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32-37
斯图亚特·霍尔开辟了文化研究的新纪元,是公认的"文化研究之父"。学界开始密切关注霍尔的理论成果,对霍尔思想的阐释也呈现出"差异性、多向度"的盛景。霍尔的思想发展虽变动不居,但总是围绕"差异性"这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他关于身份、个体、社群和霸权等的思想,无不呈现出独特的"差异性"。从翻译角度剖析霍尔的"差异性"概念,还可以发现这一概念与霍尔影响最大的文化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彰显"差异性"概念的跨学科能力,对准确把握霍尔对文化研究领域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化研究原初是一项国内的事业,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议题迅速国际化.霍尔开始高频率地谈论身份、混杂、新族性、英国性、全球化;莫利的话题也从国内的"积极受众"转向了"全球媒介、电子图景、文化疆界"等只有全球化时代才有的课题.于是,也就有了英国文化研究与"文化帝国主义"命题的相遇.由于传统上"文化帝国主义"不是英国文化研究的重大主题,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未得到学界认真的梳理.以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家霍尔和莫利为中心,建构"文化帝国主义"与英国文化研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联,可以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研究提供某种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和磊 《理论界》2011,(10):99-102
"接合理论"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而在"接合"这一概念理论化的过程中,斯图亚特.霍尔功不可没。通过对接合这一概念的详细分析和阐述,霍尔批判了庸俗马克思主义"必然对应"的观念,也否定了"必然的没有对应"这样的虚无主义的理念,把接合放置在一个不同历史力量不断接合——解接合——再接合的动态的斗争过程,对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经历了多重逻辑过渡,并实现了范式转换:威廉斯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再诠释颠覆了生产范式的理论前提,并为斯图亚特.霍尔回到葛兰西的“接合”理论提供了分析基础;霍尔在强调主动文化过程的同时彻底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意识形态理解模式,为伯明翰学派转向微观政治学文化研究维度作好了理论准备;费斯克则在伯明翰学派理论的逻辑基础上以微观政治范式遮蔽了文化研究的生产范式,因而在总体上逃离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5.
斯图亚特·霍尔的晚期作品体现了一种对文化研究的认识论转向:从一种辩证法的问题式走向了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延异"视角。文化延异的结果表现在,这里保留了一些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文化混血的混合物,而不是那种被纯粹主义者所推崇的单一性的特殊物。透过延异概念,霍尔提倡一种不是通过本质或纯度而是一种必要的异质性和多元性来定义的身份模型,而这就是一种我们无法回避的混杂化。  相似文献   

6.
演示霍尔效应都是较麻烦的,因金属的霍尔电压太低、电流也小,要看霍尔效应一般都要用电位差计等高灵度的仪器,而且使用的仪器种类也较多,操作也不方便.现用霍尔元件加上一个简单的电路,就可用大型示教电表进行演示,且所用仪器很少,只要一节电池一个电表及一个自制的小巧的演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主要应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来测定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由于应用霍尔位置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微小位移,同时霍尔元件还有线性特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所以霍尔元件在自动检测、自动控制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定固体材料的杨氏模量也成为理工科院校的重要实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英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是通过以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来开展的,而伯明翰文化学派也因此成名。斯图亚特·霍尔作为该学派的中坚人物,其文化研究一如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即从卢卡奇到阿尔都塞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诸流派)那样,以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解读为切入点,同时又赋予这一概念以独特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认为,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主要包括:其一,将大众文化视为当代意识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二,认为政治霸权是意识形态的主要社会功能;其三,多元链接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实践机制。这就是霍尔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文化大众主义"解释。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部分原因是在于与社会学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比较。与社会学不同的是,文化研究在理论取向方面的特征往往是后现代和散漫的。通过考察斯图亚特·霍尔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其霸权问题来考察这种比较的有用性,可以看出,霍尔解读霸权的方法在国家支配与自由话语之间是游移不定的。因此,霍尔确实在某些方面强化了当代文化研究的散漫化转向。  相似文献   

10.
霍尔是英国文化研究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为伯明翰学派理论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被视为伯明翰学派“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典范.“撒切尔主义”是霍尔理论中践行实践批评最为重要的主题.本文以“撒切尔主义”为聚焦点,深入考察它产生的历史语境,着力思考“撒切尔主义”的内核、特征及其彰显的“文化霸权”价值,为深入思考伯明翰学派“文化马克思主义”提供话语空间,并突显出它对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斯图亚特·霍尔是一位有着多重显性"身份"的英国左派马克思主义者。近期国内对他的研究趋热,也取得了相对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主要集中在文化研究、传播研究等领域,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相对缺失。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和围绕霍尔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是霍尔研究的应有之意。这在全面深化霍尔研究的同时,也进一步推进了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文化、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吴理财 《江汉论坛》2012,(1):141-144
霍尔不但认为解码的意义结构可能与编码的意义结构不同,而且还区分了"主导"、"协商"和"对抗"三种解码立场。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而言,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一个"编码"的过程,还必须重视服务对象的"解码"。依据编码和解码之间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至少可以划分为融合型、协商型、对立型和分离型等四种类型。霍尔的编码与解码理论对于改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英国20世纪初的女作家拉德克利夫·霍尔的《孤寂深渊》,是英语文学中的第一部女同性恋小说,被誉为"女同性恋者的圣经"。《鳄鱼手记》是当代台湾著名女同性恋作家邱妙津最成熟的小说之一,突破了之前同题材作品情欲规避的传统,在台湾女同性恋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霍尔和邱妙津本身都是同性恋者,这两部都源自于作家本人切身体验的作品,通过不同的母题、叙事风格和叙事策略,展现了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女同性恋者应对男权与异性恋社会的方式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论《无形人》中的文化身份探寻及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苹  骆洪 《学术探索》2007,(6):134-136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美国社会里,"文化身份"已成为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话题。艾里森的小说《无形人》深刻反映了这一主题。本文基于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剖析了主人公对文化身份探寻的历史和思想历程,这也是黑人群体表露心声、认识世界、努力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符号文本"三种解码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大众在文化产品的接受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但霍尔强调的"主动性"是解读与文本意图对抗.费斯克提出的"生产性"方式接受文本发展了第三种解码.本文认为文本的接收者可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解码方式,即第四种创作式解码.这在以歌曲为代表的各种互动性文本中特别明显,此时文化产品的接收者构成"创作精英集团"强有力的他者.哈贝玛斯提出的共同主体论,为这种创作式解码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于新形势下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醒示作用.推进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建设,不仅要注重编码环节的理论建构,确保传播内容符合大众风格,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传播的载体和方式,最为关键的是理论实现环节必须突出大众主体地位,符合大众主体意识,保障大众主体利益.吸收编码解码理论的有益启示,建立系统科学的编码、传播和解码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文化价值引导,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共识,对于当下以国家意识形态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释“霍尔”一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尔”(Hor)是藏文古籍中时常出现的民族称谓。汉籍中被译为“霍尔”、“霍耳”、“互人”、“胡”等。任乃强先生在《西藏的游牧部落》一文中提出:Hor恰是汉语胡字元音①。苏职的学者罗列赫也持同样的看法。他说:“西藏的‘伏尔’(Hor)一词就是汉文‘胡’的直接音译。  相似文献   

18.
在一种通过意义抗争实现日常生活救赎的期待中,斯图亚特·霍尔提出了传播场域意义建构的"霍尔模式",照亮了受众自由解读之维.经其启迪,还原意义场域的多元性以消解意识形态意义的控制图谋,从而将人民从统治者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成为文化研究传播批判的视界.这个视界渗透了解构主义的激情,它在受众对媒介文本意义自由解读的可能性中发现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积极斗争的场所,找寻到了使人民获得解放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化研究不单是一个纯粹学理层面的问题,它与言说者的文化身分密切相关。在文化研究的译介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中国与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模式。在对文化工业批判中建立了文化研究的“边缘文化身分”;文化研究中的现代性、历史主义立场初步建构了其“混合文化身分”;阶级分析、政治经济学分析的回潮形成了“重构文化身分”。文化研究及其言说者的身分嬗变还远远没有结束,文化研究的文化身分是一个开放的结构。今天的文化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文化身分进行深刻的反思,然后才有可能对文化研究及其文化身分有清醒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英国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将其对遵循不同传统的符号学的理解应用于诸多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霍尔对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符号学及再现理论等符号学的阐释和应用,体现出对符号学方法应用的多元性及态度的复杂性.梳理霍尔符号学思想,并对其符号学实践进行分析,对于阐明符号学在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与文化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