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义利关系问题是中国思想文化中一这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把握时代特征,总结历史经验,纠正和发展了传统的义利观,既强调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义利关系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孔孟荀义利观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荀义利观的历史影响与借鉴意义陆元祥(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生南京210093)关键词儒家义利观历史影响借鉴意义义利问题是人生、人类社会所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程颢说:“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己。”(《程氏遗书》卷二四《与延平李先生书》)义利观是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正确义利观的重要论述,业已成为我国外事工作的重要价值导向。这一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以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为理论之基、以中国传统义利思想为文化之源、以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智慧的演进为历史之维的建构过程。在理论之基上,习近平关于正确义利观重要论述继承了国家利益观、国际主义思想、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道德和正义原则的理论精髓,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国际关系思想向当代形态的转换;在文化之源上,习近平关于正确义利观重要论述科学地把握传统义利关系中“义”“利”的价值定位,实现了对传统义利思想的超越;在历史之维上,习近平关于正确义利观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义利观、社会主义义利观等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伦理智慧的演进发展,实现了义利关系由国内战略向国际战略的视域转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义、利问题向来为思想家们所重视。自先秦以来,围绕义、利关系发生过几次义利之辩。就老子的义利思想来看,由于作为其立论基础的"道"、"德"有别于儒家道德的人伦性,具有鲜明的自然性特点,因此,老子的义利观在路数上就显示出与孔子很大的不同。笼统地认为老子"义利俱轻",否定义和利,乃是忽略了老子道德的自然性这样一个立论基础,是以孔子及其儒家强调人伦性的义利观标准去衡量老子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内涵丰富而精深的思想内容,社会主义义利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三个有利于”正是从一个新的角度阐发了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本文试从“三个有利于”标准出发,通过揭示其所蕴涵的伦理价值,全面阐发邓小平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理论,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的义利统一和以义理财为主要内容的义利观为他的变法实践作了理论准备。他给传统的义利关系作出了新的阐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这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王安石的义利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蕴含了因时而变的思想特质和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评述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先秦时期传统义利观.在分析借鉴历史上丰富的优秀伦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现实.提出了以“三个有利于”建构社会主义新时期义利现的基本观点.阐述了这一建构的科学、性及其含义的规定性、处理原则、行为方针、价值评价和理想人格等。  相似文献   

8.
义利观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核心问题之一,历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对它的研究。王夫之在总结、继承前哲义利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义利观,并对义利进行了层次性及相对性的分析,既继承了传统道义论的精华,又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义利”问题,在我国思想史上进行过绵延不绝的争辩,曾形成不同的派别。其中儒家的义利观却久盛不衰。今天,重新探讨和考察传统的儒家义利观,进行必要的理论反思和再认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史上"义利之争"历久不衰,传统儒家的义利观有其积极意义,但也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义利观,应当是坚持义利统一,鼓励人们建功取利,并以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