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产党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这是一个重大的命题和要求.把"三个代表"与党的执政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在深入思考我们党长期执政以及世界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集中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薇 《理论界》2003,(4):7-8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这一最具有时代性、又最具本质意义的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使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旗帜更加鲜明,更具指导意义。它第一次明确地把共产党放在执政党的位置上进行审视和分析,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的新水平,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具有首创意义的规律性的认识,为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上一个政党的执政本质,乃是这个政党执政规律的“内核”。我们党在履行自己执政使命的过程中,也有一个坚持其执政本质…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集中而深刻的新概括,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根本基础和根本标准,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途径,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建设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包含着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规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5.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是世界和中国面临历史性大变动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杰出典范.它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党的执政规律的研究。他不仅向全党提出了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新要求,而且对深化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根本指导思想、客观依据、研究重点、目标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从而形成了一整套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又一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判断,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极大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我们党面临的新任务的正确反映 ,也是立足于新时代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加快推进广东率先实现宽裕小康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从而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我国现代化发展一系列根本指导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四位一体”的总体战略格局。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包容性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政治理想、政治言论、执政方式、执政纪律、执政基础、执政力量等方面,其现实基础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的多元化、主体利益的多样化、民族特点的丰富性、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社会制度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国际环境的复杂性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不仅亲自组织、领导建立了人民政协,而且在长期领导和指导政协工作的过程中,科学地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性质、确立了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培育了人民政协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赵金鹏  张荣华 《东岳论丛》2002,23(1):70-72,69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 ,积累的主要经验和留下的重要启示主要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 ,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坚持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以人为本 ,重在提高素质 ,培养“四有”新人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立为本 ,重在建设的方针 ;把继承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和抵制剥削阶级思想的侵蚀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4.
张伟良 《河北学刊》2003,23(3):179-182
关于中国共产党名称的定名 ,目前党史学界研究较少。笔者经过考察后认为 ,中国共产党名称的定名 ,是在列宁关于《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的影响下所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先进文化与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即观念形态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先进文化泛指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能够代表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适应和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具有创造力并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文化,其前进方向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人类自身解放和发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它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主要由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驾驭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党史研究重复劳动应设法避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 1991年纪念中共建党 70周年前后出版的部分中共党史书籍及发表的部分文章为例 ,指出中共党史研究中重复劳动的情况严重 ,浪费人力、物力严重。分析了造成重复劳动的原因 ,提出了一些解决、避免重复劳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并注意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新世纪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并把它们统一于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之中。  相似文献   

18.
党的政治社会化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社会转型时期要从政党整合功能的调整出发 ,以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为方向 ,由革命型向建设型转化 ,注重人的主体地位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切入点 ,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雄 《社会科学》2001,(7):22-26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调查研究的实践经验。回顾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与亲身实践 ,对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 ,加强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创者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是我们党内从事社会调查研究的开创者。他在运用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中 ,为党培育的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是我们的宝贵遗产。一、毛泽东从事革命的一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相似文献   

20.
论党在不同时期调查研究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社会开始走上了自强发展的道路 ,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可以说 ,党的 80年 ,也就是不断认识中国社会的 80年 ,也就是不断调查研究的 80年。党对中国社会的调查研究 ,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行 ,而且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研究路径。从 1 9世纪社会学传入中国开始 ,中国早期的社会学家就针对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大量社会调查研究。从这些调查研究的取向来看 ,主要包括一些早期的社会学家如费孝通、严景耀、李景汉等对中国社会具体问题的研究 ,以及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