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指”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指示现象.朝鲜语中存在表达“中指义”的专属指示词.通过分析朝鲜语中指义表达方式的特点,可总结出中指义的本质特征是:参照物是二元的,不仅立足于说话者,同时从空间和心理两个维度上都考虑到了听话者,认可听话者的存在.在汉语中,通过“远指”指示词与第二人称代词相结合的手段来表达中指义.  相似文献   

2.
话语意图和语言幽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话语竭力是语言交际中话语连续与否的关键因素。若听话者没能领会说话者的真正竭力,或故意答非所问,常会产生幽默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人称指示的变化表明了说话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在此基于语料库研究,对人称指示语在28篇美国总统提名演讲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探讨,指出:在不同情况下应用不同类型的人称指示语体现了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通过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发现如美国总统提名演讲这种正式文体人称指示语在某种程度上是遵循一定的模式的.  相似文献   

4.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通过列举四类语言使用的表达效果来分析汉语中尊称的反常规用法.在某些特殊的语境当中,为了表达出预期的情感意义和交际目的,说话者会使用符合特定语境下的反常规性的尊称语.同时,说话者在表达讽刺等言外之意时也会产生出对听话者的冒犯.笔者认为,对于汉语中尊称反常规用法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这类尊称对于言语交际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尤其是在交际行为中。跨文化社会语言交际主要包括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和促成社会和谐交往,说话者/作者和听话者/读者都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社会语言能力及其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辞格与逻辑高名凯先生说:“修辞就是使我们能够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有说服力的一种艺术或规范”(高明凯《普通语言学》第310页),在众多的关于修辞的定义中,高名凯先生的定义是较为精当的。人们说话写文章,都是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这里固然有高下之分,文野之别,然而不会有一个傻瓜,希望自己的表达越糟越好。人们总是力图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的交际并非都是成功的,说话者运用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话者,只有当听话者产  相似文献   

7.
孙毅 《江西社会科学》2007,(12):145-148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语境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是一个心理构成,是听话者对整个世界认知的一组假设,而非客观世界本身制约着听话者对话语的理解。因此,语境不局限于整个上下文,它是多元的,包括对未来的期待、科学猜想、传教信仰、记忆和文化知识等,进而分析多元语境下的英语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社会语言学有三个流派:(1)研究语言变异与社会因素的关系,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拉波夫(W.Labov).(2)研究较大的社会语言问题,如双语教育,语言计划和语言政策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菲什曼(J.A.Fishman).(3)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海姆斯(D.Hymes).海姆斯于1972年在《论交际能力》一书中,针对乔姆斯基(N.chomsky)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一概念。 乔姆斯基把语言看成是由语法生成的句子的无限集合,语法是人类语言的内在规则系统(internalized grammar)。认为“语言学关心的首先是完全统一的言语集体中理想的说话者和听话者”。1965年,乔姆斯基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语  相似文献   

9.
及物性理论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批评语言学认为,语篇的各个层次和各种结构都可能具有意识形态意义。新闻语篇里蕴含的意识形态意义,会体现在说话者对语篇及物性系统的选择过程中,而这种过程一般会受到说话者立场、观点、交际意图和社会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藏语测度句表达说话者对命题的不确定认识,它以句尾的测度语尾为表现形式。测度语尾通过归一度值的不确定性来体现认知意义,是说话者在命题之外的自我表达。可见,藏语测度句是以主观表达形式来表现说话者主观认知的,其功能与形式统一于语言的主观性之中。  相似文献   

11.
语用预设的两个基本特点是共知性与合适性,它还有另一个重要特点,即单向性.单向性语用预设的形成原因是说话者提高语言交际效率的需要,说话者对听者背景知识的判断具有不确定性;说话者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理解,说话者带有某种隐含意图等.预设的单向性通常不会带来会话的困难,这是因为合作原则在预设行为及话语理解过程中起着约束作用.尽管如此,交际者出于某种意图,在语言交际中表现出“不合作”现象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12.
蒋军凤 《云梦学刊》2003,24(5):108-109
委婉语是常见的礼貌用语,可以从语音、词汇及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其使用情况。结合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委婉语的心理机制可从对受话者的作用、说话者的目的和使用该语言的整个社会心理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于凤静 《理论界》2006,(7):187-189
传统媒体新闻和网络媒体新闻在传播过程中有不同的话语机会,而二者的话语机会实则取决于说话者和接受者不同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接受效果等诸多方面。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了两种媒体的话语机会,进一步探明两种媒体新闻的公信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林 《理论界》2012,(12):109-111
"吧"的基本语义是表达"消弱"或者"降低"的语气,功能上具有要求说话人和听话人互动的作用,因此在具体语境下,"吧"有如下人际功能: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以及说话者对事物的推测、判断,体现话语的礼貌原则和协商策略,具有话语推进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歧义是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一种现象 ,歧义能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本文仅从英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方面分析了歧义产生的原因 ,并进一步论述了歧义在修辞上的特殊应用 ,尤其是双关这一修辞方法 ,把歧义的话面意义和语用意义结合起来 ,成功地表达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特殊的认知和表达方式,隐喻提示受语义、语用和认知因素多重制约。成功隐喻交流是听说双方共同完成的合作行为。说话者在合理选择隐喻方式基础上,根据交流双方实际共享或假定共享的资源和自己已有的隐喻图式进行推理,最终产生听者可理解的隐喻表达;听者在正确辨认隐喻表达后,根据交流双方实际共享或假定共享的资源和自己已有的隐喻图式以及说话者提供的隐喻提示推出隐喻义,从而完成准确理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汉语称谓方式中,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与其他亲属对话时,通常是以听话者的称谓视点来指称自己的配偶。这种称谓方式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在交际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日语格助词“に”和“から”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它们在表示起点时,在信息来源、租借、授受关系中的得到等场合可以互相替换。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表示动作移动的起点时不能替换;在表示授受关系中的得到时,“に”和“から”替换后,说话者的心理会产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说明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不同角度对社会财富和商品价值的度量 ,因此具有相关性 ;并且在量上确定了社会总效用量与社会总劳动耗费量的相关性、商品的边际效用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相关性和总量与个量计量的相关性。对两种价值论相关性的论证 ,进一步证明劳动价值理论及其作为社会经济结构分析基础的正确性 ;解决了效用的计量问题 ,使边际效用价值论摆脱 1 0 0年来的弯路 ;提出了一个经济学的新研究对象 :效用与劳动耗费之间的关系 ,而这正是恩格斯的天才预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美剧《纸牌屋》第一、二季的字幕语料库,以《纸牌屋》第一、二季中说话者所使用的话语标记语So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话语标记语So的语调变化特点及其语用功能对语篇衔接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所研究语篇中,说话者在使用话语标记语So的语篇衔接功能时,降调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调类型;同时,话语标记语So的语用功能的实现有赖于语调的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