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解读尼克松     
尼克松是一个杰出的人类范本。他令人喜爱又含某些毒素。所以,欣赏尼克松是一次小小的精神探险。——尼克松去世前的工作助手莫尼卡·克罗利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  相似文献   

3.
畅征  张星萍 《领导科学》2006,(22):50-5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苏联解体过程中,即1991年9月写了一本书:《抓住时机——美国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上面临的挑战》。尼克松认为,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使美国“有一种历史性的机会来改变世界”。所谓“改变世界”,就是要全球美国化。用尼克松的话说,是要“按照我们的形象重新塑造世界”,要“铸造第二个美国世纪”。他强调说:“我们的决定性时刻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抓住时机。”但从现实来看,美国并没有如尼克松所设想的那样“抓住时机”,独霸天下:欧盟的不断壮大、俄罗斯的复兴、中国的快速发展,彻底粉碎了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  相似文献   

4.
<正>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气色     
流沙 《领导文萃》2006,(12):154-154
1959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肯尼迪展开了竞选。当时尼克松已在艾森豪威尔总统手下做了多年的副手,有着广泛而深厚的政治背景。而肯尼迪只有四十三岁,与尼克松相比,肯尼迪是一个新手,在力量上根本无法与尼克松相比。本来,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竞选,尼克松应该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成为新一任总统。但是,电视毁了尼克松,成就了肯尼迪。1959年的总统大选首次采用电视直播,尼克松和肯尼迪都在电视镜头前发表了自己的竞选演说。美国民众发现了两人明显的区别:尼克松因为身体欠佳,看起来疲惫不堪,而且他还不修边幅,让人觉得死气沉沉。而肯尼迪呢,一头…  相似文献   

6.
问题63:1968年,尼克松与纳尔逊竞选美国第37任总统时,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哈佛大学教授基辛格是后者竞选班子的核心人物,为击败尼克松而竭力出谋献策,但尼克松最终还是取胜。大出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刚刚在大选中获胜的尼克松在首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郑重宣布,他将任命基辛格为总统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丁增正  董启明 《决策》2001,(9):35-37
戴高乐曾有一句名言:"非伟人成不了大业,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立意要成为伟人."对此,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表示赞同.尼克松不仅是一个较为成功的领导人,而且在领袖之道上颇有见地,令许多领导学家所惊异.他在领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与现代领导学者一样精确的思想.其中,关于领袖之道的总结,值得领导者与领导学者借鉴.尼克松所言的领导者成功之道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的成功是一个草根的神话,而他的失败却是一出赌徒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尼克松自1951年任美国参议员起,尤其在担任副总统、总统职务期间,周游和访问过许多国家,与当代许多领袖人物有过直接接触。他在担任总统职务期间,也为中美建交做出了重要贡献。尼克松所著的《领导者》一书描述了十几位领袖人物,并以其亲身经历提供了不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史料。下面这段文字就是摘自《领导者》一书。  相似文献   

10.
大嘴供出真相为“水门事件”提供关键线索,将尼克松赶出白宫的秘密人物“深喉”终于浮出水面,他就是美国前FBI二号人物费尔特。——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多米诺效应法国全民公投否决《欧盟宪法》在欧盟其他国家引发了连锁反应。——原载美国《政治漫画网》(歌华摘自《讽刺与幽默》)政治漫画欣赏@歌华  相似文献   

11.
理查德·尼克松3岁的时候,曾坐在邻居的腿上,乘坐一辆由他的母亲驾驶的四  相似文献   

12.
李肇星 《领导文萃》2014,(13):117-120
正尼克松要当店小二1989年10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我陪同尼克松坐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在车上我们俩天南海北聊得很愉快。尼克松不知道是从中国电影还是书本里了解到,中国过去把服务员叫"跑堂的"或"店小二",白毛巾搭在肩膀上,给人端茶倒水,嘴里吆喝着"楼上请",就像老舍《茶馆》里演的那样。那天,尼克松兴致很高,快八十的老头儿突然萌发童心,笑  相似文献   

13.
1972年,尼克松总统重新打开与毛泽东的共产党中国的外交关系.他激活了上半个世纪全球最深刻的经济活力:中国作为一支世界性市场力量历史性地再度出现。如今,没什么比中国崛起更能改变你我生活的这个世界,没什么比中国当前的发展轨迹更能改变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学会欣赏他人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基本素质。这是因为,欣赏是给予,能给人力量、信心、动力;欣赏是宽容,能给人志气、志向、毅力;欣赏是默契,能给人沟通、和谐、亲和;欣赏是尊重,能给人人格、人瑞、信任。领导干部有了正确的欣赏观,才能看物见其秀,观事见其光,视人见其优,用人扬其长,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求得人生上的完美。  相似文献   

15.
抱怨的开始     
尹玉生 《领导文萃》2006,(8):177-177
我的一位朋友住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距离肯尼迪航天中心非常近。我问他:“住在海边,还能经常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一定非常有意思吧?”“我从来没有去过海滩。”他回答,“我甚至懒得迈出家门去观看发射航天飞机。”“你在开玩笑吧?为什么?”我不解地问。“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没什么好稀奇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有很多我们熟悉和亲近的人,我们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他们;当我们天天能见到他们的时候,我们就慢慢地忽略他们;当我们忽略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再去欣赏他们;当我们很少欣赏他们的时候,我们就很少感激他们;当我们不再感激他们的时候,我们…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公众的心目中,尼克松是一个很不光彩的下台的总统。毛泽东对此却大不以为然。他在和基辛格的一次谈话中,把自己的观点毫不保留地端了出来,叫基辛格惊讶不已:  相似文献   

18.
尼克松去世,人人都颂扬他是出色的政治家,有数的伟大美国总统、倒没有人说在私生活里,他是十分古板的人。 他生前从没有穿牛仔裤T恤衫公开露过面,从没有像克林顿戴着棒球帽穿着短裤在白宫外跑步,他总穿着笔挺的西服,打着领带。公开演讲  相似文献   

19.
吴雪 《决策》2014,(12):19-19
<正>书法是有格调的。一幅书法的高低雅俗关键在于它的格调。格调其实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格,其次是调。格是品位、境界,调是特点、特征。光有调没有格不行,作品立不起来;光有格没有调也不行,作品不生动,缺乏个性风格。因此,格调是我们进行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我们欣赏书法作品的一把钥匙。史培刚书法格调是高远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师法"二王",以魏晋为宗。对兰亭、圣教、十七帖等"二王"经典,他都心摹手追,日夜临习。后又兼融颜真卿、孙过庭、苏东坡、米南宫、董其昌等各家所长,融会贯通。古人云,取法  相似文献   

20.
文中 《决策探索》2004,(9):77-77
美国有一位名叫乔治&#183;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后.把刻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总统以来,又一学员登上了如此高的门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