>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15.
戴安林 《民族论坛》2012,(12):34-36
当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了长时间的和平与安定,人们思考的人生问题往往会变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人们寻根问祖的心情会变得更为迫切。而瑶族,这个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流散至世界各地的民族,在500年以后则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寻找千家峒运动,寻找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千家峒"。  相似文献   

16.
瑶族千家峒运动是十九世纪兴起、二十世纪达到高潮的一种民族复兴运动,它与同时期世界各地发生的本土运动有特别相似之处。千家峒运动的形式有:自发性的、有组织的、武装性的、歌舞祭祀性的。它的主要功能是振兴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提高生存能力,推动迁徙热情。  相似文献   

17.
为民族寻根溯源,一直是件十分艰难困苦的事.然而,有这样一位教授,他20多年来孜孜以求,不辞辛劳,为瑶族寻找梦中的"世外桃源"顶礼膜拜的圣地--千家峒.他,就是湖北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  相似文献   

18.
为民族寻根溯源,一直是一件十分艰难困苦的事。然而,有这样一位教授,他20多年来孜孜以求,不辞辛劳,为瑶族寻找梦中的“世外桃源”、顶礼膜拜的圣地———千家峒。他,就是湖北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  相似文献   

19.
龙窖山位于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之处,处洞庭湖、鄱阳湖与长江三水之间,经考证确认,此处与瑶族传说中的千家峒相印证,是瑶族历史上早期的千家峒。千家峒是瑶族同胞传说居住过的理想家园,瑶族同胞和瑶族研究者都矢志不渝地寻找千家峒的具体位置,由此形成了民族学上代表追求理想与信仰的千家峒运动。龙窖山瑶文化旅游开发属于千家峒运动的组成部分,因历史人文环境的变化缺乏瑶族人口的基础,但作为主题文化旅游开发具有足够的史实依据和权威的民族学支持。龙窖山是千家峒祖地,都庞岭是千家峒圣地,二者互不否定,未来有联手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角度评宫哲兵<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一是该书的学术价值;二是仍有不少问题要弄清楚;三是瑶族多姓氏的原因;四是千家峒的开发.最后指出,该书是瑶族圣地重现光辉的必读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