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白族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的法律之外,在白族人民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调整白族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白族习惯法是白族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白族法律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白族习惯法往往以不成文的方式存在,它的内容涉及各种社会关系的各个层次和生产生活,如民事、刑事、宗教、环境保护、司法等内容。因此,白族习惯法具有多元性、民族性、开放性、地域性、历史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习惯法研究的现状、传统法学理论面临的困境及习惯法本质特征的探析,通过对周札的广泛性特征、周札道德与法的双重性质以及周礼与成文法之间的对抗的考究,发现周礼是在夏商之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成文法颁布之前的一部较为完备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3.
周人灭商,以“小邦周”君临“大邑商”,首先面对的是治理方式的多种选择。周人明智地汰弃了商代普遍使用的对于方国部落不直接介入的遥控方式,因为遥控的结果是四方方国的叛服不定以及政局的长期动荡,这一因素最后还帮助了周人的兴起和灭商。深切的体验使周人清醒他认识到,要维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必须由周人势力直接介入和控制各个(尤其是东南的东夷、淮夷地区的)方国部落。正是这一指导思想,促使了以周礼为核心的周人政治模式向东南地区辐射。本文以黄河下游的齐鲁、淮河两岸的淮夷以及长江下游的吴国为例,探讨周礼…  相似文献   

4.
司法需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做到息诉服判,然而在民族地区的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冲突的情况,使司法效果的实现受到极大影响。文章以纳西族继承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冲突问题为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法条主义的修正,具体实现路径为:首先将民族习惯法规范视为"事实",然后对民族习惯法的司法认定和当事人行为事实的举证相结合来认定民事法律行为,最后由法官评价民族习惯法规范和符合习惯法规范的行为是否符合当地公序良俗,并在此基础上依法判决。  相似文献   

5.
方也媛 《天府新论》2015,(2):112-117
少数民族习惯法对本族群民众仍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虽然习惯法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存在冲突,但如果通过强制适用制定法的方式来革除习惯法的使用,必然会对司法实践造成不良的影响。习惯法重视实质理性,这与罪刑法定原则实质侧面有共通之处。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求调适路径,引导少数民族人民接受现代自由民主、人权保障的法治精神,才是彻底解决习惯法与罪刑法定原则冲突之道。  相似文献   

6.
习惯法是起法的作用的习惯。习惯法的外延包括:国家法律明确认可的习惯;司法活动中实际运用的习惯;其他纠纷解决方式中运用的习惯。不能认为只有包含权利、义务或责任的内容的相关才是习惯法;也不能认为与国家制定法冲突的习惯就不是习惯法。与国家法冲突的习惯是否属于习惯法恰恰是法律多元化研究的重要且主要的课题之一。习惯法与各种非立法机关制定的行为规范不同,与民间法存在交叉重叠之处。  相似文献   

7.
客家族群特殊的文化与地理分布,形成了客家民系独特的民事习惯法,但一直未得到客家学和民间法研究的重视.客家民事习惯法以历史传承坚韧、商事习惯稀少和物权、亲属规则发达为鲜明特征.客家民事习惯法不但内容丰富,而且在土地坟山、契约和亲属继承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规则与含义.以"滴血发誓"查证事实的方式,对查明案件事实更是颇具功效.在客家地区,合理引入客家民事习惯法作为正式国家法的补充,在民事调解和司法裁判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晚清民国时期川西北民族地区存在地方官府管理、地方官府与土司土官双重管理、土司土官管理、部落自治等多种政权管理类型。受复杂的政权管理、地理环境和族群因素等影响,该区域国家法律、土律土规、习惯法、乡规民约和僧规戒律等多种法规并行。处理案件和纠纷时,地方官府按国家法律法规处置,土司土官主要按土律土规和习惯法处置、重大案件移送官府处置,自治部落按习惯法处置,乡规民约、僧规戒律分别对民众和僧尼具有较大行为约束作用。习惯法、乡规民约、僧规戒律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巨大,至今在当地社会生活中仍有重要文化影响。推进民族地区当代法治建设,应注重发挥习惯法、乡规民约、僧规戒律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社会现实等几方面入手,通过对侗族习惯法存在原因的探讨,以期借鉴少数民族不成文法律中优良、合理的内涵,从而为进一步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时代,鄂伦春族的宏观族群意识受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元素的影响微弱,它缺乏具体的认同载体,表现为抽象的状态。但微观族群意识在鄂伦春族自身特有的族群元素影响下,呈现出具象化特征。而当代鄂伦春族宏观族群意识受国家层面的中华民族元素的影响强烈,有了具体的认同载体,由传统时代的抽象化转向了截然不同的具象化。但在微观族群意识领域已退去了自身特有的族群元素,由传统时代的具象化转向了截然不同的抽象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刑法的冲突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刑法与习惯法之间不是单方面的排斥与压制关系,而是竞争与博弈的互动关系。民族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顽强地表现着自己,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制约着刑事立法、司法和民族刑事政策的制定,迫使基层司法人员凭借政策与经验小心翼翼地游走在两种规则的边缘。由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进行变通立法,是解决习惯法与刑法冲突的唯一法律途径。同时,应设立宪法委员会和法律监督委员会作为平衡二者冲突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张军 《殷都学刊》2014,(2):94-98
先秦时期在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通行的语言变体——雅言。雅言通常被理解为夏言,但实际上是周人托名于夏、在宗周成周之区域一族群语言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具有较高声望的语言变体。雅言在王朝更替、封侯建国、族群交融等过程,起到了标举正统、凝结认同的作用。它是华夏(汉)民族共同语的源头,也是中国古代“雅正”语言认同观之滥觞。  相似文献   

13.
藏族婚姻习惯法是指形成于民主改革前的调整藏人婚嫁关系、解决藏人家庭纠纷的成文或不成文的约束性规范.时至今日这些古制俗规依然在维护藏区婚嫁有序与家庭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原因在于藏族传统宗教历史文化的有力支撑、高原地理环境的实际制约、传统婚育观念的持续影响和国家干预缺位的现实催化.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法律移植运动中,各种新型法律概念生成。“习惯法”一词正是1911年《大清民律草案》借鉴《瑞士民法典》的产物。在现代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如何认识、界定、评价、吸纳与整合既有的本土习惯是一个重要课题。清末,“习惯法”作为法律渊源虽然在立法中确立,但由于缺乏实证化和司法化的机制,导致民商事习惯无法转化为确定的形式化法律条文,民商事习惯调查成果也被束之高阁。民国以降的主流法律理论深受德国思想影响,倾向于贬抑“习惯法”的作用。近代中国法律史上“习惯法”的命运,对当下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变迁一直是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对族群的发展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变迁并不是传统文化及其内 涵的全部丧失,而是传统文化的互渗、整合和重构。我们以重庆市秀山县民族村为例,在现代化背景下,族群的 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观念民俗、游艺民俗等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迁。通过理性的考察,我们认 为,根据社区的具体特点和民俗文化本身的特质,对之善加保护,应是重庆少数民族社区民俗文化保护的题中 之义。  相似文献   

16.
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分属藏传佛教信仰习惯法与伊斯兰教信仰习惯法两大体系,这些习惯法至今仍然发挥着一定的现实功能,对青海世居少数民族公民的心理与行为选择产生着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国家法在民族地区的实施。青海世居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正向功能分为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前者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等方面的功能,后者包括秩序维护、信仰维系、族群认同、文化传承、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周民族是一个以农立国的民族,《诗经》中的周人祭歌便深蕴着农耕文化的内涵。稷的本义是谷物,随着思维和文化的演进,它逐渐上升为农神。作为农神,人们在向它祈求丰年的同时,也乞求着子孙兴旺,二者不可分割地贯穿于周人祭祀的庞大系统,使稷神最终转化为周人的始祖神。重农决定了周人以对农业的贡献来作为评判先公政绩的标准,因而它也就必然带来了当农业文明行进到由生殖主题转向道德主题时以温文尔雅的文德为重的倾向。在以后的岁月中,周人祖先又成了由具体的重农行为抽象出来的“德”的负载体。周人对“德”之载体的祖先的崇拜、祭祀,不仅是为了现实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少数民族法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斗争过程中,为维护民族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创制形成一整套符合民族社会和民族要求的行为规则,这就是少数民族的法律。在少数民族没有形成政权国家之时,它往往是以不成文的习惯法的形式根植于民族民间,为该民族族民所共同习守...  相似文献   

19.
杨增新治新时期因循守旧,缓设审检两厅,实行行政兼理司法的制度。延续清代在新疆因俗而治的传统,其司法指导思想及具体措施因地制宜,突出了新疆民族宗教地区的特点,保留封建王公和宗教上层人士的司法特权,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适用;为了改良司法,杨增新确立了“廉、平、明、快”的司法准则,革除刑讯、跪讯、藉案罚金等陋规,这些措施对改良新疆传统司法制度起到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在向近代法制转型方面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周礼》是一部关于国家官制设置的专书,虽为战国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西周奴隶时代的各种规章制度。《周礼》关于国家赋税有许多具体规定。《周礼》的赋税思想,主要体现在它有关赋役的各种规定中,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一、重视赋役的征发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