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山水画由传统走向现代。现代很多画家都选择了写生这条路来探索山水画的现代表现语言。经过了长期的写生实践,画家从题材、和笔墨语言等方面对现代山水画表现语言进行探索,表现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山水画发展呈现出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中国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在深受“变革”思潮及西画介入的影响下,各有其发展演变的审美取向。人物画中素描加水墨的中西融合开变革中国画之先河;山水画以传统笔墨的经验性和现代造型系统的视觉特征,共同营造了其笔情墨趣和表现空间;花鸟画通过一系列变革,也达到了其明清之后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题材的表现存在模式化的弊端,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艺术优秀传统的同时,应当拓宽山水画创作题材,把关注人文景观作为切入点,挖掘人文景观包括现代都市题材的表现形式,丰富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将现实主义推向高峰,画家们利用写生这一手段深人生活,体会生活,表现生活,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同时写生在绘画中地位的提高也使得绘画题材空前的丰富。本文通过介绍写生观的形成与发展,分析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写生观如何与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对接,同时将二十世纪后半期典型的山水画家加以分析,阐明写生对于二十世纪后半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人画自唐代诞生以来,经几代骚人墨客的努力而日趋完善。其倡导者苏轼、文同等一批画家兼诗人,遵从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提倡绘画创作中文学渗透融合,提高绘画中的文学性,使诗情画意成为品评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明代中期文人画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如山水画更加注重主观情绪的抒发,强调笔墨情趣,要求画家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及生活感受。最具进步意义的创举是画家文彭将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明末蜚声画坛的松江派首领董其昌更是文人画发展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提出了画…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世纪,传统山水画在走向现代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发展或革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画坛不论是革新派还是国粹派画家都选择了写生这条路,来探索山水画的现代化。经过了长期的写生实践,现代山水画在题材上拓宽了,新题材也使山水画产生新技法,同时在画理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整体上影响现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伴随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画从思维方式到审美趋向,从形式结构到内容表现都在悄然地发生着一系列变化,经典与流行的碰撞。中西文化的融合,现代对传统的传承与活化等命题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中国画的创作与研究之中,如何从艺术观念、表现风格、视觉形式以及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上去把握。寻找探索中国画的现代灵魂和现代结构,从而确立中国画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地位,就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王学仲的山水画作品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王学仲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同时在艺术思想上,王学仲提出"艺必己出"为传统文人画转向现代文人画的基础,"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为其所追求的现代文人画终极艺术理想,他在现代文人山水画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新,最终形成了"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重、拙、奇、旷"是王学仲在脱离传统并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后美术界对其艺术特征的总结,并且这也是王学仲由技法方面反映其个人所追求的写意山水的一种表现。那么,"重、拙、奇、旷"四种特征的指向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墨色之"重"、笔法之"拙"、构图之"奇"以及气势之"旷"。  相似文献   

9.
工笔画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传统并从传统中发扬光大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表现极强的适应性与可融性 ,在当今文化艺术多元格局中寻求参照 ,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找最佳的契合点 ,更新和拓展中国画的内涵与外延 ,等等 ,是中国画艺术在当代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也是工笔画画家们探索新时期工笔画发展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形式与内容都不相同,其原因正是不同的民族气质、不同的画家队伍和不同的文化传统在绘画中的体现,通过这两种绘画体裁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人们审美趣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想通过揭示写生素描的本质,提出了在写生素描教学中逻辑方法的作用及重要性。重点说明写生素描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如何观察物象的形态、结构、动态、明暗关系的问题;二是如何表达物象的形态、结构、动态、明暗关系的问题。设计并提出了将逻辑方法贯穿到素描造型各要素中的具体作法。力图构建出一个较为科学、易学的写生素描教学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建筑设计和建筑美学中光影的特殊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设计光的原则就是以光的差别为依据,并把建筑上的用光分为两种:即光塑造形体和光营造气氛。之后分别就历史上成功的建筑实例来阐明建筑上的光塑造形体和光营造气氛用光成功经验。在光塑造形体中,主要研究了建筑的雕塑感的获得,尤其以阳光充沛的地理位置为盛。在光塑造形体中,分为了三种情况研究,古代教堂用光、现代教堂用光和公共建筑或住宅用光。在文章的结尾,指出用光设计的高层次性和生活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人的视觉在对事物的色彩、形式、形状、光和影等诸方面,所产生的心理艺术影响作了剖析。并论述了视觉心理在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人们更好地关注和创作美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美声唱法音色浑圆、通透、有厚度,犹如明灯加上灯罩,发出柔和、悦耳的光芒;而京剧唱法音色纯美、圆润、透亮、有质感,如同一束细长的光束,穿透力强且萦绕不绝。如果从影响音色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与吐字等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二者音色差异的原因,可全面了解两种唱法,并能从中相互借鉴与运用。  相似文献   

15.
装饰性因素的运用,有利于在创作中国画时突破传统束缚,获得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审美体验。抽离传统中国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装饰性因素,以现代人的需求重构视觉的秩序,不失为中国画在当下寻求突破的一种有效手段:以装饰艺术中对线条的运用,结合当代普遍的审美认可,用来填补中国画线条的变化法则;色彩与用墨的技巧上,装饰艺术不拘于现实中物体的本原,大量使用具有概括性、象征性的颜色,采用明暗强烈的多种颜色来触发情感,对于长久以来奉“玄色至上”为根本的中国画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大面阵数字航测相机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影像光照不均匀的问题.由于硬件设计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光照过于强烈的情况下,还会产生CCD过饱和的现象,通过增加遮光片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全色波段的影像会产生黑斑.而通过马斯克匀光的方法去除中心的黑斑,提高影像的质量.并且将图像中心的反差增大,加大对比度,增大图像灰度的动态范围.  相似文献   

17.
用CSG树体素构造法进行三维实体造型时,对形体分析的方法与传统制图教学不同,在三维实体造型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空间概念,训练学生在三维空间正确分析形体、构造形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声誉之显晦是如何可能的?这需追本溯源。文学作品是沉默的,是接受者让它开口说话,其意义内容是接受者诠释的成果。作品的命运是理解中的命运,而接受者的理解一方面受时代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为批评大家所引导。因而,“理解”是相对的,前人对作品的理解不是我们的障碍,相反,还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资源。文学研究应有接受史的视角,即探寻各种理解之间的意义联系,发见真正有艺术生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是演讲名篇,在语言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很有特点.他非常巧妙地以“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人物或事物作明暗对比,渲染强烈的感情色彩;非常善于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正面肯定的语气,使说理更为有力;非常擅长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段,以突出强调,加强语势;非常多的短句运用,既简单明了地叙说了事理...  相似文献   

20.
“重建文人画”首先要对文人画的历史源流进行梳理.文人画的美学话语起源远比现有的艺术史或绘画史立论要早得多,它起源于仰韶文明陶器绘画中的“象其物宜”的主体性;文人画以线条为重要的手段,进而提倡“书画同源”,将书法与绘画结合起来,形成诗文书画为总体的特性.文人画的美学观念集中于所谓的笔墨,文人画主张笔与墨结合,意在笔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