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极格局"是指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世界格局彻底崩溃,形成了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建立的两极世界格局。战后四十多年里,两极的对立与争夺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奔向21世纪1997年国际形势前瞻新华社高级编辑秦殿杰一超多强群雄竞起多极格局加快发展两极格局终结已经5个年头了,美国打算建立“单极格局”独霸天下的美梦,已在实践中被打破。逐渐形成的“一超多强”多极化(即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中心...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形成了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世界政治格局,对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又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力量对比结果,决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必然是美苏两极格局。但是,美国自恃它拥有数倍于苏联的经济实力、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尤其垄断着原子弹,认为苏联远不是它的敌手,故而为所欲为,并声称它有能力“付出任何代价,肩挑任何重担,面对任何苦难,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战后初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是  相似文献   

5.
世界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从欧洲中心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格局的三次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格局仍处在形成之中,其基本架构是“一超多强”,发展趋势是“多极化”。其主要特点是“一超”与“多强”并存、世界总体缓和与区域动荡并存、反霸反恐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和平崛起是新的世界格局下未来中国的角色定位,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战后美苏之间所以形成制约世界时局的特殊关系,这是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巨变产生新的斗争格局的必然结果。美苏特殊关系的形成,首先是战后美苏实力急剧发展、美苏两极世界的形成、美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并日益尖锐化的产物。由于大战主要是在欧亚进行,处于西半球的美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和平发展环境。别国横遭战争破坏,美国却大发横财。到1945年  相似文献   

7.
撰写本文的基本目的是,着重揭示我国所面临的世界经济形势是挑战大于机遇(第三部分);得出这一研究结论,主要基于对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点的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世界经济主要特点产生的原因,需从考察“两极”格局的解体人手(第一部分)。一、“两极”格局解体的历史必然性今天人们常说的传统上的“两极”格局,其实体主要系指美国和原苏联这两个曾经存在过的“超级大国”。我们基本同意这种看法,但同时认为有必要从历史的角度做些动态的分析。在我们看来,美苏“两霸’真正成为“两极’路局的实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从战后初期的情…  相似文献   

8.
战后初期大西洋联盟确立,美苏军事对抗进一步加剧,冷战全面升级。在构筑大西洋联盟的北约成员国当中,以美英所发挥的作用最为突出。但是,美英在早期制定大西洋联盟政策时,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同认识,其联盟政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大西洋联盟实践的发展,归因于美英联盟政策及其实践的趋同,而且是在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完成的。在大西洋联盟政策的演进与发展中,不断地体现出美苏冷战对峙的时代特征,同时大西洋联盟实践则对两极冷战格局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1.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柏林墙”是美苏“冷战”在战后德国对峙的产物。“柏林墙”建成之后,两个德国相互对立、互不往来,民主德国逐渐放弃了德国统一的旗帜,两个德国的分裂局面进一步加剧。“柏林墙”在1989年11月被推倒,从而带来了德国统一的话题。联邦德国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重新提出了德国统一的问题,才导致了两个德国奇迹般地迅速实现了统一,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以美苏“冷战”对峙为标志的战后雅尔塔格局。“柏林墙”的建筑和被推翻是战后德国历史乃至欧洲和世界当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美苏"冷战"持续了近半个世纪,成为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战后两极格局的出现、美苏两国利益相悖、意识形态的分歧成为美苏"冷战"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关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标准与时期划分的几社看法,提出应以各种政治力量和诸种内外因素形成的‘合力’作为划分世界政治格局嬗变分期的依据.文章认为,战后40余年(1945-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45年──50年代末为两大阵营的形成、对立和抗争时期,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多元化)格局的初步出现时期;80年代-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时期.文章还对“均势”是相对稳定、力量对比变化引起的序列易位和要素重组以及“综合国力”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都,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己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战争所引起的新势态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做出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英国政府在战后初期仍竭力维持自己"大英帝国"的地位,这就使得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从"三环外交"方针、英国对欧政策和苏伊士危机这三个方面对英国战后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进而阐述英国帝国之梦的幻灭历程。  相似文献   

18.
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是决定当今世界格局的两个最核心因素。“一超多强”仅仅是力量对比的现状,而不是世界格局的准确描述。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才是决定世界格局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当今世界格局的准确概括应当是“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应当说在这种格局下,每个“边”的国际战略都会影响国际秩序的构建。但真正能对国际秩序构建产生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少数的大国。当今世界,美国无疑是对构建国际秩序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了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中国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9.
一冷战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战略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苏通过雅尔塔会议重新划分了两国战后在欧亚的势力范围。此后不久美苏之间展开了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这种两极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美苏两霸的激烈争夺下,刚刚获得独立的原殖民地国家“共同面临着来自东西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威胁,这种威胁使他们随时都有丧失政治独立的危险。这种危险对于历经艰难曲折,刚刚获得独立和解放的国家来讲,无疑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聚集在了“第三世界的旗帜下,奉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成为独立于两极之外的…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 ,世界由美苏“两极”军事对抗变成了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时代。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科技和经济贸易的竞争更剧烈。各国都企图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领主动地位。 2 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将由北美和西欧向亚太地区转移。美国、日本、中国和东盟等国家在参与新的国际竞争中将成为经济发展“极”,历史给予我们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发展、壮大自己。在剧烈的竞争中我们要有自信心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