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通过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管制能够有效地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不同的环境管制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程度不同,本文通过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重点比较环境质量标准与污染排放标准、排污许可与排污权交易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进而分析命令—控制型环境管制政策与经济激励型政策的实施条件和创新效应.结合发达国家的环境管制实践与我国的现实背景,指出我国环境管制政策设计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环境管制政策的合理选择与优化配置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满洪  池熊伟 《江淮论坛》2012,(1):31-38,195
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约占CO2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发展低碳交通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展Kaya恒等式,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把1991—2009年中国交通部门的c02排放量分解为9种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每个时间段和每个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总值占二三产业总值的比重、人口总量,主要负向驱动因素为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2)通过深化资源税、燃油税等税制改革,加大低碳技术的补贴力度,调整燃油经济性标准等管制政策,加快燃料结构“低碳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CO2排放;(3)交通部门CO2排放量增加的深层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平衡区域问的交通设施投资,加快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CO2减排的有效途径;(4)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的占比、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因此,从长期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实现CO2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马进 《东岳论丛》2023,(6):83-94
作为全球主要农产品进口国和出口国,我国在农业产值和农产品贸易额不断攀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基于贸易开放视角,用结构分解分析方法探讨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并采用山东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条件下,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农业经济规模呈倒U型关系,目前仍处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爬坡阶段,尚未跨越峰值;结构效应会增加污染排放强度,技术效应会减少污染排放强度;现阶段,环境管制效应会使污染排放强度上升,资源禀赋效应会使污染减少;所有效应中,规模效应的弹性系数最大。据此,应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农业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主体功能布局,规范农业环境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上互有优势,相互合作潜力巨大.选取2000~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逐年增加但总体贸易效率极低,且对东盟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人口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拉动作用,而中国人口,中国与进口国首都距离则产生负向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农产品出口占比阻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而物流绩效指数、同时期同为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促进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量的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的CO2,破坏了地球大气的碳平衡,引发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生存.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面临着特定的制约因素.因此,中国要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积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技术研究,探索适合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邻近效应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产生显著影响,调节作用因目的地收入水平不同而存在门限效应,只有当目的地经济增长率较高时,调节作用才会充分体现出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受邻近效应的影响,且邻近效应整体表现出聚集性,各分区域邻近效应均显著,但不同区域分别表现出聚集性或竞争性。政策含义在于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客观评价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于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同时应注意区域贸易布局平衡,减弱区域贸易竞争效应,促进贸易关系良性发展,配套政策应注重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技术进步能确保一个更好的环境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步对环境的作用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许多近年来的分析认为技术进步将自动减少或者解决将来的环境问题。本文在这里通过研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技术进步与能源利用、CO2 的排放之间的关系 ,讨论了技术进步与中国的环境问题 ,肯定了技术进步对环境有益的一面 ,即提高了资源利用的效率 ,但是也指出了技术进步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并分析了原因 ;文中接着讨论了环境政策在技术进步中的作用 ,以及如何在技术进步中获得有益于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谷祖莎 《学术论坛》2012,35(8):109-112
伴随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CO2排放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如何协调贸易开放与CO2排放的关系成为热点问题。通过使用198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我国贸易开放与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CO2排放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贸依存度与CO2排放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而外资依存度和CO2排放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鉴于此,我国应加快对外贸易战略的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6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对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年开始推行的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确实显著地提高了城市技术创新水平;2)环境信息公开带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城市创新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3)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区位对环境信息公开政策的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不大,而重污染城市中该效应的显著程度要低于中轻度以及低污染城市.这为新时代背景下利用环境信息公开政策实现城市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十分迅速,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但是,国际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中国环境破坏起到了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际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有收入效应等五种影响。实证分析能够比较准确的表明国际贸易是影响污染物排放的原因,这与之前的预测没有很大差异。文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中国绿色税制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境造成污染这种具有外部负效应活动的治理,从理论上说,可以有直接管制、财政补贴以及征收环境保护税等多种经济手段.相比较而言,政府对造成环境污染的行为者征税,是一种最佳的经济手段.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使我们比发达国家更迫切需要出台环境经济政策,但到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本文为构建中国绿色税制体系探讨其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面临国际社会要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巨大压力,还因为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国内环境,避免技术和资本的锁定效应.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趋势及影响因素,然后分析了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障碍与困难,最后提出中国必须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如何选择有效的环境规制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与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环保支出、环境税收和环保补贴三种环境财税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支出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的碳排放作用不显著;环境税收政策对东部地区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印证了"绿色悖论"观点,在中、西部地区则效果不显著;环保补贴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形成"倒逼效应",政策作用程度为:中部>东部>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环境财税政策在不同区域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显著作用程度不同,但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环境税收>环保补贴>环保支出.  相似文献   

14.
徐晔 《东岳论丛》2012,(11):128-135
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并对比分析2003-2010年中国制造业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的环境技术效率,又对影响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总体上普遍较低,但是大部分制造业行业的ETE均呈上升趋势;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区域差异比较明显,东部沿海城市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FDI、环境管制、规模效应、产出水平以及R&D等因素对制造业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的征收除了起到防止碳泄漏、避免碳转移、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作用外,还将涉及征收与被征收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等政治与经济深层次问题.碳关税征收将增加中国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特征的工业产品出口成本,对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造成严重冲击,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为此,必须采取有关措施积极应对碳关税,规避碳风险,以保证并促进中国经济和工业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OECD和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比较中美两国增加值出口、能源消耗、CO2和PM2.5来源气体排放。研究表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下,1995—2009年中美两国的出口规模均较传统的关境出口有一定程度的缩水,但中国更为明显,并且两国均有部分行业的出口规模出现大幅变化。同时,在2009年中国增加值出口仅小幅高于美国(17.96%)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与排放的CO2和PM2.5来源气体高出美国64%、155%和167%。短期看来,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M-F模型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政策搭配的出发点.本文从大国经济角度出发,分析在不同的汇率政策下政府的最佳政策选择.作者认为,中国正在向大国经济转型,在资本流动受到管制,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低估的汇率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搭配更加适合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是我国在新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2005—2014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废气排放呈现出"高—高集聚"(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和"低—低集聚"(西部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分别与经济增长呈倒"N"型和倒"U"型曲线关系;影响废气排放的因素是多维而复杂的,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人力资本的增加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废气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人口密度的增加会加重空气污染程度.因此,政府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实施差异化的减排政策,各地区应协同治理环境污染;要鼓励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将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范围内减少CO2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是环境与生态问题,更是关乎各国未来经济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碳排放权与发展权的紧密关系促使着每个国家都尽可能多地争取CO2的排放权,从而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理应为其对能源的超前消费行为买单,率先进行减排,履行在国际气候谈判中所做出的减排承诺,而不是利用其政治与经济上的强势地位,在国际碳博弈中设置有利于自身的规则。针对发达国家推卸减排责任的霸权主义行为,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应当享有的发展权,从碳排放空间、碳排放权以及碳排放交易等多方面入手,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进行碳博弈,争取更长的排放时间与更大的排放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以2017年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作为外生政策冲击,结合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研究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相较于非试点省份,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下降明显,这一抑制作用对于经济欠发达、高排放强度地区以及污染程度较大的能源类型有所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效应降低试点省份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具体表现为提高能源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两方面。其研究结论为绿色金融政策降低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发挥环境规制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