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文初稿曾蒙张斌教授指正。也听取过陆丙甫同志意见,谨此一并致谢。 跟《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相比。《现代汉语词典》在一词多类的词性标志方面相对来说要含糊多了。多数并未标明一个多类词所具有的几种词性。动词、名词方面存在着这个问题,形容词、名词方面也存在这个问题。本文试就形容词、名词两性词问题作些探讨。 (一)形容词向名词的转化 一、形容词转化成名词的界限。 形容词向名词转化的语言事实确实存在着。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名词这个类里边最困难的问题还是怎样区别哪些动词巳经转变成名词(兼属两类),哪些动词只是可以…  相似文献   

2.
"良人"多指善人(丈夫)、美人(妻子或女子)、妾皆可,性别兼男女.据上古语用情况、语言环境、语文理据、文化理据及语言发展规律,<诗经·唐风·绸缪>中的"良人"应为妻室对丈夫的美称.  相似文献   

3.
蔺文龙 《社科纵横》2014,(9):124-127
多隆阿的《毛诗多识》是清代一部考证名物的总结性著作,他遵循治经"要期不戾于经"的评判标准,解诗重"繁芜"、重"俚俗"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他以其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援古证今与亲身目验相结的考据方法以及以名物诠释考察诗旨的新探索,开拓了《诗经》名物研究的新领域,对清代乾嘉学术在辽沈地区的传播与拓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名词解释     
文明,文化(civilization)该词是从动词civilize、名词civis以及civilitas派生出来的,原意指上级对下级表现出来的礼貌、和蔼的气质.过去的百科全书编纂者把"文明"与"封建主义"相对比,而不是与"野蛮"相对比.于是这个词就带上了启蒙的意味,因为它表示了一种进步.这个词在十八世纪末期,在早期的社会学著作中进一步扩大为社会发展的一种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说"命"     
雷淑娟 《学术交流》2001,(1):102-106
从语源学的角度去溯寻"命"字本源意义的生成及向派生意义演变的文化理据是一个重要课题.甲骨文中,"命"、"令"是字形相同,音相近、义相通,甚或有时通用的同源字.但这种通用是仅限于"命令"这一本来意义上的.在其后的引申、派生的道路上"命"和"令"便分道扬镳了.从三条线索描写、阐释"命"字的词义引申和演变的理据与轨迹1.从"命"的名词意义的引申来看.2.从"命"的动词意义的引申来看.3.从"命"和它的同源字"名"的通用中引申出的意义来看.我们依相关性和联想性的逻辑,参照古人的本体观念,人生哲学,揭示"命"一词诸多义项间的派生关系,并以相关的同源字印证之."命"一词的大家族,是古人"天命"的本体观演绎下的"人命"的人生观,上下尊卑的社会伦理观的文化亲缘关系的集合.  相似文献   

6.
§0 引言0.1 同源反义词是指语言中有着同一来源,具有相同或相承的语言形式,但指示着相反或对立意义的若干语词。本文试图对汉语同源反义动词的形成及演化方式做一探讨。由于历史演变,古汉语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仅是一个语素,但这並不影响本文对其意义的分析。0.2 本文判断两个以上的词是否同源反义的标准是:一、语音相同或相通;二、语义相反而相通。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所以第一条是同源词所必备的。但汉语历史悠久,语音经历了许多演变,“源头”的语音究竟如何,目前无法知道。一般对汉语语源的探讨,多以“先秦语音”为依据。把“造字之  相似文献   

7.
<正>“物”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史上一直用得很含糊。除指自然物外也经常指“事”。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①这是把有人“待我以横逆”这件事当做“物”。朱熹也说:“物犹事也”。“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②阳明比前人更明确地强调“物”为“事”。“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③“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④不少人把“物”与“事”混淆视为阳明“物”范畴的特色。而我认为阳明“物”范畴之特色在于,有时指“物”为客观之物,有时指“物”为主观之物或曰心所生之物。如他说:“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可理解为客观之物。他又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即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⑥“以其(心)明党之感应而言则谓之物。”⑦这是把心随境而生的意念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当做“物”,此类“物”可理解为主观之物。阳明讲“格物”格的不是客观之物,而是主观之物。其所举格竹子一例颇能说明这一点。竹子是客观之物,而在身心上做的“格物”功夫是在格主观之物。下面我对这两种“物”作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研究讲究系统性。词汇的系统远不如语音、语法那么清楚,描写一种语言的词汇特点是十分困难的事。我们一直在寻求研究词汇系统的线索。这里仅就《金瓶梅》词汇的特点,谈两个与文化背景有关,而又常被词汇研究者忽视的问题。一、词义引申和使用频度研究《金瓶梅》词语的,目前有两派。一派是引经据典,查其来源出处,多重于名物典章制度的训释;一派是引证现代方言,查其在现代的遗存流变,多重于疑难词语的注音释义。前一派多好注意这本书借鉴套用了哪些文献材料;后一派多好注意用词跟哪个现代方言接近,从而为各种作者提供证据。他…  相似文献   

9.
古语词又称文言词,是指保留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的仍带有文言色彩的古汉语词汇。古语词使用得当,可使语言精炼典雅,增强表现力,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报刊中古语词使用相当普遍,但其中使用不当的情况也时有所见。本文对报刊中古语词误用仅作初步的归类分析,例句主要引自《哈尔滨日报》(以下简称《哈根》)、《新晚报》(以下简称《晚报》)和其他一些报刊,虽属管窥养测,也足以说明报刊中古语词的误用已非个别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实词误用例实词指古语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这类古语词大都保留着原有的词义,而人…  相似文献   

10.
"他(她)为什么这么想,怎么一点都不社工?"——我听到在一些社工口中,"社工"一词是多词性的。有时它是名词,指的是社会工作者或者指"社会工作专业";有时也经常被用做形容词,作为定语,修饰某种符合"主流"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口语交际"一词,它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具有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不只是展现给我们文学的一面,它也是一座极为丰富的矿藏,内涵是多方面的,传统研究《诗经》者有"名物学",后世治《诗经》者多从"博物学"一系。为了对诗能有一个更为深透的理解,对《诗经》的天文星象作一些探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许秋华 《社科纵横》2014,(11):102-106
元杂剧的人物命名体现了汉语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的特征。象似性是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的相似关系,元杂剧人物命名的象似性特征表现为:在人名用字的书写形式上具有图示象似特征,在语音形式具有谐音象似特征以及隐喻的使用三个方面。隐喻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方式之一,隐喻的特点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元杂剧人物命名中隐喻性人名所占的比重较高。理据性指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非任意的、可论证的联系,理据性在人物命名方面主要表现为转喻。转喻则是通过事物的某一特征或与其他事物的特殊关系来认识该事物。元杂剧一些人物命名直接以人物的长相、穿戴、身份、行为特征等为依据,属于以转喻为认知基础的命名方式。  相似文献   

14.
藏玉如养德     
无论从收藏还是市场,任何一个角度看来,玉都是今天最值得关注的物品之一。玉价涨疯的言论比比皆是,但一旦有良玉出现,立刻就会被抢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收藏界特有的一个现象。玉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君子比德于玉",将人的美好品德与玉的温润光洁内质联系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将玉,与正人君子"仁、义、智、勇、絮"的美德相对应。《辞海》中"玉部"共收词150余条,其中多数是赞美和吉祥之词。在金融风暴影响下的今天,藏家仍然看好玉器,无论古玉还是新玉,他们都能从中看到普通人所发现不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黄德烈何谓詈词?晋词就是骂人的话。研究《红楼梦》中的骂人话,是因为署词是《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同时也因为詈词是一种民俗语言.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重视它,研究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现...  相似文献   

16.
扬雄《方言》中的转语词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可细化为对同源关系与单纯音转关系的区分.文章分别举证分析了平行互证法在《方言》同源词的提取、音转关系的判断等方面的作用.借助平行互证方法充分考虑目标关系词在相应语言中的转语关系,核心诉求是要判断该词在相应语言中是否为固有词的问题.最后,强调古汉语与民族语关系词的对比需注意两点:其一,转语关系的充分考察;其二,意义的必要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军力报告》所大力渲染的"中国威胁论"反映了美国整个决策层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和基调。名词化是《报告》中突出的语言特征。通过将表示过程、特征和评价的句子成分转化成为名词,使得语篇极大地增强了客观性和正式性,同时还表达了强烈的人际意义,达到其夸大中国军力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报告》中名词化具体体现和运用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其背后隐含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乾隆皇帝的文治武功青史留名,而在个人修养方面,因自幼受汉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不仅能赋会吟词,还修书题画,几乎无一不能,故有"性契义爻,学贯仓史"之喻。诗:主敬与存诚乾隆一生极爱作诗,他曾说:"每天余时,或作书,或作画,而作诗最为常事,每天必作数首。"这样勤耕不辍的吟咏,致其御制诗总计有42613首,远远超过了大诗人陆游的9000多首,甚至与《全唐诗》收录的48000多首可比肩。乾隆诗在数量上无疑是首屈一指的,那么从质量而言呢?他的诗追求典故的精细使用和对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什么叫词类活用呢?郭锡良同志主编的《古代汉语》:“汉语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词类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诃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荀子·劝学》:‘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本是个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这就叫词类活用。”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理解词类活用的定义。要注意词类活用和词的本用的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  相似文献   

20.
声音     
《青岛画报》2015,(3):5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最新大陆人口数字公布"马桶盖"突然成了个热门词,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近日,网上多了一则消息"热销日本马桶盖疑似产自杭州",被网友们戏称这是一只"马桶盖的日本自由行"。钱江晚报记者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洋疯抢的马桶盖,产自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日本被中国游客抢断货的马桶盖系产自国内继范冰冰饰演的武媚娘在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中惨遭"剪胸"之后,"一代妖后"妲己也没能幸免。正在热播的《封神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