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进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新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环境,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认识的提高、伦理规范的选择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德育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少年相比,当代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较多关注道德的协调功能而对道德进取性功能注意不够;在与父母关系上更倾向于尊重父母而较少强调个人独立;在中国传统价值与现代西方价值观念的选择上更多倾向中国传统价值观念而对其实质了解不足;在婚姻观念上显得更加开放和包容而对婚姻的社会因素较少考虑;对道德牺牲行为表示尊重和赞赏而较少投入需要更大道德牺牲的行为等,在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观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道德相对主义、自然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倾向,这些与我们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存在着较大差距,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应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导,提升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内涵,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和社会教育,为青少年道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现在,全世界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问题。心理健康关系到一个人正常的生长,思想健康品德修行关系着这个人的长远发展。在我国,许多人由于心理问题而自我封闭或者是产生了一些影响着自我人格形成的问题,尤其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青少年的人格正在形成,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关系到日后的长远利益,是件重要的事情。中学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工作,同时要有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实施,这样才能使青少年形成比较健康的人格。本文以中职生为例,来谈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结合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道德建设的趋向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德育有四个趋势:1.德育内容的多元化趋势。我们继续加强和改进传统德育的“三观”、“三义”、“三德”的同时,创新意识、规则意识、国际精神、人格的塑造、生态的道德、网络的道德等内容,在上海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将日益突现;2.德育渠道的渗透化趋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道德和文化的整体联系日趋紧密,青少年德育的渗透性会非常明显。德育必须结合一些具体的学科来实施,也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视等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快,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视觉冲击程度越来越深,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个方面来论述影视信息带观众的影响,希望广大观众能够对影视中的历史题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希望能够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辩证的看待历史题材在影视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的处理好历史题材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业已进行的青少年研究中,青少年的道德与价值研究堪称一块复杂异常的理论研究领域。下一代人赖以生活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的建立是一个过程,对此生活在社会中的青少年和成人往往各自持有深藏于内心且经常相互冲突的观点。另外,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社会大变动中,随着公民权力、反战运动的激化,大众传播和许多家庭冲突的增加,经过对上一代人价值观的根本否定,价值观和道德发生了变迁。然而,青少年的道德与价值观研究需要从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力量的发展过程着眼,而不能对它视而不见。要把社会氛围当作一种影响青少年道德与价值的因素来看待,这种影响因素致使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形成各自的特点(埃尔德,Elder,1975;赖利,Riley, 1975)。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青少年道德认同产生较大的影响,对4000多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青少年道德认同的水平整体较高,其中,内在化道德认同最高,外在化道德认同次之,负向道德认同最低。父母情感温暖型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道德认同具有影响;同伴关系中的孤独感变量能负向预测青少年的道德认同,而追求受欢迎变量既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外在化道德认同,又能正向预测其负向道德认同;社区暴力接触一方面对青少年的内在化道德认同产生正向效应,另一方面则对青少年的外在化和负向道德认同产生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阿伦特发现,置身流变的现代社会,人类行为的规范和标准所依赖的原则不断遭遇解构的命运。在无绝对法则可依傍的处境中,"判断"作为一种严格的道德力量能够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尽管如此,"判断"问题在当代社会普遍存在,人们并不必然会去判断或是能去判断,尤其是正处于道德建构过程中的青少年。烛照德育领域,青少年 "判断"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理性的蔓延削弱了德育的实践性、社会性的追求消磨了青少年的自我性。为完善德育中的"判断"问题,必须挖掘阿伦特"判断"理论的无尽藏,从优化榜样教育、彰显人的开创性、学会慎独敏思、合理投身他人等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9.
网德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造就了青少年社会化的全新环境.在垂直约束力锐减的情况下,对于青少年远离网瘾,网德教育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而由于网络道德环境的"去社会化",我们要寻求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根本和长效出路,就不仅仅提出要重视网德教育就行了,还要着力解决网德教育失范这样的问题."善待网络"的主文化使人们从内心形成良知和情操,自觉地将网络用于有益的方面而不是有害的方面,因此,它对于网络时代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潘晓讨论到乌托邦告别,仅仅二十年间人们从热切地渴望重建到冷静而坚决告别鸟托邦理想,如何解读这一历史演变的内在原因,对于当下青少年理想教育的发展取向颇具启示意义。本文试图以现有的认识水平,从历史哲学的视角反思这一历史演变:努力把握理想内涵的层次性与变动性特点,把握理想内涵的变动性与时代背景、文化传承以及人性特征的关联性:进而为认识当下重建理想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为青少年理想教育目标定位的务实性“转身”,提供一种新视界和新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