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口述史的分类,直接关系到口述史的操作,影响着对口述史总体规划的把握。在探讨口述史分类过程中,划分标准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以口述史所关注的中心内容为基础,以分析问题的角度为切入点,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划分视角。  相似文献   

2.
现代口述史学的传播媒介较为多样,除传统的文字出版物外,电视、电影媒介也越来越多地介入口述历史的传播领域。近些年来网络的迅猛发展又为口述历史提供了一个更为快捷、方便而又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传播媒介。这使口述历史突破以往的小众传播局限,成为大众青睐的对象。但伴随着传播载体的多样化,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口述历史出版物过于以市场为导向,影视业的娱乐化倾向对口述历史作品质量有所影响,网络时代中口述者的隐私权缺乏保护等问题,处于全媒体时代的口述历史更加呼唤健全的伦理及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于延亮 《南方论刊》2009,(10):94-94,93
近年来中国口述史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不仅在史学界,在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等学科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口述史的相关作品。互联网上,关于口述史的文章也屡见不鲜。然而当前中国口述史学界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口述史工作者的修养亟待提高。文章试从理论修养和专业修养两个方面对此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认识浅薄,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相似文献   

4.
中国漆艺本为世界漆艺源头,为世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工业的冲击,漆艺在传统器用层面的光环褪却甚至消失.从根本上看,漆艺的兴衰发展受制于现实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变化,漆艺的革新传承也体现着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嬗变.因此,在回归传统、回归自然的现代漆艺复苏的重要契机之下,如何在传统漆艺中注入现代元素,使漆艺以一定的兼容性和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是我国漆艺文化产业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口述史学的引入,推动了当代中国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丰富了国史研究的史料来源,突出了其学术性特征,带动了其他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并使当代中国史研究更趋于社会化、民主化。但是,口述史学方法存在的弊端也严重影响了其在当代中国史中的运用与发展。因此,研究者应积极采用口述史学研究方法,同时又要认真研究,努力避免口述史学自身所存在的弊端,促进口述史学方法在当代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徐思彦 《云梦学刊》2009,30(4):23-24
盘点当代学术史。口述历史可谓异军突起,成果不凡。不仅多次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征,而且有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和《口述历史》学刊,为同好提供了切磋交流的平台;其相关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7.
路则权 《理论界》2013,(6):127-128
美籍华裔史家唐德刚对中国口述史学的发展有诸多启示,体现出口述史学视域融合的特点。他认为口述历史不等于口述史料(回忆录、访谈等),而是口述者自我体验与历史记忆,研究者与口述者多重视域的融合。口述史学避免了其他历史研究不在场的距离感,但口述者的在场已不是当下的在场,对口述者和研究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口述史学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原则,才能取得史料和学术两方面的价值,实现口述史自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口述史学漫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口述史学漫谈钟少华一、口述史学义界人类原始发展期间,有一项重大的创举,那就是利用语言。几万年以来,语言已成为人类文明重要的工具和标志。中文的“古”字,正是十口相传之意,即古代事情是由人们口述流传而来的。我们今天能够知道有盘古开天地,有所谓燧人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口述史研究的热点审视及其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口述史实践成果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口述史”概念屡遭误用或滥用,自传、回忆录、访谈录等与口述史著作混为一谈,许多成果只停留于积累口述史料的层面,口述实践缺乏严谨的操作规范,口述主体单一。进一步厘清口述史概念,规范口述史的研究过程,加强跨学科的理论整合和业界沟通,成为迫切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旭清 《晋阳学刊》2006,37(6):98-103
对口述史料的解读关系到对历史事实的把握、判断和理解,这是进行口述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准确地分析口述史料,必须以完整的口述访谈过程为基础,正确认识个体记忆的形成规律,分析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判断口述资料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周榕清 《东南学术》2013,(4):108-113
我国漆艺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的"物化"产品——漆器、漆画、漆塑等漆艺产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并且极具创意。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传统的漆艺业在经济的推动下也开始谋求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发展道路。针对当前中国漆艺业存在的一些缺陷,漆艺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化要从漆艺业生产商、销售商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进行路径上的探索和调整创新。  相似文献   

12.
由梁漱溟先生口述、一耽学堂整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出版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一书,对我们了解晚年梁漱溟的思想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新材料。而有了新材料,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漆器上镶嵌的技法可以追溯到夏代 ,而螺钿的源流可以上溯到西周。唐代的螺钿技法 ,是在夏代以来漆器和木器的嵌装技术基础之上 ,受西方玉石嵌装法和木画技法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以螺钿和平脱技法为代表的唐朝工艺思想及其漆艺技法 ,给予朝鲜和日本漆艺发展不可计量的影响 ,平安时代以后 ,螺钿技法构成日本漆艺装饰的主流 ,甚至达到堪称螺钿技法本家的中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李卫民 《晋阳学刊》2013,(3):143-145
反映人际矛盾,是口述历史的重要特点.无论是政界人物的口述历史,还是文艺界、教育界人士的口述历史,在在展示出这一特点.这种现象,是由人的记忆特点所决定,而且也是由口述历史的独特视角所决定的.口述历史的这个特点,可以促使历史真相越辩越明,也对口述历史的执笔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口述史与当代文学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与传统文学史相比,文学口述史具有人民性、故事性和操作性.这种"活"的文学史不仅讲述鲜活、生动的口述史料和文学故事,而且展现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叙事技巧.文学口述史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二是口述史料的综合研究.如果我们将口述史料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拓展出文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和新领域,主要包括比较研究、记忆研究、媒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口述史以某种方式扩展、延伸了历史的定义和界限。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这两者构成了口述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并且深刻影响了口述史写作者对口述史方法的选择。在文学史研究领域,口述史的方式更适合于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这是当代文学史的“当代性”所规定的。文学口述史的写作,打通了一条重返当代文学话语实践场所的途径,改变了历史书写者与被书写者的关系,从而有可能确立一种新的文学史观与文学史写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口述史开始兴起,强调关注"人"的历史和"活"的历史,不仅对传统历史学研究范式构成挑战,而且影响很快蔓延至其他人文社科研究领域。本研究在细致梳理国内口述史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存在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两种口述史研究路径,二者之间界限较为分明。正是因为不同学科口述史研究理念的差异,极大限制了中国口述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口述史跨学科研究的优势,超越于既有的研究范式,从理论、方法和实践层面拓展并深化口述史研究。同时,口述史研究应立足于中国经验,加强对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推动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构建,并通过口述史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文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带来了文学与文化的变革。口述史研究是后现代文化关注弱势群体,让处于边缘文化的民众进入社会中心舞台发出声音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从对历史、文学的口述史研究发展到影视的口述史研究。本文以访谈纪录片《消失的1945》为分析对象,提出"声音"是口述史叙事引人注目的听觉形象,电影口述史叙事充分发挥视听艺术的功用,让口述者的声音叙事引领着画面的切换,重现已经消失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口述史在藏学界兴起,然而在具体的运用中似乎还有一些误解.其实口述史、口述历史和口述传统各自有着独特的范畴和特点.本文简单地梳理了上述三者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认为藏族的口述传统主要有四个,即“仲”、“德鸟”、《格萨尔》以及宁玛派教义的口头传承.这四个口述传统在实践过程中体现了几个共同的特点:再创造、开发智力以及家在这几个传承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20.
朱志敏 《河北学刊》2013,33(1):12-15
近十余年来,中国现代口述史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一些著名史学家高度肯定口述史的价值,一些口述史学者热议"口述与文献谁能还原历史",一些著名文化史学者预言口述史将会引起史学领域的革命。的确,大量的口述史成果为当代中国文化增添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也对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生动的资料,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提供了纵深研究、细致描述的途径,并有助于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和书写范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