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观察》2009,1(1):24-25
如同企业的发展必然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日益显现出向集团化、规模化和一体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在中国,大城市群正以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孕育着中国未来城市“集团”的新雏形,这就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承良  曾菊新 《城市》2008,(10):13-18
党中央、国务院继在“十一五”规划中作出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后,又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落户在中部两大城市密集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这对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相似文献   

3.
焕力 《城市》2010,(6):15-19
成渝经济区的构建,关键在于成渝城市群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在成渝经济区建设一批大城市,这一批大城市的崛起在“中部塌陷”的川南地区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一个重要的命题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即川南两个紧密相连的城市——内江和自贡的合并问题。笔者就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将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刘纯彬  张晨 《城市观察》2009,1(1):63-69
21世纪是城市群主导经济发展的世纪,城市群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然而与美国波士华城市群相比,我国京津冀城市群在空间结构已失先天优势的基础上,又凸显出城市承栽功能集中、城市发展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比较分析两大城市群特点,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获得有益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运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三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逐渐提高,且表现为(超)特大城市城镇化水平高于大城市,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②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城市规模等级差异。③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口城镇化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各个城市群的促进作用也表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长株潭城市群行政区经济弱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万涛 《城市》2009,(3):56-59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城市群行政区经济色彩仍然相当浓厚。长株潭城市群应通过合作博弈.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并调整行政区划,以弱化行政区经济.为城市群成功建设“两型”社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3+5”城市群产业发展和空间推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盛玲  夏安桃 《城市》2008,(9):7-10
中部崛起是“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群的建设.城市群的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推动力.而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和有序扩张关系到城市群未来空间结构的构建及其长远发展。湖南省“3+5”城市群是以长株潭都市区为核心、1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在内的城市聚集区。本文拟就“3+5”城市群产业和空间推进方向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李彤  韩宇 《城市》2011,(9):13-19
一、构建环渤海世界级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目标的确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群的快速扩张已成为全球发展不可阻挡的空间现象,根据《世界城市状况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超级大都会正逐渐汇聚成更大的“超级都市区”和“超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9.
孟祥林 《城市》2015,(11):3-9
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济源、焦作、新乡、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周口等城市。在“中原崛起”的发展战略下,中原城市群得到了较快发展。中原城市群具有优越的发展条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优越条件表现在:城镇密度高;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基础厚;城镇分布集中。制约因素表现在:“核心—边缘”分化明显;“子行政区划”相差悬殊;副中心城市位置较偏。为此,在发展中原城市群的过程中,需要在核心城市郑州之外选择副中心城市,在强化洛阳发展力度的同时,还要强化许昌、漯河,使中原城市群由“单中心”城市体系演变为“多中心”城市体系,形成纵贯南北的“三核城市带”,构建“广域中原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顾涧清 《城市观察》2009,1(1):70-76
近三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群区域,但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本文对这两个区域城市群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形成世界级大城市群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鹏 《城市》2010,(10):53-57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在经过25年自主发展后终于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异军突起,并为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不懈努力。2010年1月1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条儇》正式实施,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在地方立法的指导下全面、有序地展开。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观察》2009,(1):191-191
2009年6月3日,翁均飞在诸暨网上撰文,分析长三角在能量、层次以及全球功能的发挥等方面与世界级城市群的差距。他指出:①“世界级城市群”往往有着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或借助于科学的区域规划,并相应立法来增强规划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观察》2009,(2):191-191
陈柳钦在《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上撰文,提出要以城市群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是现代经济中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现代经济区域类型。当今大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单体发展向城市群体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4.
环渤海地区经济整合发展的机遇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金明 《城市》2009,(1):3-6
在经济发展中.由特大城市或城市群所构成的区域的经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区域间的竞争正逐步取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成为竞争的主体。相对国际水平而言.我国大城市和城市群的总体实力还不够强,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偏低。据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广州、上海和北京这三大城市的GDP占全国的份额分别为1.8%、4.6%和2.5%.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08,(2):4-7
2007年,湖南的冬天格外暖和。12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6.
孟祥林 《城市》2016,(2):3-11
辽中南城市群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在辽中南地区形成了"双核"城市体系,该城市群内虽然城市分布集中并能够形成较强的聚集经济效应,但由于城市在整个省域范围内不均匀,造成了"核心—边缘"的区域发展问题.为了促进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需要在既有城市分布格局基础上,构建更加完善的"Y"型结构城市体系,在城市群内培养"沈阳子群"、"营口子群"、"大连子群",构建"营口—阜新—朝阳"三角形,逐步形成"沈阳—营口—大连"城市走廊,在突出沈阳、大连核心作用的基础上,突出营口的节点城市角色.与此同时,要处理好辽中南城市群与京津冀城市群、长春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强化城市群边缘即省域行政区划交界处的城市发展力度.在冀辽边界处构建"小城市对子",在吉辽边界处构建"2C+1廊",强化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7.
雷郎才 《城市》2011,(7):30-31
正如“城市化并非一个城市的城市化”一样,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亦不能自说自话。广州应当顺应世界浩浩荡荡的城市群建设发展大势,携领珠三角地区城市群发展,并形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城市群发展彼此借势、互推互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高级区域空间形态,城市群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制度因素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制度变迁,发现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的早期主要受以政府为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影响,城市群的发展呈现出空间一体化的趋势.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沙、 株洲和湘潭三市产业联动发展,受多元化的制度因素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功能一体化.近年来,影响长株潭城市群强制性制度变迁作用减弱,诱致性制度变迁作用加强,制度因素作为一种重要力量对长株潭城市群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胡艺华  喻勇兵 《城市》2009,(7):25-3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实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重要位置。建设“两型社会”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一个全新命题和一项重要任务。2007年12月,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从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赋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新一轮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省会长沙如何顺势而为.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担当领头羊,创造新经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第五次会议于5月27日在辽阳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与发展”。目的是围绕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促成辽宁中部城市群建设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行区、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核心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