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德国的博物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中期。历经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变迁,德国博物馆的功能、理念和经营方式与时俱进,博物馆的分布遍及各地,数量众多,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其中各类民俗学(乡土文化)、民族学和专项文化史类的博物馆,占总数的60%以上。博物馆的存在,已经成为德国普通人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博物馆在对民间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有效保护方面功不可没。但是,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部分的博物馆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如何将博物馆的文化保护功能与其公众性有效地结合起来,也是德国博物馆事业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一个学术大国,建立一所学术文化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学术文化及社会历史知识将通过实物陈列而由此得到展示.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也能由此得到实证和阐释.学术文化博物馆在设计上的独特之点是通过实物和复制实物给出一个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中国学术史发展线索、认识史发展线索和知识积累系统.这个系统大致分为八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为大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机会的场所。而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我国现有的不少博物馆中,在陈列展示设计方面存在着与文化内涵背离或脱节的情况。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要将陈列展示与博物馆的民族性相结合,强调研究博物馆的陈设展示设计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倡陈列展示设计的准确"定位",达到陈列与文化内涵相统一,让博物馆的陈设展示设计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1月8日上午,中国最大的以展示徽州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博物馆——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在黄山市隆重开馆。  相似文献   

5.
宋厚鹏 《天府新论》2020,(1):139-148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博物馆构造了人们对于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想象。反过来,后博物馆所形成的各种展示模式,本身又是人类想象与创造力的产物。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博物馆作为一种“景观”的意义变得愈加丰富,而伴随技术的革新,后博物馆的展示空间也呈现出一种“奇观”意味。通过考察博物馆展示的后现代转向,从“叙事性”的视角分析后博物馆展示的视觉图景与情境化内涵,探究以媒体展示文化的拜物教意涵,从而反思这种到处是形象和体验的景观化展示所潜含的问题。景观叙事一方面营造了“参与式”的场景,让观众可以以全部的感觉体验表征的文化;另一方面,其拜物教的意味也制造了一种错觉,即让观众在参观时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但实际上那只是一种感觉或幻觉。  相似文献   

6.
李科 《南方论刊》2009,(8):84-84,83
国家文物局2008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博物馆评估定级工作。这是加强和规范博物馆行业管理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博物馆的陈列展示、社会服务和科学研究功能,保护和继承优秀文化和自然遗产,繁荣中国特色的社会文化,彰显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进 《理论界》2012,(5):91-92
本文从聚落考古研究着眼,列举中国目前通行的遗址保护的两种模式——营造遗址博物馆的建设遗址公园和具体做法,提出聚落考古研究对遗址地的遗址保护、复原和展示具有启示性作用,并对陕西汉阳陵帝陵博物馆的实践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文信息》2008,(1):71-72
中国丝绸博物馆座落在玉皇山北莲花峰下,位于西湖南面,玉皇山路上,是我国第一座以丝绸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丝绸博物馆。1992年2月建馆,占地约4.8万平方米。它全面展示了我国5000多年丝绸文化与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的有关实物重视不够。博物馆历来有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应该继续把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纳入博物馆的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史馆和博物馆具有鲜明教育特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亦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以喀什师范学院校史馆和博物馆为例,高校校史馆和博物馆对大学生有重要的感知艰苦创校历程,培养爱校敬业精神,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进行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及传承教育等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木基元 《学术探索》2001,1(1):61-64
本文扼要地回顾了西南民族学实物资料的调查、征集与研究历程,指出西南地区是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宝库,民族博物馆事业也是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文章还讨论了面临机遇和挑战的民族博物馆向何处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9,(7):25-25
7月5日,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参观考察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考察中,吴仪副总理对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表景仰。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开设徽州文化六个专题展厅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最近完成了徽州文化非物质项目展馆的建设,“徽州三雕”等部分徽州文化“非遗”项目将在这里作展示性复活。  相似文献   

13.
宋厚鹏 《天府新论》2021,(6):134-141
伴随消费主义与现代技术的发展,当今社会已形成以图像为主导的文化形态,而在这样一个“眼球经济”时代,博物馆也参与到了追逐新奇视觉资源的竞争中。基于博物馆观众及其视觉经验的多样化,当代博物馆既秉持着以实物之美来感染观众的做法,同时也试图用技术触动一种感官体验以刺激消费。鉴于普通大众构成了博物馆观看主体的绝大多数,因而技术所生成的体验型表征便逐渐成为博物馆十分注重的视觉模式。然而,批判地审视,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表征时常会因走向景观拜物而与知识视觉性发生隔阂,且容易导致博物馆走向异化。因此,有必要探求一种可以融合两者的寓教于乐式的视觉性,以引导观众深化对本真文化的认同,并使之更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14.
《中文信息》2008,(1):48-48
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位于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这里是世界上彩陶出土非常集中的地方,也是迄今我国发现和发掘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氏族聚落遗址和墓葬群。彩陶博物馆展示大量不同文化类型、图案、造型和纹饰的有代表性的彩陶。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的公共文化机构,这是社会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但在当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履行好这两个既传统又新颖的责任和义务,是新一代博物馆人应认真思考和落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的三大职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公共文化教育的繁荣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教育与服务职能日益凸显,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公共文化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博物馆文化教育惠及到农村地区,把农民纳入博物馆文化教育视野,是博物馆工作亟须改进与努力的方向,它对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功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负面文物在其发生显在作用的过去时段,与负面人物或负面活动直接关联,它符合文物概念的内涵规定,具有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科学研究等功能.受人类天性、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负面文物具有更大的脆弱性.博物馆应收藏、研究和科学展示负面文物,为社会和谐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18.
今年初,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总体战略部署,决定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分批逐步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给博物馆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要让更多的群众走进博物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履行"宣传展示,服务社会"的职责要求,博物馆就必须实现观念上历史性的转变,即从"以物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优良服务和更多的优质展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905年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为例,研究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界对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展示性现代化”作为近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的发展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我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民俗学会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的研究区域文化史的大型学术刊物《东南文化》最近正式创刊。解放以来,文化史的研究在我国史学界显得非常薄弱,区域文化史的综合研究更是无人问津,反映文化史学术科研成果的专门刊物也是不多的。近年,随着我国实行对内搞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