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是马克思的一个重要思想。但是,这几年来我们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认识却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货币投放是经济运行的动力,财政超分配,货币超经济发行,企业盲目扩建,致使通货膨胀严重,损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所以,有必要对货币推动力进行深刻认识。 一、货币推动力的界定 一提到解释货币的推动力,人们就会想到马克思的一句话:“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这句话的含义是很明确的。任何物质资料的生  相似文献   

2.
资金能力在这里指资金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货币对社会再生产能产生启动作用和诱发作用,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出现于社会再生产的始端,是整个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中提出货币资本是:“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同样做为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首先要有货币资金的预先垫付、  相似文献   

3.
一、加大人才流动力度的经济学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互相联系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是通过产业资本的总循环来实现的;产业资本的总循环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资本形式的统一,实质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货币资本在买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后就转化为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本,开始了经济生活中最有意义的一步——商品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经过销售使资本价值又回到货币形态,从而开始下一轮循环。实现资本  相似文献   

4.
罗莎·卢森堡、列宁和希法亭在围绕资本主义是否崩溃以及扩大再生产是否实现问题进行争论时分别侧重商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货币资本循环,都没有从三者统一的角度把握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马克思在破解“斯密教条”的基础上,以价值的纯粹流动性为中介,揭示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差异,描述了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中作为资本的价值在两大部类之间的运动,指出这一运动以资本价值的流通为基础。“资本再生产图式”之所以能够透视现代社会的结构,是因为这一“科学抽象”将经验上升为知识论本身,范畴的运动蕴含了资本运动的现实。在《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马克思坚持了对“货币资本循环”的重视,这一判断是基于MEGA2《资本论》第二卷第VIII稿结尾部分和对《资本论》第二卷理论体系的理解得出的。建立在“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相统一的结论基础上,马克思的资本再生产理论能在更广阔的解释视域中观照资本再生产与当代国际资本循环的现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时指出,资本要经过购买、生产、售卖三个阶段,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而售卖阶段是商品的致命飞跃,因为商品卖不出去,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的循环就会中断,生产就难以继继进行。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努力做到商品适销对路,保持商品产供销的衔接,保持流通渠道的通顺,才能有效地扩大社会再生产。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要实现商品——货币——商品的转化,就必须发展多种商品流通渠道,这在经济不发达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拟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多种流通渠道的必要性及其形式和实现多渠道流通后需要研究调整和正确处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划分 社会再生产过程,从生产规模上来划分,可以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于社会再生产运动,进行了科学的考察。无论是考察个别资本的再生产运动,还是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都是从生产规模上把社会再生产区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如果再生产是在原有规模上的重复,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再生产是在扩大了的规模上进行,就是扩大再生产。马克思说:“再生产只能有两种正常的情况,或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认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将社会总资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社会经济各部门,保持社会在总量和结构上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总体上仍处于失衡状态,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第二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中高增长性新生产业地位不突出,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作用,正确处理好农业内部、工业内部及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比例关系,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以自主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建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围绕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考察了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相联结的流通过程,创立了科学的再生产理论。马克思关于再生产的原理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得出来的,那么,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是否适用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论及到这个问题。列宁、斯大林对此也作过明确的论述。列宁指出,马克思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甚至在纯粹的共产主义社会里,不也有Ⅰ(V十m)和ⅡC的关系吗?还有积累呢?”(《对布哈林<过渡时期的经济>一书的评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12月版第3页)斯大林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这一切基本原理,不仅对  相似文献   

9.
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据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整个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利润范畴在《资本论》中的地位。 利润范畴是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总体的始点 在《资本论》第一、二卷中,马克思是以产业资本为典型展开分析的,一些经济范畴都是围绕着产业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一个个展现在读者眼前的,这时,马克思抽象掉现实存在的各种具体资本形式是理论分析上所必须的。但是,作为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仅仅停留在抽象阶段是不够的,还必须由抽象走向现实的具体,所以,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说:“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29页)马克思在进行社会资本运动的整体考察时,为什么首先从利润范畴的分析着手? 我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即社会资本总运动过程,既是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又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本(除产业资本以外,还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农业资本等)在社会再生产总过程中各种具体运动过程的统一。马克思在分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资本运动系统时,始终抓住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实质。马克思指出,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人力资本将取代货币资本成为经济发展中的决定因素,笔者以马克思理论和现代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通过对人力资一和财务资本的比较,探讨了明晰企业人力资本产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初步揭示了明晰人力资本产权对企业效率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全面考察了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问题,深刻地阐述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许多重要原理,其中包括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关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科学地计划、组织、管理国民经济,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争取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在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过程中,系统地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批判地吸取无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从杂乱的废墟中清理出有用的材料,建立起无产阶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大厦。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他整个经济学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经济思想并不是没有思想渊源的,它来源于古典经济学家特别是象魁奈这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十分重要的篇章。马克思在该篇中,通过对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的考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赖以实现的条件和形式,科学地分析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之间、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再生产中积累和消费等问题,从而创立了根本区别于资产阶级的、崭新的、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具有资本主义商品价值关系的形式;但它同时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它的许多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再生产也是适用的。因而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特别是正确掌握和运用两大部类平衡发展规律,对于我们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考察了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中心是说明社会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如何补偿和实物上如何替换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社会生产的按比例发展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运动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5.
一1.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形式。但它却包含有一切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而关于社会再生产实现的原理,又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实现”的理论。正确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时,把“整个工人阶级全年耗费的劳动”划作一个社会工作日。多年来,人们不大注意马克思的这一划分,未曾从社会工作日角度去研究社会主义的再生产,探讨社会工作日对于现实经济工作的作用。本文就此谈些肤浅的见解,以便和同志们商榷。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说:“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资本论》第1卷第621页)社会主义再生产从涉及的范围来看,可分为个别企业的再生产和整个社会的再生产;从发展的规模来看,又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本文谈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扩大再生产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本运动从来就不囿于一国之内,在资本的自我增殖运动中,无论从单个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流通过程看,还是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看,最初的民族资本往往也具有国际的性质。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马克思早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本的循环过程从来就由资本的国内运动和国际运动组成。以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为媒介,将各国生产结合在国际社会再生产过程之中,成为总过程的一个独立因素,这是资本运动国际化的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9.
行政体制改革的动力与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国民 《中州学刊》2002,(4):184-186
一在任何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两种力量 ,变革的驱动力和变革的抑制力 ,即动力和阻力。“在通常情况下 ,当驱动力强于抑制力时 ,变革发生并能持续下去 ;反之则不能发生 ;当两种力量作用相当、相互抵消时 ,阻止则会维持现状。”[1] “改革的启动在于两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改革的动力与发动改革的时机和方式”。[2 ](一 )经济发展力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根本推动力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行政体制改革的第一推动力是经济发展力。农村改革的成功 ,为后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乃至整个中国的全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中,阐述了资本循环的理论。今天学习它,对于我们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的规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搞好经济调整,加速四化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一、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我们知道,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他的资本不断的循环。马克思讲,资本循环是通过三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即资本家垫支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通过这个过程,货币资本变成了生产资本。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即资本家将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结果生产出一种新的商品。这种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