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行为选择和学术产品的角度,可以分析预测论文引证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变化的趋势。通过调查1993—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外法学》两期刊法学论文的引证和外部引证,一方面检验了引证竞争的假说,同时显示了这个时期中国法学受到法学外学科影响的程度和特点。整体上,法学论文引证的数量竞争已经进行,而质量竞争尚未发展,外部引证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当代中国法学的另一面可能是更多的自我对话、甚至封闭。  相似文献   

2.
对CSSCI数据库内中国主流法学引证情况的统计分析表明 ,从 1998年到 2 0 0 1年 ,中国主流法学界的引证呈现出“权威引证”严重、“自我引证”增加、一些学科的引证主要集中于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老一代学人、北京学者的引证不成比例地奇高等特点 ,并且可能大量存在“该引的不引”和“引的不该引”的情况。这些特点和情况既为引证评价机制应用于中国法学的学术研究评价和学术行政管理设置了障碍 ,也给出了完善引证评价机制所需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法院判决书中,引证法律条文的次数能够反映出该法律条文的实际效力.为提高法律条文的实际效力,在立法过程中强调法律的可适用性十分必要.除了引证法律条文以外,在法院判决书中引证先前判决也仍有可能,引证先前判决既没有打破司法和立法的平衡,又能够增强判决书的说服力,帮助形成中国的司法知识传统.因此,在中国,法律引证活动的展开,对于立法和司法制度的改革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管锥编>对古代经典的诠释实际就是对人生的诠释,是通过诠释经典中有关人生内容的方方面面来解读人生之谜;因而它诠释经典的方法,也因为人生的复杂多变而是辨证的、循环的.本文讨论了这种循环诠释方法在主体的多边对话方面的表现,认为<管锥编>诠释经典时引证材料非常广泛,所引作者毋论古今中外,所引书籍不限学科体裁,在充类至尽的引证中打通学科、语言、地域、时间等各种界限,由于每一条引证材料都代表一个说话的人出场,许许多多说话的人形成了一种多元对话的局面;<管锥编>将经典的诸多诠释文本和相关著作组合为一个意义整体,在经典文本与这一意义整体之间循环往复,使得经典文本的意义得到充分圆满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浅谈SCI     
本文介绍了SCI,介绍了期刊引证报告中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6.
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期间,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竭力否定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散布和鼓吹“资本主义的补课论”。他们在散布这些谬论时,还断章取义引证马克思和列宁的某些论述作根据,这就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李自成榆中起义”质疑傅霖贵刊1989年第2期曾刊登《李自成榆中起义》的署名文章。这篇文章引证了一些资料,说明崇侦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李自成到甘肃投军,当年冬在金县(今榆中县)起义之事。这种说法在清康熙时颇为流行,目前在中国史学界仍有不少人相信...  相似文献   

8.
从新加坡微型小说看中西文化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新加坡微型小说,引证了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探讨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问题时,人们常常引证列宁的《论合作制》。复旦大学出版社在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几个问题》文集。文集中发表了蒋学模同志《坚持和发展马克恩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一文。该文有一个结论是:“以合作社为范围的部分劳动群众对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作为与全民所有制共存、受全民所有制领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只要界说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人们大都会引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的一段表述,即“社会的经济形态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实,这段文字的引证意向本来就有失偏颇,而用它来表征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一般性特征,就与马克思的原意相去更远了。笔者拟就这个表层理论的释误作一些分析,并试图引出其中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深层研究的引子。  相似文献   

11.
从引证问题看中国学术的非理性气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尹保云 《学术界》2002,(2):170-174
在最近几期《学术界》的学术批评栏中 ,经常看到一些文章对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必要“引证”提出质疑。这种否定学术基本规范的观点 ,国外也有。比如 ,R·W·埃默逊 (R .W .Emerson)就这样说过 :“我痛恨引证。告诉我你所知道的。”但无论怎样 ,我认为这样的见解不可取。一篇“科学的”论文 ,规范而详细的引证不可或缺。学术论文和著作的写作是否规范化 ,决不是一个小问题或枝节问题 ,而是反映了学术界精神气质 ,关系到学术进步的问题。1 .“学术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 ,国内不少学者可以说是糊涂的 ,至少理解得很片…  相似文献   

12.
梁苍泱 《云梦学刊》2014,(4):99-103
唐五代小说中的人身异物化故事一度颇为丰盛,但后渐衰微。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作者对异物化故事进行“合理化”文学性描述时,形成了不一致的进路。通过对“人化虎”故事的完整梳理,可见无实质理由变身外,存在外在的因果报应论和内在的心因性两类阐释,其中的矛盾与混乱对异物化故事模式之后的式微或许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改桃 《晋阳学刊》2002,(6):98-100
《战国》的寓言式手法首先表现在独特的视听语言和时间的表述上;其次是编导在叙述故事时,赋予故事新颖的寓意,这种寓意包括对以往一些历史观点提出的质疑和对旧的历史问题发出的拷问;再次,剧中每集都安排了具有深长寓意的女性角色;而且是故事在一种悲剧的基调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当每位读者拿起一本小说时,心里大概总要暗暗地发问,这本书讲了些什么?这也就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的最基本的心理动机是想要知道一些“什么”,或者说是期望读到一个故事。故事是读者对文学(小说)的最起码的要求。 “故事始于原始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学诞生初期。”从那时起,故事同人们就结下不解之缘。从原始部落的穴居人围坐在篝火旁听讲,到现代人倚靠在沙发上手不释卷,或者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对《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2009年共134期期刊从载文量、载文被引、引文统计、作者情况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对该刊2001年至2007年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栽率等引证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来透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以促进期刊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民间故事中,以结婚为内容的故事比较多,其中有被称为“难题求婚”型的故事。下面就以在中国各地流传的“难题求婚”型民间故事为例,谈谈中国古典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在被求婚或者求婚时,以解答对方提出的难题为内容的故事就叫做“难题求婚”型故事。我们可以以出难题者为中心,把这类故事分成A、B两种类型。A型是由姑娘之父或姑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的制定有助于改良学术质量。过高的交易成本阻碍了学术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人文社会科学大多数学科的创新研究并非继承创新,学术产权界定所涉及的高昂交易成本阻碍了这种继承创新。把引证的规范化作为改善学术质量的突破口,必须重视与引证相关的交易成本。道德规范只是降低学术市场交易成本的制度性手段,提高学术质量终究依赖于学术市场的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18.
引证是中国古典诗歌注释的主要手段和内容.它为李善<文选注>所开创,被历代继承并成为最重要的诗歌注释传统,原因就在于这种方法适应了诗歌语言的"祖述"本质,亦因此决定了其特点和原则.西方盛行的互文理论是引证的方法论基础,但中国古代<文心雕龙>及一些诗派已经叙述或暗示了这一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怎样给孩子讲好故事?我通过实践,总结出"五要": 要选好故事 根据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年龄大小、兴趣爱好、选择与之吻合的故事来讲。 我儿子元元两岁时就认识了许多动物,对动物童话故事很感  相似文献   

20.
在学术界中过去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很不科学的观念:仿佛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愈多,引证愈多,就愈显得作者博学,文章的学术性也愈高。尽管作者自己并没有加上什么见解,但文章的价值也仍然很高。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作出了满篇都是材料堆积和引证的长文章,作者自己既洋洋得意,读者也觉得作者博学高深。于是相习成风,竟成为一种风气。这样的文风也曾长期在我国学术界流行过。在史学界,由于研究的对象特殊,这种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