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黄远生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先声,在总结辛亥革命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提倡新文学入手,“以浅近文艺普遍四周”,使中国人的思想与现代思潮接触,改造旧有中国思想的主张。这成为一种新的信仰,为当时许多人所信奉,与此相联系,黄远生的新文学思想也启迪了文学革命的先驱陈独秀、胡适等人,身在异邦的胡适通过《甲寅》以及在美国发行的报刊等,接触到了黄远生的新文学思想,受其启发,文学革命思想潜滋暗长,他的20年不谈政治,专谈文化,注重形式革命,以及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所倡导的旨在普及行远的白话文学正宗说等“文学革命八事”的理论基础,与黄远生的新文学思想均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胡景敏 《唐都学刊》2006,22(1):145-149
现代性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关注的一个命题,自晚清以来,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言说是其话语实践的重要部分。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时段:其一,1840年至1915年,知识分子的话语实践围绕现代化的原点定位展开;其二,1915年至1976年,则以激进的革命话语为主;其三,1976年至今,历史语境的复杂化使知识分子言说充满困惑。贯穿三个阶段的是知识分子的历史理性精神,但是由于其现代性言说疏离了中国历史和现实,所以他们的文化姿态难免尴尬。  相似文献   

3.
<正>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指本世纪20年代由俄国的一个文学批评流派所创立的文学批评理论。该流派由两个自发的文学研究团体组成,即1915年在莫斯科成立的以罗曼·雅克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和翌年在彼得堡成立的以维克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1912年入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吉木 《东西南北》2009,(11):23-23
1915年的夏天,在德国一个叫赫尔佐格的小镇上,一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小男孩一只手拿着一只鞋,光着脚板飞快地在街上跑着。终于,他在一家小洗衣店门前停了下来,他大踏步地走进去,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中年妇女正蹲在地上洗衣服。  相似文献   

6.
宋庆龄从美同毕业后,接替姐姐,做了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6月,宋庆龄特地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征求父母的意见,宋家上下像遭遇大地震一样。宋嘉树夫妇更是震怒惊骇,破口大骂孙中山。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6):10-15
党性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最根本的核心观点,习近平新闻舆论观中鲜明、坚定的党性立场一以贯之,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其新闻舆论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和重大突破。本文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新闻观,从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脉络探析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同时回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导的新闻事业在世界各国的探索,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阐述了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党性立场的时代性、规律性和前瞻性,尝试总结习近平基于党性立场对党管媒体和导向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新闻教育是培养新闻人才的基地。在迅猛发展和竞争激烈的新闻事业中,出现了一些新闻道德失范现象,凸显出新闻教育的重要性。目前高校新闻教育中存在着各种知行脱离的现象,过分重视知的方面,相对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新闻职业道德和责任感相对薄弱,严重制约了新闻教育目标的实现。高校新闻教育蕴含着知行合一的理念,知行合一是新闻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学校教书育人应当追求的目标。知与行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行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的统一。高校只有通过知行合一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  相似文献   

9.
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性质使然。在新形势下,党报应该重新认识和估价党报民生新闻的优势与价值所在,占领民生新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国民生新闻具有了很多新的特质,它不仅包含了人们日常琐碎故事,同时又将有些琐碎故事赋予了娱乐化特性。这不仅代表了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更是未来新闻行业的发展基础。本文对民生新闻发展背景进行总结,探讨了民生新闻如何在新闻媒体背景下得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新闻史与新闻活动现实表明,在观念类型上,新闻观念在"主义"层面上可分为三种:商业新闻主义、宣传新闻主义、专业新闻主义。它们各有自身的本体与至上目标追求。就目前的实际来看,大部分新闻传媒实际奉行的新闻主义,是由三种主义混合或结合而成的某种观念,以纯粹或单一新闻主义作为新闻活动的唯一指导观念已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透明的力量     
<正>如果说政务公开是一面镜子,那么新闻发布会就是定期擦玻璃的人。200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紧紧围绕国家大局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有序、扎实地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在组织协调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十分重要因素,它的基本原则是重视时新性和注意时宜性。在新闻工作中坚持时效性,并处理好“时新”与“时宜”二者间的关系,可以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然而,作为一个基本概念,“时效性”与新闻价值中的其它因素一样,存在着多种解释与理解,而且彼此间的差异较大,面对这众说纷纭的认识与评说,对新闻时效性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并深层地探究新闻时效中的时间含量问题,不仅可能而且也显得十分必要,它对完善新闻理论和指导新闻实践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章学锋 《唐都学刊》2014,(5):122-125
在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以新华社为代表的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的新闻人,在新闻实践中对通讯报道的文本进行文学尝试,作品获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引发全国关注。据此,提出新闻美文的概念,分析了原因和启示,揭示了新闻美文下一步的趋势,认为新闻美文的时代业已到来。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又叫作新闻嗅觉或者新闻鼻。它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在群众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觉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新闻敏感固然不能通过“人工训练的技术方法培养出来”,但是,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培养和提高新闻敏感的有效途径。  一、要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新闻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虽…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8,(5):112-115
随着全球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数据已成为重要资源并在新闻传播领域掀起热潮。国外主流媒体走在我们前面开始了精确新闻与数据新闻领域的实践。与传统精确新闻相比较,数据新闻更具特色,它被誉为是传统精确新闻与大数据相融合的新型报道方式,对新闻传播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全球精确数据化视阈,以期通过对传统精确调查新闻与互联网数据可视化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立足于当下我国的数据新闻实践,探究数据新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从2000年开始,经过了十年的历程。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上网用户人数的大量增加,今天互联网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平台和社会文明存在与演进的另一个形态。回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领域依法治理的实践,将有助于中国的新闻法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曾妹云  杜娟 《社科纵横》2006,21(6):161-163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新闻语言,在整体上除具有新闻语言的共性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英语新闻的用词特点,即:借代在英语新闻中的频繁使用;小词的运用;跨学科词语的借用;临时性新词语的创造;生动形象化的用词。通过总结英语新闻用词的这些特点,旨在让读者对英语新闻的用词有更明确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阅读、理解英语新闻。  相似文献   

19.
徐丽丽 《社科纵横》2005,20(2):183-183
本文通过对几篇新闻事件的分析,总结了新闻失语和虚假新闻的危害性、隐蔽性以及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剖析了新闻违规的主要原因———利益驱动,最后提出一些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今天,新闻策划已越来越受到新闻办体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它也一直不断遭到社会各方面的非议。个中原因除了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外,还在于当今国内新闻界在新闻策划的具体运作中存在不少误区。因此,无论从工具理性抑或是价值理性的角度公允地审视新闻策划,校正其所存在的误区,对于引导新闻媒介健康发展,提高新闻传播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新闻策划的技术特征所谓新闻策划,是指编采人员为了更好地配置新闻资源,获得最佳新闻效益而在新闻业务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谋划、设计和操作。其实,新闻策划现象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