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普通精神病理学》是现象学精神病理学和理解心理学的代表作,对20世纪精神病理学思想和精神病学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雅斯贝尔斯倡导人文科学的精神病学,把现象学方法应用于精神病理学研究,创立了现象学的精神病理学;他描述了发生学的理解方法,建立了理解的心理学;他的临床精神病理学开创了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新纪元。雅斯贝尔斯创立了一系列精神病学的新方法:现象学描述、因果说明、发生学理解。通过区分可理解关系与因果关系、理解与说明、发展与过程,雅斯贝尔斯指明了一条通达心灵生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 《江汉论坛》2007,(2):132-135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方式进行了系统分类与深刻理解,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交往、注重自我教育、推崇对话.根据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方法的思想能实现对传统灌输教育的改造.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强化交往、体验、对话等方法的运用正是体现了雅斯贝尔斯教育方法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全部哲学中的一条主线是康德哲学。雅斯贝尔斯接受了康德的自由理念 ,认为自由是人的根本现实。但是 ,当他用生存 -超越者关系来解释康德的自由观时 ,实际上改变了康德的思想 ,把哲学推进到远远超出康德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雅斯贝尔斯并没有构筑严格意义上的道德哲学.但是,在对边缘境况和生存交往的分析和反思中,雅斯贝尔斯探讨了一系列道德态度,而这些道德态度构成他的生存哲学的规范涵义.  相似文献   

5.
卡尔·雅斯贝尔斯从精神病理学经过心理学通向哲学。他横穿现代医学与哲学,贯通现代医学、精神医学、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哲学等多门学科,从跨学科的统摄维度追问现代医学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现代气息的医学哲学和医疗伦理学问题:医生的理念、医术的人性、医生与患者关系、现代医学的界限、技术时代对医疗组织的影响乃至精神分析批判、心理治疗的问题与界限及其克服课题等。"医学是一门具体哲学",这是雅斯贝尔斯精神医学的根本命题,是他的生存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在当今哲学商谈、哲学心灵护理、哲学心理治疗、哲学治愈-治疗等各种哲学实践活动中,雅斯贝尔斯以"生存交往"和"爱的理解"为中心的生存哲学理念将为医学哲学、精神医学、医疗伦理学等领域提供共同的交流平台和有益的创新载体。  相似文献   

6.
雅斯贝尔斯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相遇,他把中国视为"第二家乡".雅斯贝尔斯之所以转向东方的思想和生存,首先是因为他意识到了今日人们称作全球化的东西.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雅斯贝尔斯就表明,世界哲学的时代已经到来.雅斯贝尔斯世界史观的原创性在于他舍蓄地批判了西方与东方之间某种简单的二元性.在他看来,亚洲文化是欧洲文化必要的补充,欧洲与亚洲之间的相互谅解是绝对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交往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将交往视为人之存在的必要条件和衡量真理的标准,而且还将其视为通向大同之路的指路明灯。交往与真理的关系、交往的形式、交往的条件及阻碍交往之主要因素构成了雅斯贝尔斯交往理论的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冯君豪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Gaspers,1883-1969)从人的存在是文化实体中心出发,确认由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间古代世界所呈现的辉煌灿烂的文明是属于最初突破的枢轴时代(Axial...  相似文献   

9.
卡尔·雅斯培(1883—1969,又译雅斯贝尔斯)是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代表作有《哲学》(1932),《真理论》(1948)等。他的兴趣甚广,早年曾攻读医学,而后从事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且一生都对艺术问题有浓厚兴趣,曾写过《斯特林和梵高》、《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等艺术专论。他的悲剧理论在西方文论界也颇有影响。本文拟就他的悲剧理论做一简评。  相似文献   

10.
阿伦特从海德格尔的远离世界的居住地告别了海德格尔.在阿伦特看来,海德格尔通过自身祖传的居住地,并且通过自身思维中的经历,对思想深思熟虑,把冷静,即不愿意的意欲归于真正的思维所有.雅斯贝尔斯把真正的存在之思视为主客分裂之中发生的存在之思,并强调这种存在之思的真理证实需要人际交往之中行动的思维.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不仅是无神的,也是无交往的,因而是无世界的.在海德格尔那里,并不清楚所信奉的东西和所爱的东西是什么.海德格尔在真理的尺度下,抛弃了哲学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与雅斯贝尔斯的理性概念,指出理性不仅是人类哲学思维的共同背景和本原,也是人类创造性劳动过程的共同背景和本原。马克思致力于哲学的"实现"即一种理性哲学,这种理性哲学试图塑造现实世界而不停留于空洞的反思知识,但它又不满足于单纯的实证知识的功能。在寻求新的哲学理性形式的道路上,雅斯贝尔斯追寻马克思哲学理性概念的历史踪迹,不是放弃近代的理性方案,而是通过区分和内在的批判性划界,维持和发展了近代理性方案的真正的、解放的可能性。雅斯贝尔斯以全新的方式开辟了"存在空间",把哲学逻辑学的理性交往知识旨趣移入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视域之中,从而以新的总体交往方式促进全球人类交往过程。我们时代理性的联合反对理性的毁灭,恢复哲学理性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梦海 《学术研究》2004,(10):22-27
西方逻辑学学派主要有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古典逻辑、康德的先验逻辑和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与传统逻辑学不同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逻辑学不仅仅是生存哲学的逻辑学 ,也是世界哲学的逻辑学、世界性的逻辑学 ,它试图使由思维组成的交往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雅斯贝尔斯哲学逻辑学的基本结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及其超越性"是由一个时代的总体"精神状况"决定的。雅斯贝尔斯从"无所不有"而又"一无所有"的人类精神处境出发,对"限界状况"、"挫折"、"悲剧的知"、"艺术家的类型"等展开了独到的分析。他综合运用精神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的知识资源,对人性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进行了重新认识,对人类的"限界状况"进行了重新考察,从而认识到"悲剧"是对"限界状况"的超越,生存是艺术的"根源性"存在,"悲剧"才是"超越性",才是"真理"。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古代文化从鬼神崇拜向人文精神的转化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在学术界里有一种观点,即把中西文化的区别看作是伦理文化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于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即公元前一千年中叶),自中国秦汉以降和西方基督教文化产生之后...  相似文献   

15.
雅斯贝尔斯与阿伦特之间的对话持续了一生之久,正是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把最初的师生关系转变成了一种伟大的友情。本文重点考察了战后两人对话中所涉及的若干政治主题:罪责问题、交往与行为、人性、人类和世界公民等。与历史清算相关的罪责问题成为战后他们智力对话的重要契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理论诉诸公开对话和精神之战,阿伦特行为理论诉诸积极生活和言说行为。他们的对话不是通过抽象化的人,而是通过具体的公共对话与普遍交往,提供了关于人类与世界公民的一个可以期待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不成其为教育”。那么我们可以套用一句,“大学须有精神,没有精神不成其为大学”。近十几年来,受教育市场化、教育产业化理论的冲击,大学日益庸俗化,不象人们心目中的大学了。于是人们痛感“大学精神的失落”,纷纷表示要“找回大学精神”。一些大学为凝聚人心、振奋精神,追求卓越、延续辉煌,也往往借校庆之机开展大学精神的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概念的独立运用始于1998年陈平原、杨东平诸君。近年来探讨大学精神内涵的文章很多,有学者分析后予以归纳,认为存在本义与引…  相似文献   

17.
一、“轴心时代”文化精神变革的背景与内涵  “轴心时代”这一概念是德国学者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来的。雅斯贝尔斯指出 ,在大约从公元前 6 0 0年前后至公元之交的这一段时间里 ,旧大陆 (即亚欧大陆 )各个文明区域中心都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场意义重大的精神变革活动 ,这场普遍性的精神变革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 ,并且开创了一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几大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他把这一段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神变革过程称为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认为它对于世界历史的深远…  相似文献   

18.
哲学反思时代问题的一个视角是回答"人是什么",面对现代性的危机这一时代问题,马克思与雅斯贝尔斯分别揭示了其中内蕴的某种机制,即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人生存意义的迷失;继而通过对"人是什么"的哲学建构凸现了入自我超越的本体性意义.马克思从生活实践去理解和规定入,探索了通过社会变革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道路.雅斯贝尔斯关注现代性造成的精神的无家可归,主张入在实现生命的可能性中克服危机.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现代性扩张中的矛盾及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姜华 《北方论丛》2003,1(1):14-16
以汤因比、雅斯贝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西方历史哲学家,充分肯定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高度弘扬了人的主体创造能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不仅是历史的产物,人亦是历史的创造。并且,他们在肯定历史就是由少数杰出人物推进的同时,也承认人民大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把人的理性和自由意志看作是历史发展的原动力,片面夸大人的主体能动性,具有历史唯心主义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中国文化的发生基础问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约在800年至200之间,人类精神的基础同时独立地奠定于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希腊。今天,人类依然依托于这些基础。……我们就把这个时期称作‘轴心时代’吧。”①“轴心时代”是东地中海、南亚次大陆东亚大陆文明时代最早的文字记载的典籍——“元典”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华元典——一《诗》、《书》、《礼》、《易》、《春秋》等成书并修订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2世纪之间的春秋至秦汉之际。先秦诸子书《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