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独立性、个性、开放性的人格培养有促进作用。但是 ,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虚拟体现 ,有可能会使大学生的人格向着虚拟化、封闭化和变异方面扭曲。因而 ,应当采取有力措施 ,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人格  相似文献   

2.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病态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是多个学科共同使用的一个概念。作为伦理学范畴的病态人格,指的是道德人格、的一种扭曲形态,它是相对于健康的道德人格而言的。道德人格的涵义,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共体现、内化为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和道德特质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确定态度、立场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健康的道德人格,是基于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正确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内化为道德主体的意志、情感、信念和行动;而病态人格则是在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的错误歪曲的认识基础上的思想和行为的综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究竟哪些人格属于病态之列?这需要由社会…  相似文献   

3.
论适应市场经济的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个体积极性突扬的竞争经济,个性越突出,社会对人格前提的要求便越强烈。因此,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人格,是现代中国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属于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要求。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大学生所处的外界环境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也要随着文化经验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其内容和方向。这种调整并进而追求与实现适应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健康人格,应视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和社会所负有…  相似文献   

4.
论儒家道德修养理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培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应确立以儒家“仁爱”原则作为网络生存的根本道德信念。提高网络道德认识,规范网络道德行为,形成鲜明的网络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进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的交往理论起着基石的作用。但就其如何具体体现这一作用,则意见不一。绝大多数学者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在此时对“交往形式”的论述等同于“生产关系”,以此说明这一基石作用。笔者认为,“交往形式”有其自身的内涵和理论地位,把它等同于“生产关系”是对马、恩交往理论的一种误解。本文拟就在论述马、恩交往理论及其在唯物史观发展中作用的同时,力图纠正这种误解,并揭示这种误解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一、交往及其类型我国理论界普遍…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健全的道德人格。应把“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教师应具有正确的道德立场,以自己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执著的敬业精神去感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促进大学生健康道德品质的形成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作为网络生存中的一支主体力量,培养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儒家伦理进行创造性、批判性借鉴,从其重德价值取向、诚信道德原则、修养理论、“慎独”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的培养中找到共性和契合点,以此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8.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哲学范畴。深入探讨交往的哲学蕴涵,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从而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系统揭示和解读了马克思哲学视野中的交住范畴的含义。作者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概念,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手段为媒介的、互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这种活动归根结蒂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社会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还应具有健康的人格。但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大学生人格退化、裂变事件,已向全社会提出了警示。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性、紧迫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中学生,说脏话的大有人在。与同学发生冲突或平时交往中,脏话往往脱口而出,不是以“老子”自居,便有“妈的怎样”或以其它不堪入耳的言词,贬损他人。似乎这样可摆摆自己的“威风”,增强说话的“气势”,表露内心的“感情”,炫耀自己的“口才”。脏话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调味品”。殊不知,这现象恰恰证明了这些学生缺少羞耻感,缺乏高尚的人格美的情操。因此珍视学生的羞耻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不容忽视,而又十分细致的一项工作。羞耻心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道德情感。它表现为人一旦意识到某种过失之后,而产…  相似文献   

11.
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人健康人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孔子一生倡导健康人格并身体力行之,其所倡行的健康人格包括:一、做人的基础是“爱人”,不仅“亲亲”,而且要“泛爱众”,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二、为人应刚直不阿,不趋势逐利,人不能因“利”而丧失人格尊严,“利”的取得应符合“道”或“义”;三、人应有志,且不为人所屈,应坚韧不拔地实践其理想追求;四、人应关注社会,热心救世,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塑造当代中国人的健康人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从长期的批判与遗忘中苏醒过来,再次面对胡风的文艺体系时,除了使用近年来出现的“主体住”这一模糊概念来描述胡风理论外,更多的是重复传统思维中包罗万象的现实主义概念,把胡风理论规范为“心理的现实主义“或”深层的现实主义”。我们认为,无论是摆脱了机构观念的“主体性”,还是经过“心理”、“深层”修饰限定过的“现实主义”,都仅仅部分地接触到胡风理论的内核。因为,“主体性”具有两重性,既指个体主体性,即人格自我的主体性,又内含区别于自然客观物质性的社会整体主体性,所以根本无法与侧重“主观精神”的作家个体人格论的胡风理论取得契合;而“现实主义”则是一种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交往价值观形塑视角下的网络游戏发展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虚拟交往是一种新兴的价值承载的特殊实践活动,在网络社会已渗透到多种模式之中,网络游戏因其游戏性和虚拟性双重特征,具有较强的交往互动功能,在网络生态中拥有大量青少年受众。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实现与他人的交往,这是新时期、新媒体条件下青少年实现交往社会化的新环境、新挑战和新问题。网络游戏在交往伦理规范,交往主题提供,交往能力提升,健康兴趣培养,情感体验增多,宽广胸怀培养等方面对青少年交往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同时,网络游戏又在亲情意识、现实信任、社会认知、虚实混淆、时间观念等方面具有负面影响。客观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交往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因势利导,构建和谐有序的网络游戏环境,对正处于交往价值观形塑关键期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教育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师范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范人格”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所应具有的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性格修养及规范的行为方式。但是,传统人格的桎梏引起了“师范人格”的种种失落,现实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使“师范人格”的塑造产生种种误导。本文从揭示“师范人格”的现代意义入手,针对当代师范院校学生“师范人格”的失落与误导,进一步指明了“师范人格”塑造的前提、基础、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里仁为美的儒家共同体美学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在儒家五伦的交往关系之上通过儒家交往行为所形成的交往共同体“仁里”,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道德情感规范的社会存在境遇;里仁为美的仁爱之情,是发生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与儒家交往关系、交往行为相伴随的情感共同体“里仁”,是符合儒家礼乐仁学道德情感规范的情感存在境遇;依赖礼乐建构的“仁里”,是审美交往共同体,有共同的审美对象,是仁爱和谐的美境;“仁里”是通过尊于太一天神之命,模拟太一天神之运的礼,所建构的命运共同体,大同社会是儒家命运共同体的审美乌托邦。里仁为美内在蕴含四种儒家共同体,即交往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审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并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大学生由于多是独生子女,参与社会实践少,“四二一”综合症突出,加之各种社会信息的冲击,常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打击,再加上青年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就很容易形成异常人格(人格障碍)。如:因情感问题不能正确对待而精神失常,因经商失败(或经济困难)而出卖人格,因学习不好而自杀等,这些事件近几年可以说在各高校屡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如某高校94至97年中,学生因人格障碍而留级、休学、退学、自杀的比例平均每年在以7.9%的速度增加。这些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可见,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再造已成为高校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反思“战争人格” 自90年代初以来,一种“热爱战争”的思想开始在全社会出现并不断蔓延。在反思“文革”的短暂的人道主义思潮被抑制之后,我担心,“阶级斗争”所根据的“武打精神”这一野蛮传统正逐渐以“民族主义”的新形式借尸还魂。重新在荒无人烟的民族精神的空中祭起“枪杆子理论”,在一个和平主义和人道主义成为‘’世界精神”主流的新时代,都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 战争人格(一种最粗暴的权威人格,即认为战争即善或崇拜暴力英雄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原始文化,从赫拉克利特经黑格尔的渲染,希特勒把它民族化了,斯大林把它…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精妙在于互联,网络的问题也在于互联。随着高校校园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凸现出来,成了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认,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信息网络在给人们提供信息共享并让在校大学生充分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物质成果的同时,也难免接触到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东西。尽管网络扩大了人们的交往,但随之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冷漠和疏远,而网络上各种不健康的信息也影响甚至改造着年轻一代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为此我们必须充…  相似文献   

20.
秦元芳 《理论界》2007,(11):109-110
健康和谐人格是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要塑造健康和谐的人格,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发挥“三大课堂”的作用;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育人格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