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二二年全国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经过李立山等同志的长期准备,在刘少奇、李立三同志的直接指挥下发动起来并取得胜利的。可是,林彪“四人帮”为了实现他们篡党夺权的野心,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打着“高举”的旗号;把安源工人罢工史篡改得面目全非,他们非但完全抹煞刘少奇、李立三在领导安源罢工中的功绩,而且故意颠倒黑白,捏造罪名,诬陷刘少奇同志在安源罢工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8)
晚清以降,"儿童"的意义破天荒地得到了知识分子的重视,社会各股力量逐步开始了对儿童的关注、动员和组织。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中,城镇中的童工苦儿既是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革故鼎新的一股重要力量。1922年,中共在酝酿安源大罢工的进程中创建了由童工组成的安源儿童团;安源罢工胜利后,工人子弟学校组建的劳动童子军也成为工人运动的组成部分。安源地区的"红色"儿童组织开启了中国少年儿童运动的历史,也为之后劳动童子团运动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二七”斗争的革命精神,史学界认识不甚充分,本文拟再作探讨。具体地说,二七斗争的革命精神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革命自觉性,主要表现在斗争目的明确,自始至终都是为自由、为人权而战。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发表的,2月4日实行总同盟罢工宣言,就号召全路工人,“为争自由,争人权而战”,“为在政治上争取自由而斗争”(罗章龙《京汉铁路工人流血记》第25——28页,以下只注页次)。全路总同盟罢工开始以后,长辛店分会在罢工通电中,也指出:“此次罢工原因,完全是为争自由争人格”(第32页)。充分地体现了“这次的罢工,是争自由的政治性质的罢工”(第181页)。不仅如此,京汉铁路工人阶级奋起与黑暗势力战斗,他们所求的,不纯属本阶级的利益,是为全国劳苦大众的自由。2月5日,  相似文献   

4.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至今六十年了。在这场为反对帝国主义、求得民族解放的伟大政治斗争中,记载着海外广大爱国华侨的功迹,其表现之一,就是他们在经济上对“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支持。“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海外,广大华侨闻风而动,急罢工工人之所急。旅日华侨懂得,罢工斗争,“需财孔亟,工人生活,尤觉甚虞”,决定“募金资助,”以“多筹现款,接济国内作战同胞”,并向海外侨胞提出“吾人当以金钱铁血为国内同胞后盾。”①各地侨  相似文献   

5.
五招募“罢工破坏者”当罢工发生后,上海帝国主义者破坏罢工的另一手段是招募新工人以代替罢工工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上不可避免地经常存在着大批失业者。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旧上海,其情形更不例外。因此,上海帝国主义者经常采取招募失业者的办法来破坏罢工。1922年1月香港海员总罢工时,帝国主义者就有过这样的企图,但其结果遭到了工人有力的回击。上海劳动组合书记部李启汉同志积极领导了这个斗争。因此,上海租界当局把李启汉同志视为眼中之钉。工部局“警务处日报”在1月下旬接连着报导这一消息:1月25日:太古洋行在本地为正在进行罢工之  相似文献   

6.
1922年1月12日至3月8日的香港海员罢工,已经过去四十年了。这次罢工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对英国帝国主义进行斗争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胜利,又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第一次罢工高潮的开端,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关于这次罢工,过去已有人作过不少研究。但是,有几个问题还待进一步解决:罢工期同斗争形势的发展问题;海员工人斗争策略的特点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如何帮助并指导这次罢工问题;广州国民党政权对海员罢工的态度问题等。本文拟根据目前找到的一部分原始资料就上列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正> 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是同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邓中夏的名字分不开的。从大罢工的发动、罢工工人的组织、罢工策略的制订、罢工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至大罢工的经验总结,所有这些都凝聚着这位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的心血。今年是省港大罢工的六十周年,本文拟探讨邓中夏对省港大罢工的贡献。前赴香港发动罢工省港大罢工是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而发动的政治性大罢工。以香港工人为主,也包括广州沙面租界的中国工人。  相似文献   

8.
一九二五年“五卅惨案”在上海发生后,为了把反帝斗争推向全国,在共产党人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等同志的领导下,以上海总工会为核心,联合上海学联会和商界,于六月一日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罢课和罢市运动。消息传来,太原各界纷纷起来罢工、罢课和罢市以及通电、捐款等表示坚决支持,并组成了“太原市沪案后援会”。随着形势的发展,于六月二十五日在文瀛湖(现海子边人民公园)举行了群众大会,傅懋功(彭真)担任大会主席,参加大会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五年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矿罢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五年,在五卅运动中爆发的英商福公司焦作煤矿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斗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声势之猛,是我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少有的。在这次罢工结束几天后,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三日在《中国青年》上重新发表了经过修改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重要著作,给予焦作煤矿罢工和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罢工运动以极高的评价,指出:“工业无产阶级虽不多,却做了民族革命运动的主力。我们看四年以来的罢工运动,如海员罢工,铁路罢工,开滦及焦作煤矿罢工,沙面罢工,及‘五卅’后上海香港两处之大罢工所表现的力量,就可知工业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所处地位的重要。他们所以能如此,第一个原因是集中。第二个原因是经济地位低下,他们失了工具,剩下两只手,绝了发财的望,又受着帝国主义、军阀、买办资产阶级的残酷的待遇,所以他们特别能战斗。”  相似文献   

10.
美国成立半个世纪之后,工业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水平逐步提高,民众也逐步认识到争取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女性的斗争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但在最初的工业化进程中,女性受到了工厂不公正待遇,在这样的条件下,女性开始罢工斗争并且逐步团结起来,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力量。本文探讨最初的女性在工厂中的地位以及不公平待遇所引发的小规模的罢工斗争。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六年,在广东爆发的省港大罢工,是一次为争取民族解放、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的伟大政治斗争。本文拟就这次罢工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论述。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与省港大罢工这次省港大罢工是在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作为中共广东区委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周恩来同志,他与陈延年、邓中夏等同志一道,对组织领导省港罢工的胜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还利用在黄埔军校等方面任职的条件,及时给予罢工斗争以重要支持,对省港大罢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发达国家劳动者的罢工权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有组织的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资方也逐渐改变了对待罢工的态度.发达国家的政府更是作为劳资双方之间的平衡力量,通过制定法律规范既确保了劳动者的罢工权,使劳动者的利益诉求得到申诉;又规制了罢工,使之不对资方和社会产生较大的负效应.承认劳动者的罢工权,并将罢工纳入法制轨道,对于劳资合作与社会和谐都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21年的七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不久以后,党就成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于中国工人阶级革命要求的高涨和党的正确领导,从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的罢工高潮。上海工人也不例外地卷入了这次罢工高潮,按理,上海是全国工商业中心,工人阶级队伍最大,劳动组合书记部又设在上海,在这次汹涌澎湃的全国罢工高潮中,罢工斗争应跑在前面,但其来势却稍逊于其他城市。追其主要原因,正如邓中夏同志曾指出的:“上海为帝国主义的大本营,帝国主义在本国已积有百数十年压迫罢工的经验,对付中国新生的幼稚的罢工运动自然是优有余裕。”为了具体说明帝国主义者对付这一时期上海工人运动的一些罪恶活动,我初步收集和整理了以下的一些资料,供研究帝国主义侵华问题同志们的参考。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多,整理方面又限于水平,谬误、挂漏和片面之处,必不在少数,希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4.
邓中夏在《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中说到,中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发生很早,但湮没不可考,据老工人回忆,最早一次工人罢工是1913年的汉阳兵工厂工人罢工。最近我在查阅旧中国海关报告时发现,早在1895年三月,香港的码头工人就举行过一次相  相似文献   

15.
学界一般以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标志,把“五·四”运动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前一阶段是以学生为主力军的各类知识分子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后一阶段是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包括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而六月三日则被作为这两个阶段的分界日。笔者对划分的标志没有异议,但对六月三日作为“五·四”运动后一阶段的起点觉得不够准确。理由是: 首先,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不是六月三日而是六月五日。史料记载,六月三日乃至四日,国内工人并无政治罢工的举动和有组织的政治斗争。工人阶级的政治罢工开始于六月五日,即上海日资内外棉第三、四、五纱厂和口华纱厂、上海纱厂等处的工人罢工。以后罢工运动才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6.
记得右派“诗人”流沙河曾叫嚣过:“老子要罢工!”看来,似乎要用“罢工”来威胁我们。于是,我曾这样设想过:且不说是右派,就是诗人果然“罢工”了,我们怎么样呢?我的回答是:我们还是能活下去,并且不会没有诗读。但是,我又这  相似文献   

17.
沙面罢工发生于1924年7月15日到8月19日。参加的有沙面全体华工约3,000人。这次罢工给帝国主义以相当的打击,轰动了广州和香港,共影响还及于华中和华北。它是中国工人运动从二七大罢工后的低潮重新走向高潮的转折点,而在斗争方式和特点上成为一年后省港大罢工的先驱。这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一次重要的罢工斗争。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1924年5月31日至7月28日,旅居上海的安徽婺源帮制墨工人发动了一次规模不大,但持续时间长达两个月,过程又极为复杂曲折的罢工运动。这次罢工并不属于传统历史研究中所谓的“大事件”,因为它不涉及当时的党派斗争与对外关系;也对彼时的政治局势没有产生任何重大的冲击,所以向为一般史家所忽略,以致不见于任何有关现代史的论著中。它可说是一个大时代浪潮中的小点滴而已。如果从社会史的观点来分析,这次罢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省港罢工六十周年。1925年6月19日,二十余万香港工人和广州沙面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争取民族解放而举行罢工斗争。这次罢工以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组织之缜密,影响之深远而闻名于国内外。毛泽东同志总结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经验时曾说:工人阶级“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  相似文献   

20.
王詹  吴仁明 《理论界》2024,(1):59-65
大革命时期的焦作煤矿反帝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在中国工运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人运动。中国共产党通过经济动员、思想动员和政治组织动员及时有效地将各方面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加以整合,成功发动了焦作反帝大罢工。中国共产党罢工动员的实践过程,实质上就是建构“共意”的过程。本文在深入阐释罢工的背景、活动特点、历史启迪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罢工动员中建构“共意”的内在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