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狐书小说是唐代狐精小说的一个题材,唐代狐书小说在叙事情节上受深层结构的控制,这类小说呈现了独有的特点,即对术狐的崇拜与敬畏,因而狐书小说的情节走势多以人的失败而告终,以此来彰显狐的能力。这种表层情节的特点,正是受作品深层结构左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同样在汉语文化圈,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艺术、思想主旨等方面都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很多模仿和借鉴。汉文小说中的预叙(闪前)叙事模式常常借助梦境预示、仙道佛僧预言、近亲魂魄预示和禽鸟动物预言等结构模式展现。预叙模式与叙事特点的外结构对应衔接以及汉文小说包孕的深层文化精神都表现出与中国儒道释理念的深度关联。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中,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复这个具有悖论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功能及其表现。小说家在利用重复的叙事手段来征服时间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层审美意韵的文本。而重复本身的本体意义得到了升华,在小说的时间文本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小说与现代小说时空观念的变化过程中,本文初步探讨了重复这个具有悖论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功能及其表现。小说家在利用重复的叙事手段来征服时间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具有深层审美意竭的文本。而重复本身的本体意义得到了升华,在小说的时间文本中显示出非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小说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废名小说的叙事策略以及佛教禅宗与废名创作的关系。从叙事框架、意象、文体三方面解读废名独特的生命哲学以及深厚的宗教意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是个多元化、个体化的时代,"新生代"小说作为文坛的热点,它与过去的文学传统决然"断裂",构成了一种叙事伦理个体自由伦理现.文章选取"叙事伦理"这一独特视角,从个体自由的身体叙事、面向虚无的狂欢等层面深入阐释"新生代"小说的深层伦理内涵.新生代小说总的倾向是滑向虚无而难以回返.这在很大程度上牺牲了"新生代小说"写作本应有的深度与魅力.  相似文献   

7.
冰心依据新的审美要求重新剪辑小说时间,借助叙事角度的转换表现自我,淡化情节而突出氛围,体现出更深层的审美意识,拓展了其小说的表现空间,以自己的独特叙事模式为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提供了初期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历史叙事是最早形成的叙事范式,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能力源自先秦两汉的历史著作。汉魏六朝小说、唐代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因借鉴史传叙事体例有所不同,文体结构也存有差异。相较于汉魏六朝小说,唐代小说的叙事体例更接近于史传的叙事体例。不仅如此,唐代小说模仿史传叙事体例,结构上呈现出阶段性演进特征。历史叙事的形式,为小说提供了固定的框架结构。历史叙事的本质,为小说提供了区别于历史而获得相对独立地位的参照系统。  相似文献   

9.
王万森 《齐鲁学刊》2005,(6):107-109
长篇小说《大江流日夜》在小说叙事和人生反思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品采用了充满张力的双重叙事结构,蕴涵着故事主题、情境主题、意象主题三重主题。小说通过展示一群1950年代大学生的不同命运,对生命、社会、历史、文化等命题做出了独特思索。  相似文献   

10.
付建舟 《中州学刊》2005,(6):221-224
晚清小说处于从古典小说向现代小说嬗变的过程之中,就叙事特征而言,有限叙事、元叙事、内在结构论说化和作为修辞的叙事是最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晚清小说对传统和外来叙事方式的吸收与借鉴,以及晚清小说家主体意识的逐渐加强,小说的叙事趋于丰富多彩,强化了小说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指向.  相似文献   

11.
小说《赎罪》是一部虚构与真实混合交织的杰出作品。本文试从布里奥妮用虚构性做出的错误判断,作者自身创作过程中的叙事判断,以及读者做出的三种主要判断这几个方面分析小说文本的叙事性,以此说明叙事判断对解析文本的深层含义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爱红 《兰州学刊》2007,(10):193-196
<海上花列传>的叙事结构由作者韩邦庆在例言中总结为"穿插藏闪".文章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叙事技巧在小说中的具体运用:由具结构价值的人物作为外在纽带沟通叙事单元;用"穿插之法"使叙事线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形成结构上错落有致、摇曳变化的审美效果;大量的"背面文字"使情节前后照应,结构更为严谨细密,在"藏闪"中流露出曲折的含蓄美.这一结构方法是从传统小说技巧中幻化而来,但其创造性的灵活运用成为小说的一大艺术亮点.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蒙古族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文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叙事类型,在修辞系统、叙事结构和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具备了与以往蒙古族文学及其他民族文学相异的独特的叙事规律.蒙古族生存地域的广阔性以及新时期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复杂性,都决定了蒙古族小说比以往任何一个发展阶段都更加丰富多元、类型多样,多样化与多元化是其重要的发展演变特征.如何在社会变迁以及文学自身的更新中成长、转化而不是陷入类型凝固化的危机,仍是当下蒙古族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平凡的世界>依托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语境展开小说的爱情叙事,这是一个迁徙者、历险者、奋斗者的叙事,也是一个读书者、思想者、高尚者的叙事,爱情叙事总是与道德的自我提升、人格的自我完善、身份的自我超越如影随形.爱情叙事中浓郁的文化情调和诗意美,成为始终贯穿孙、田爱情历程的主线,爱情叙事与文化叙事融为一体,这是当代以农民为主体的现实主义小说在爱情主题上的新开掘和新探索.超越出身局限的理想追求与超越阶层结构的爱情形态,构成了某种深层的呼应.但路遥让这份爱情在最美丽的时刻戛然而止,既保持了爱情的纯美,又因爱情叙事的终止、定型而省略了爱情发展的多重可能性.其实过程比完成更具有艺术的余味,未完成式比完成武更具有一种蒹葭苍苍的原型美.  相似文献   

15.
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抚慰和治疗,因为生命通过艺术而自救。美国华裔文学中普遍存在个人、家庭及族裔创伤经历。小说《骨》中作者伍慧明通过"莱拉"这个人物对自身创伤记忆的叙述,使得那些被压抑进美国华裔后代潜意识的创伤体验重新浮现,使她们能够在痛处哀痛,以此释放那些影响着自己当下生命的过往感受,重新获得生命的自由;特别是揭示了美国华裔小说的创伤叙事与族裔历史、其他华裔的心灵自传和历史拷问之间的同质互文关系,并可以从中反思小说的个体叙事在历史和文化创伤愈合过程中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1,(1):136-139
小说主题的释读,是文学释读的核心.对《狂人日记》的文学主题与文化语境的再释读,不仅可揭示小说创作的深层历史文化情境,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救救孩子"乃鲁迅作为启蒙者生命意志的全部承诺,从而挖掘出《狂人日记》"叙事策略"深刻的文学内蕴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铁凝小说诗性与智性的小说语言策略出发,探索了铁凝的小说在叙事策略上始终坚持着自己独有的生命体验,其叙事策略体现在诗性描写与智性幽默两方面。铁凝将诗性因子融入小说创作,将营造氛围、铺设情调提高到文本的核心与精髓,在散淡的故事和模糊的人物身上寻找生命的意义,使其小说具有了明显的诗化倾向;智性幽默是铁凝对生命感悟的另一种方式,在情节设置上她采用一种适度的夸张,使小说获得了荒诞的意味。  相似文献   

18.
卢睿蓉 《兰州学刊》2009,(12):211-212
美国南方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小说别具一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她的南方畸零人故事。文章从小说文本的总体关照、表层叙述和深层解读入手,通过对畸零人背景的介绍、场景与瞬间技巧的独特运用以及小说人物从迷惘到顿悟从而解困的故事发展模式的分析,总结了韦尔蒂畸零人小说的叙事模式,展现其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小说叙事的公共性与政治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政治芙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行动逻辑,体现了政治秩序与情感秩序的统一.小说叙事的视点,体现了公共生活之中"看"的权力,显示了政治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新时期中国小说的心理叙事手法深刻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艺术.心理叙事在叙事结构上以人物心理为中心,以自由联想为手段,以剖析人物无意识心理为目的,使叙事文本在叙事时间、叙事行为和叙事结构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建构了相应的美学意义,表达了与传统小说迥异的新的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