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喜贵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17-21
目前关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选择方案,基本不适合西部地区农村的现实。西部乡村治理结构改革应以乡镇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变精简机构为改革运行机制,将发展经济的职能从基层组织中剥离出来并上移到县和下移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使村民自治达到行政化和自治化的统一,从而形成县统筹、乡执行、村自治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
卢宏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2):9-13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破解\"三农\"难题,是一个实践意义很强的问题。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作用,发展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市场拉动力、政策、环境、物资技术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力、社区居民推动力以及发展目标等方面构建了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系统模型。如何实现二者协调发展,需注重保持旅游村寨的地域文化特色,保持旅游村寨的乡村性,注重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社区参与,注意乡村旅游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统一,以实现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一体化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关于完善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5):114-117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必须因地制宜改革现有乡镇体制,完善基层政权对村管理模式,规范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发展新型经济社会服务组织,以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实践具有代表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美国乡村治理中农业互助组织的启示——以宜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新农村建设必须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而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首先必须解决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问题.因为分散的农民显然无法行使乡村治理主体的权利.重构农民互助组织是农民对接市场与社会的现实要求.美国发达的的农业互助组织及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可以为我们所借鉴.着力构建农民互助组织在政策配套、信息化的扶持、金融支持以及信用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
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94-96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延伸。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西部旅游业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对于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雪辉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社会主叉新农村建设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基础和前提是在尊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构建良性乡村治理结构。分析当前农村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尊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大报告为指导,构建良好的乡村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勇;冯霞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5-28
通过对广西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田野考察与个案分析,梳理和总结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般状况、发展模式及存在问题,并重点关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地评估和选择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域情的发展模式问题。文章认为遴选和培养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与科技能人,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潘家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6):89-93
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乡村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乡村社会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生活普遍贫乏单一、不良文化占有一定市场、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文化市场发育极不健全等诸多危机,充分认识乡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功用,切实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观念创新,建立健全乡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努力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着力夯实乡村文化发展的基本阵地,积极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部8省的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户进行调研,对新农村治理的主体及其关系,多元化合作主体的治理功能以及新农村治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结论认为选择合理的新农村治理模式,增强多元合作主体的治理功能,完善互动共赢的治理体制机制才能真正促进我国新农村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开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