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蒋晓红 《职业》2017,(17):94-96
目前一些中职生在顶岗实习中,职业价值观表现出的"六个不适应",制约了企业、学校和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本文分析提出,应在顶岗实习中实施"六个到位"培育策略,帮助中职生形成多方共赢的职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求职应聘过程中,面试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大学生能否顺利签约的重要环节,因此,掌握求职应聘中面试的技巧是大学生面试成功的关键。探究大学生在面试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我们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与指导,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及面试成功率,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细节之"疯"     
关玉萍 《职业》2006,(3):52
时下公司面试,细节决定成败。情商测、临场应对能力测试、善良忠诚度测试等各种怪异方式的面试手段受到招聘方的狂热追捧。应聘屡屡受挫的李风,最后都是在面试的怪题中落马。这次应聘自来水公司的会计职位,听说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4.
许少琴 《职业》2002,(1):36
在应聘面试时,一些经验不多的求职者,尤其是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表现得惊慌失措,以至错失良机,造成很大的遗憾。笔者依据自己工作中接触过的多次应聘面试场面,总结出几点经验,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一、知己知彼,大胆、现实地选择应聘单位要对有招聘意向的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有关资料,如公司运转情况、招聘岗位工作性质、要求资历、工资福利待遇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既要大胆,敢想、敢选,又要现实,不能选与自己或与招聘单位要求相差太远的职位。二、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份材料根据自己对所…  相似文献   

5.
朱玉文  王剑 《职业》2005,(1):40-42
最受求职者信赖的招聘渠道为大型专业招聘媒体八成以上的求职者在应聘前会利用网络,搜寻应聘公司的相关信息近四成的求职者面试后对公司福利不能逐一了解劳动合同缺失最严重的两项是"工作内容"和"劳动保护与劳动条件"将近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在遭遇求职陷阱时采用"临时抱佛脚"超过三分之一的求职者在遭受职场"陷阱"后"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小朱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也强,遗憾的是,毕业后每次职场应聘,他都因为木讷和紧张而遭淘汰。笔者了解到,像小朱这样面试时因不善言辞而遭淘汰的大学生还不少。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的笔试中,李娟领先第二名12分之多进入面试,但经过面试后,虽位列面试成绩第二名,当经过招聘方总分计算后,却以0.08分之差位列总分第二名,从而应聘失败。但随之有消息传来,胜出者被指是所应聘岗位领导的女儿。(8月4日《齐鲁晚报》)  相似文献   

8.
惠友 《职业》2002,(1):37
小林是大学化工专业的毕业生,不久前报名应聘一家台资企业,随后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通知,请他在两天后直接到公司面试.  相似文献   

9.
景祥 《老年人》2009,(5):14-14
大学生小朱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也强,遗憾的是,毕业后每次职场应聘,他都因为木讷和紧张而遭淘汰。笔者了解到,像小朱这样面试时因不善言辞而遭淘汰的大学生还不少。  相似文献   

10.
"花样"充电     
"口才充电":为自己增值 充电背景:这是一个越来越注重"说"的时代:竞争职位需要演说,应聘面试需要演讲,推销要有说服力…在国外,口才训练已是企管界颇为流行的培训项目之一,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内的口才培训也应运而生,一出现便颇受白领一族的追捧.  相似文献   

11.
赵莉 《现代交际》2011,(5):15-15
针对多数求职者忽视面试后对招聘者致谢的作法,基于社交礼仪角度分析面试致谢对于求职者应聘成功的积极意义,提出面试致谢的方式选择和具体操作细节,以期给求职者有益而实用的提示。  相似文献   

12.
面试在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几乎每一份工作都要经过面试才可能获得。接受面试的—方往往难以克服陌生所带来的紧张感和渴望被录用所造成的焦虑,应聘单位的实力越雄厚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越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势必使自信心和临场情绪受到挫败,严重影响在面试中的正常发挥。所以,实际上面试也是供需双方心理上的较量。1、让自己有备而来对自己的了解要充分,先对自己测试一番。为什么来应聘,求职动机,为什么看中这份工作,是单位的招牌大还是因为这个职位本身有吸引力,对这份工作的渴望程度……在排队等候面试的时候,不妨在心里做个自我测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是个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处于特定年龄段的中职生,由于诸多原因导致一系列特殊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依赖、胆怯懦弱、狭隘嫉妒、焦虑烦躁、虚荣攀比、偏激片面、逆反冲动等等,都会影响中职生的健康成长和正常学习、生活.因此,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细心观察,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有备方能无患,面试也是如此。本文将面试准备、面试礼仪等问题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归纳,将面试分解成五个步骤。求职者只要踏实走好每一步,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面试关。一、面试前几天1、在一张纸的中央画一条线,在左边根据招聘启示列出用人单位的要求,右边列出自己符合这些要求的素质。2、对所要应聘的公司、行业和它们所面临的竞争情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从大学生自身角度出发,提高面试技能,则显得至关重要。印象管理策略作为一种面试技巧,被广泛地应用于毕业生应聘面试中。恰当运用印象管理策略,扬长避短,可以有效增加面试成功的机率,从而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6.
蔡跃进 《职业》2002,(8):24-25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尤其是大中专院校、技校毕业生,大都希望能到技术先进、工作条件好、薪酬水平高的外企就业,因而积极应聘外企.但如果求职应聘者不了解各类外企的不同特点,在面试中往往会弄巧成拙或造成差错,影响应聘的成功.那么,求职者应如何适合不同外企的口味呢?这里列举以下几个事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许辉 《公关世界》2008,(3):46-46
在我印象中,面试无外乎就是问问姓名、年龄、工作经历,为什么要来应聘,为什么离开原来的公司之类的,所以这天去面试之前,我脑子里有关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早就烂熟于心了。  相似文献   

18.
哈尔滨市某报近日刊登了一则题为<简历造假面试失败>的消息:某学院一位应届毕业生应聘时,提交别人设计的作品,结果被识破导致面试失败,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广泛讨论.这件事再一次提醒我们作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9.
魏晓红 《职业时空》2012,(6):132-133
大学生在求职应聘中如果不了解非言语交际策略,就可能造成应聘失误。文章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从服饰、空间距离、时间概念、副语言、体态语等方面分析了面试中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失误和应对策略,以期对大学生的求职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邵丽蓉 《现代交际》2006,(10):21-21
每位求职者都想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然而千篇一律的问答,很难在短短十余分钟的面试中获取招聘者的“芳心”。这里,为大家介绍几个成功面试场景,教你成功应聘三部曲,10分钟内把职位搞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