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老年十忌     
季羡林 《中外书摘》2008,(11):84-88
忌,就是禁忌,指不应该做的事情。人的一生,都有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共性。老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有一些独特的不应该做的事情,这是特性,老年禁忌不一定有十个。我因受传统的“十全大补”、“某某十景”之类的“十”字迷的影响,姑先定为十个。将来或多或少,现在还说不准。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相似文献   

2.
刘昕 《职业》2003,(5):16-17
员工扯皮 老板之过在许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中往往存在一些类似情况:企业的老板总是抱怨员工工作责任心不强,办事一点儿也不积极,坐等上级布置工作,自己由于要不断地发布命令和指挥大家做事而忙得团团转,可企业中总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人干,甚至连老板明确做出指示的一些事情好像也总是不能按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而员工们则抱怨说企业里的分工太不明确,职责界限也不清楚,导致大家只能被动地听指示,上级安排一件事情自己就去做一件,上级没有交待的事情,责任心强的员工会自己找事情做,而主动性差一些的员工则在喝茶、聊天、…  相似文献   

3.
新民 《金色年华》2011,(12):57-59
人类正在不遗余力地蹂躏地球。长此以往,我们会生活在这里会感觉越来越不舒服,除非我们能让事情迅速往好的方向转化。从理论上说.人类应该有能力处理这些问题。在地球上长久地生活下去。然而不幸的是.有些事情是我们无法应付的,比如,一些天灾,我们人类是无法预测的,因此也就无法提前准备,这些天灾极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  相似文献   

4.
财富 《职业》2013,(25):62-63
创业有无数种可能。这个世界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到,以及想到了不去执行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声音     
这是—个无心的过失,但它的确发生了。我们已经做出郑重道歉,并且保证这样的事情绝对不会再发生。但我们不应该过分渲染这件事的严重性,它确实不应该发生,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向前看。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个时代很好,我们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只要不违背自己能够承受的底限。我们可以做任何事。  相似文献   

7.
黄根华 《当代老年》2007,(12):32-32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他们很想做但以前总也没有做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用他们“意料不到”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财富无处不在。有时,我们并不需要特别的创意,只需要将事情做得更细致一些,更体贴一些,更温馨一些,就可以赢得商机。”谈到自己的成功,姆特朗这样说。  相似文献   

9.
《职业》2003,(9):28-29
[案例]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困惑:我所在的公司是个60多人的小公司,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是刚起步的移动通信增值行业,发展的变数很大,所以每年年初的时候都没有制定战略计划,具体到每个部门也就没什么计划了。基本上都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走,前一段时间还好,每天忙忙碌碌地招人,现在不招人了,绩效考核也就是每个月月底做的事情了,弄得我不知道现在该做些什么。以前关注的都是HR领域的具体技术,对企业HR在什么时期该做什么事情(应该叫做战略高度吧)心里很没谱,我本来想将企业内部的培训搞起来,但很害怕自己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了不合适的事情。另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的跑道上,一直在进行着一场致命的追逐:做事的人在追逐事情,不做事情的人在追逐着做事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常有一些亲朋好友劝我,说你已经“功成名就”了,不用那么累死累活地干了,该放松放松、享受享受了。这都是些好心人的善意的劝说,他们希望我健康,活得长久一点,我真的很领情。但平心而论,我自己觉得我从来没有为了“功名”而累死累活过,如果是那样,就算是“功成名就”,也是一场黯淡无光的人生,顶没意思了。只不过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被教导“劳动光荣”,人总应该积极努力向上,人生就应该做点事情。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总有一些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你该怎么办"教你机智应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6万名儿童失踪,这些失踪儿童家庭所面临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甚至很多家庭走到了家破人亡的境地。然而,孩子失踪之后,父母除了流泪之外,还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而防患于未然更是孩子和家长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3.
《金色年华》2009,(4):12-13
陈生说:“很多事情不是做好了调查才去做就能做好,而是在条件不充分的时候,就要开始做,这样才能抓住机会。”  相似文献   

14.
我觉得老师这个职业的真谛就是你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告诉学生,什么事情不应该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这个时候告诉他们,什么事情是那个时候告诉他们。人需要获得的东西都差不多,只是来临的时机不同,这就造成了许多人的命运走向。——顾颖  相似文献   

15.
《公关世界》2010,(8):24-25
龙永图: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为了迎接中国慈善事业春天的到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我们的路还很长,我想,我们应该做这样一件事情: 第一,建立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公益慈善事业制度。大家知道,做好慈善事业,关键就是要它可持续,汶川大地震所涌现的那种慈善浪潮,固然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6.
还有一个月,许多孩子就要走上中考高考考场,许多家庭已经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相信学校老师都告诉了家长许多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仅从疼惜孩子的角度,给家长一点小小的提醒--不要让下面这些事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朱小明 《职业》2010,(3):42-43
许多相当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他比我们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我们敢做。做我们没做过的事情,做我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哈佛大学学业,敢于白手起家创办微软,敢于立即行动,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的世界首富;甲骨文公司老板埃里森敢于放弃哈佛学业,敢于立即行动,所以他能够赚取260亿美金。还有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盛大的陈天桥等等,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就在于他们当初敢于冒险,敢于行动。  相似文献   

18.
到底什么是社会工作?它有什么区别于其他助人职业的地方呢?有什么样的理论和技术是独到的呢?我们在工作中时常讨论这样一些问题,边做边想。在灾区,有的时候需要紧急帮忙,如果平时没有知识和技术储备,就会手足无措;但有时又完全没有现成的事情可以做,需要去发现和创造;有时候服务对象有需要,又碍于网络不通畅。所以,灾后很多机构一直流于形式地组织不同的群体做活动,甚至到了被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我爸我妈有个毛病,就是爱操心。小时候我以为父母对我不放心,信不过,什么事情都要来掺和,是因为我年纪小,做不好事情。后来渐渐明白,这种掺和的毛病,跟年龄无关,跟水平也无关,就是他们的个性而已。  相似文献   

20.
李新焕 《职业》2008,(11):22-22
A先生是某大型零售企业的业务精英,头脑灵活,专业扎实,对于组织安排的任务通常能够快速地应对完成,而且大部分工作业绩也堪称优秀。但一段时间以来,A先生在公司的一些言行反馈,始终让领导感到两难—有不少同事反映,A先生是个非常自我的人,做事情的很多出发点似乎只考虑自我不关注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